正文 止跌回穩三產升 政策依賴需校正(3 / 3)

存款準備金是一種數量控製政策,其過度操作根源在於我國現行的經濟發展模式、貿易投資方式和外彙管理體製等結構性問題。因此,隨著我國經濟開放度的擴大,特別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宏觀調控思路的創新,法定存款準備金過高的副作用不斷積累,其造成的扭曲日益顯現,不僅阻礙了彙率體製改革和彙率政策的合理調整,阻礙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而且嚴重製約了金融機構融通資金,促進經濟穩定和發展的能力。對此,首都經貿大學丁誌傑教授有一個很好的分析,我們借此並做一些補充討論。

首先,過高的存款準備金率鎖定了大量金融資源,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在今年的調整以前,大小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分別為20%和16.5%,由於我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不能用於清算支付,銀行還必須在央行持有一定的超額準備金,因此,實際的存款準備金率更高。2013年底,金融機構在央行的存款金達20.6萬億元,相當於GDP的36.2%,占銀行業全部總資產的13.6%。由於這種非市場化的調控方式,如此寶貴的金融資源銀行無法利用。

其次,巨額的存款準備金抬高了國內的利率水平,增加了企業的資金成本。存款準備是商業銀行的資產,央行付給商業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為1.62%,超額準備金利率為0.72%,大大低於銀行吸收存款3%的利率。有人測算,即使執行小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銀行的貸款利率也要提高0.5個百分點,才能抵補向央行交存款準備的成本。這就形成了國內大規模的信貸投放和利率利差居高不下的局麵,實際上是銀行向實體經濟轉嫁成本的一種方式。

再次,過分依賴存款準備金政策,削弱了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及其操作空間和效果。由於主要依靠增加存款準備來對衝外彙占款,外彙占款已經成為我國基礎貨幣投放的唯一渠道。以2014年2月底為例,我國的基礎貨幣27.4萬億元,而央行的外彙占款超過27萬億元,等值美元成為我國基礎貨幣發行的基本保證,國內投放渠道基本關閉。

複次,過分運用存款準備金調節,扭曲了貨幣當局的資產負債結構,形成巨大的海外投資和負的投資收益。根據2012年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的數據,總資產294537.2億元,其中,國外資產241416.9億元,外彙236669.9億元,分別占全部資產的81.96%和80.35%,而國外負債則相反,僅占全部負債的0.5%。從2005-2013年我國對外淨資產累計124349億美元,而總投資收益為-5126億美元,對外淨資產收益率為-4.12%,形成一種“倒貼”的外彙資產經營模式。

最後,維護了現行外彙資產管理體製,造成了財富的逆向轉移。隨著外彙儲備的不斷增加,形成存款準備金和外彙資產居高不下和互相推動的惡性循環,實際上是把我國人民創造的大量儲蓄用於外國的投資和發展,由於外國在我國的投資收益率遠遠高於央行海外資產的投資收益率,財富從我國不斷地流向國外,流向發達國家,形成財富的逆向轉移,而且轉移的數量相當驚人。

麵對十多年所形成的被動局麵,想一下子改變是不可能的,存準率下調0.5個百分點,釋放的流動性達1萬多億元,對市場會形成很大衝擊。但不改變這種情況,想完成結構調整和改革轉型也是不可能的。問題很明顯,隻要下決心,逐步改變還是可能的,關鍵在於想不想變,存款準備金式的數量調控比利率的價格調控自然要容易得多、省事得多,但對於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卻是一大障礙。如果真想解決,降準提息,縮小利差,推進利率市場化和彙率自由化,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選擇。最近,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外彙流入的壓力減小,也為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提供了一定的空間,借此,可以調整和轉換我們的發展方式和調控思路。

趨勢預測

目前的世界經濟形勢仍然是複雜多變,但總的情況是,逐漸向好。美國經濟複蘇稍快。歐洲也開始走出債務危機,最近葡萄牙最大的上市銀行必利勝銀行母公司爆發財務危機,令投資者感到不安,但本身並不具有造成歐洲係統性風險的意義;歐洲央行的貨幣寬鬆政策旨在從緩解危機走向促進增長。日本經濟也走出了長期衰退,表現比人們想象的要好。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金磚國家的經濟合作。7月5日,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等五國領導人在巴西福塔萊薩第六次會晤,簽署《福塔萊薩宣言》,決定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並建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金磚銀行初始核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為500億美元,並由各創始國均攤。首任理事會主席將由俄羅斯提名,首任董事會主席將由巴西提名,首任行長將由印度提名,銀行總部落戶上海,非洲區域中心設在南非。各成員國財政部長將負責製定該行的具體操作規程。主要目標是支持金磚國家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及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如果說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相當於新興市場的世界銀行,那麼,應急儲備安排則相當於新興市場的國際貨幣基金,將扮演最後貸款人的角色,在成員國出現國際收支困難,如無法償還外債時,其他成員國向其提供流動性支持。根據協議,應急儲備安排的初始資金規模為1000億美元,各國最大互換金額為,中國410億美元,巴西、印度、俄羅斯各為180億美元,南非50億美元,除設立5%的基本投票權平均分配以外,其餘95%的投票權按承諾出資額比例分配,中國分得39.95%,巴西、俄羅斯和印度各得18.10%,南非為5.75%。“這兩大機製的問世,國際輿論公認為金磚機製迄今最重要、最實在也最顯雄心的機製性建設,具有裏程碑的意義。”2001年高盛前高管奧尼爾提出“金磚”概念時,它被看作是一個“標簽化”的“現象共同體”,現在正在向一個聚合資源、綁定利益、務實合作的“利益共同體”前進。雖然兩個機製的規模尚小,還無法對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構成什麼威脅,但其創設的一套製度規則卻具有很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金磚銀行與世界銀行的最大不同體現在民主原則上,五個國家的權利平等,而不像世界銀行是美國“一股獨大”。不僅如此,由於製度安排的限製,IMF對履行全球金融穩定器的功能力不從心,應急儲備安排就為全球金融安全網增加了一個新的層次和新的裝置,有望成為發展中經濟體的金融防火牆。兩大機製對金磚國家經濟運行和國際金融秩序的短期影響不大,但我們看好其長期發展遠大前景。

從國內情況來看,二季度經濟的微弱回穩,並未使管理層放心,下半年還會根據經濟運行的具體情況出台一些刺激措施。總之,要全力保證7.5%增長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