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過剩的產品產能沒有解決,雖然第三產業發展了,但是總的來說,整體的製造業原材料等都需要去庫存,比如鋼鐵,連房子現在各地也在去庫存。”張卓元說,這使投資的盈利不多,導致投資上不去,進而影響經濟的增長。
“對於國家定的7.5%的目標,應該能完成。”張卓元說,很多地方的目標比國家的7.5%目標要高,而且目前國家有一些微刺激政策,所以完成這個目標應該不難。
7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會談,他強調,中國第二季度GDP增速比第一季度改善,中國不會使用大規模刺激的方法,但能夠實現2014年GDP目標。此外,中國將進一步微調政策,扶持小企業。
要完成全年目標,必須正確認識形勢且立足基本國情。我國仍是最大發展中國家,仍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始終是第一要務,是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重要基礎。在十三億人口的大國實現現代化,人類曆史上沒有先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盡管麵臨國際競爭加劇、資源環境約束突出等諸多挑戰,但廣大人民群眾的勤勞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長中的龐大內需市場、“新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也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潛力和回旋空間。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在過去三十多年快速增長的基礎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繼續保持較長時期的中高速增長。
“下半場”要狠抓落實
在經曆表現不俗但穩中有憂的經濟發展“上半場”後,李克強總理針對國務院此前密集出台的穩增長政策發出落實“動員令”,明確各級政府責任,並派出督察組,以確保這些政策落到實處,助力今年經濟發展在“下半場”能勇奪佳績。
2014年即將過半,李克強最近在部分省市經濟工作座談會上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增長、城鎮新增就業、物價總水平等都處在合理區間。什麼叫合理的運行區間,就是一個上限一個下限。下限就是GDP,今年定在在7.5%左右,但是不能衝出保證充分就業的臨界值。
還有一個就是上限,上限把CPI定在3.5%,不能超過3.5%。然後采取精準發力、綜合實測的措施,而且這樣做也穩定了市場預期,特別是大力推進了改革,用改革來推動發展。今年上半年,民生穩步發展,積極向好。穩了速度、穩了就業、穩了物價,這種穩其實就可以說是一種進,而且這個進還表現在產業結構調整有進步,一季度服務業的增速超過了二產的增速,服務業同時也可以帶動製造業。
但我們也要看到經濟發展穩中有憂,下行壓力仍然較大,風險和挑戰不容忽視,各地發展不平衡,有的方麵還比較突出。
李克強指出,要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保持經濟平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必須更好地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咬定青山不放鬆。
從為小微企業減稅的“減法”到提速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加法”;從列出“菜單”吸引民間資金“穩投資”到簡化程序助力企業“穩外貿”,國務院過去半年密集出招,打出政策“組合拳”。據統計,僅二季度,國務院就累計出台了15項重大政策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伴隨著數量的上升,穩增長政策的質量和成效也受到官方高度關注。
李克強說,去年以來國務院出台了一係列政策措施,市場反應是好的,但確實存在落實不到位等現象,使得一些好政策沒能取得預期效果。國務院開會“議”了事,“決”了策,但如果沒有“行”,就沒有“效”。他強調,下一步國務院開展全麵督查時,既要解決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裏”,也要解決政策落實的“最先一公裏”。各部門、各級政府要盡職盡責,奮發有為,切實使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李克強指出,各地區、各部門要以更大力度,把各項改革落到實處、推向深入;調結構,“主引擎”在市場,各級政府要發揮引導作用和當好“助推手”;惠民生是各級政府的責任,也是促發展的重要抓手。
李克強強調,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是各級黨委政府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麵對發展中的難題,各地區、各部門要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真抓實幹,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為官不為。今年時間即將過半,要有大局意識和強烈緊迫感,抓緊推進各方麵工作,不得拖延。
除了在講話中大篇幅地明確責任、強調落實,李克強還部署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全麵督查。這是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國務院對所作決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的第一次全麵督查。
國務院7月6日發出通知指出,國務院決定派出督查組,對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一次全麵督查。希望以此打通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貫徹落實的“最先一公裏”和“最後一公裏”,力破“中梗阻”,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
從明確責任到加強監督,這一係列的“落實動員令”將有助於推動國務院此前推出的各項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盡快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夯實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確保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李克強最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論述:
李克強明確指出,要繼續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激發市場的活力,遇到了經濟下行比較大的壓力。有兩種辦法,一種辦法就是強刺激,超發貨幣、增加赤字,這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有效的措施,但是要看到畢竟我們國家池子裏的貨幣已經不少了,赤字率也不算低了,還有一些地方債,我們不能不為未來著想,所以去年我們沒有采取強刺激的措施,而是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提出要把經濟保持在合理的運行區間。
李克強指出,必須堅持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注重實施定向調控,也就是保持定力、有所作為、統籌施策、精準發力,在調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更多依靠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的力量,有針對性地實施“噴灌”、“滴灌”。這是區間調控方式的深化。一要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去年以來持續簡政放權,在這方麵已經取得明顯效果,下一步繼續推進政府自我革命,取消不必要審批,完善事中事後監管,使製度更為公開透明,給權力塗上防腐劑,將會營造更加寬鬆便利、公平公正的環境,激勵更多人去創業創造,讓鬆綁的企業在市場上充分競爭,增強發展內生動力。二要增加公共產品有效供給。這既是群眾急需,更是政府應盡責任。通過改革投融資體製,形成政府、企業、社會資本多元投入格局,加快補上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不僅可以改善民生、增加就業,也能有效優化發展硬環境,起到“一石多鳥”的作用。三要支持實體經濟做強。我國正處在新“四化”同步推進的重要階段,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十分關鍵。大力支持小微企業、農業、服務業發展,統籌采取措施,提升我國製造業等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將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李克強強調,必須依靠創新推動中國經濟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實現中國經濟升級,既要有合理的速度,更要依靠創新驅動發展。創新不僅是科技創新,也包括體製機製創新,我國在這方麵空間很大。發展到了這個階段,光有資金投入是不行的,體製機製也是重要的“資本”和紅利。通過深化改革搞活體製機製,將產生巨大的能量,有力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本刊編輯部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