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投資者為重
來自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趙立新解析為何企業必須把投資者放在信息披露的核心地位。趙立新是中國證監會(CSRC)上市公司監管二部主任。他同時擔任卡迪夫大學中國會計、財務與管理研究中心成員,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客座教授,以及深圳證券交易所綜合研究所博士後工作站學術顧問。
信息的供需
一般來說,投資者總是希望能獲取更多的信息據以進行投資決策,但公司考慮到信息披露成本,包括其中的隱形成本,即信息披露可能泄露公司的商業秘密、行業前景或新的業務模式會吸引新的競爭對手的加入或原有競爭對手的模仿等,因此不願意大量公開信息。
上市公司的法定信息披露渠道包括指定報刊、網站等媒體,但投資者對信息及時性的要求、對信息雙向互動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微博、博客等非正規信息渠道日漸興起,雖然存在成本低、易於獲取的優勢,但是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障。
不同投資者類型對信息需求的多與少、詳與簡,以及關注的重點、對信息的解讀能力必然存在差異,但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提供的是統一的、基於通用規則的信息,難以適應不同投資者的需求。
上市公司為滿足融資、再融資的需求,在信息披露方麵迎合監管需求的傾向明顯,年報中也側重於對監管重點事項的披露,而對投資者的決策需要體現不足。
上述問題帶來的直接影響是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更加嚴重,信息披露的投資者需求導向直接關係到市場配置資源、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
因此,基於投資者導向的信息披露應該體現四大原則:重大性,相關性,變化性和關聯性。
挑戰
在具體披露內容方麵,目前需要關注和改進的問題包括:
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的互補與結合。由於財務數據對價值反映和解釋的能力在不斷遭受挑戰,同時諸如人力資源、銷售網絡、品牌等軟實力信息已經超出財務會計所及,而這些信息對企業特別是新經濟企業的價值判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二者的互補與結合有利於為投資者決策提供更加全麵的信息視角。
通用信息之外的行業特色的信息。通用信息對行業特殊性相對體現不足,而後者恰恰是投資者預測企業未來價值的重要背景信息。如何將公司的行業、業務特色信息,與行業相關的競爭環境、核心優勢和潛在風險有效準確地傳遞給投資者,依然是一個現實的問題。
曆史信息之外的前瞻性信息。在國內,目前的定期報告規則,基本都鼓勵公司披露關於未來經營計劃等前瞻性信息。實際披露中上市公司很少願意披露預測性信息,主要是擔心預測性信息不確定性太大。
在中國證監會近期對創業板上市公司年報相關規定的修訂工作中,就秉承投資者導向理念,在針對不同投資者的多層次披露內容和“通用信息+行業信息”差異化披露等方麵進行了探索。
在披露方式方麵,一方麵應有效利用互聯網等電子化信息披露手段,進一步提高信息披露的效率和便捷性,降低披露成本。另一方麵,信息披露應從公司到投資者的單向信息傳遞逐步向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雙向互動發展。目前,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信息披露平台——“互動易”在互動式信息披露方麵已經做出了有益的嚐試。
隻有以投資者為中心,建立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體係,充分滿足投資者需求,一個健全高效的資本市場才可能變為現實。
重新定義公司報告
帝國化學工業有限公司(ICI)巴基斯坦分公司首席執行官、巴基斯坦海外投資者工商會(OICCI)和巴基斯坦管理協會(MAP)前總裁Waqar Malik就巴基斯坦不斷演化的報告環境接受了我們的采訪。
問:過去十年裏巴基斯坦的公司報告有過變化嗎?原因是什麼?
答:有,報告不再局限於強製性的財務報表,而是在社會和環境指標的披露方麵更為綜合,在綜合呈現公司運營的不同職能和維度方麵更為出色。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正逐漸成為常態。
透明度是一個重要原因。今天的企業經營環境無時不處於快速變化之中。如今在巴基斯坦,企業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都想更多地了解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麵的努力,他們希望報告能夠如實進行披露。他們還想知道公司在持續創造利潤的同時對建設一個健康、文明、道德的社會做了哪些貢獻。
問:麵對上述變化,ICI是如何應對的?
答:作為一家全球性跨國企業,我們內部的報告體係和標準很早便與國際趨勢接軌。對我們來說,就可持續發展方麵的業績公開發布報告是水到渠成的,因為我們早已建有完善縝密的內部係統,對報告所需的數據進行彙編,為編製中肯、可靠的可持續發展報告奠定了基礎。年度報告所涉層麵的擴大使我們有機會展示並分享我們取得的成功及麵臨的挑戰,這有助於增強ICI作為一個透明組織的形象。
問:在準備可持續發展報告時你們會遇到怎樣的挑戰?
答:問責製和透明度是可持續發展報告的兩大支柱,我們花費了不少時間來讓每個人都相信它們的價值所在。由於董事會對可持續發展報告的原則和標準非常認可,公司操作起來也就相對容易,我們通過互動、培訓和宣傳會議使每位員工都積極參與其中。
問:在一個組織內,誰應負責推進可持續發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