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IR複雜程度普遍較高的新加坡都無法完全避免這個問題。如另一位新加坡賣家解釋的那樣,“我發現很多IR人員帶有很大的偏見,為了宣傳他們的公司隻說好話。藍籌股公司的IR通常很冷漠,難以接近,他們隻發布官方聲明,僅披露官方業務信息。”

正如上麵所指出的,即便IR團隊能夠提供有任何意義的消息,也往往都是無益的營銷說。一位賣方分析師表示很讚同,“投資者關係有時候就是營銷:它描繪了一幅沒有缺點和困難的美好圖畫,但這是很不現實的。”

談到IR工人員的資格時,投資者和分析師希望更多的是具有財務背景的IR專業人員。來自香港的賣家表達了熱切的盼望,“我們希望能有更專業的投資者關係人員,可目前的大多數都隻具有公關或營銷背景,完全不懂業務。”

綜上所述,投資者和分析師一致認為,公司聘請有能力的IRO是非常有價值的。對投資界來說,訪問管理層或許有點不切實際,但有一位專業IRO進行日常溝通是很有必要的。也就是說,對於那些根本沒有人負責IR的公司來說,有個照本宣科的IRO還是可取的,這正是目前一些公司的現狀。就像一位台灣賣方分析師所說的那樣,“所有的公司都應該有專職的IR管理人員,我不希望高級管理層被迫做這項工作。”

願望五增加指導

10%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希望從公司獲得的指導能得到改善,這其中包括更多關於公司策略的信息和中長期業務願景。“如果管理層能通過明確的經營策略和發展規劃從而提供更及時的指導,那對於投資者來說將是十分有益的。”

海外看中國

20位來自英國和北美投資者的觀點對於亞洲投資界觀點來說是另一種視角,同時也是一種平衡。對於同樣的問題——“你希望從你投資的亞洲公司看到什麼樣的改善”,他們的回答帶來了更多啟發。一些人強調了在跟該地區IROs和高管溝通時遇到的語言問題,同時給出了消除這一障礙的建議,包括在會議之前循環演示幻燈片,以及提高公司出版物的翻譯質量。其他投資者希望看到亞洲公司的路演更具包容性,包括路演選擇的國家和會見的投資者類型。

“亞洲企業一直在波士頓和紐約路演,雖然隻有一個小時的飛行距離,但他們從不來這裏。”一位加拿大買家說。“他們真的應該考慮來加拿大,把我們放在亞洲路線圖上,因為加拿大的投資者非常希望能與亞洲公司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同樣熱衷於會見亞洲公司的一位英國買家說:“亞洲公司需要增加倫敦長期投資者的數量,而不是總去找同一個短線投資者和對衝基金。”

此外,許多人有著跟該地區受訪者相似的改進建議。信息披露的頻率對一些美國購買方來說是一個問題。有人這樣說:“香港上市公司的報告,每年隻有兩次。他們應該與美國公司頻率保持一致。”

透明度應該既包括公司的好消息又包括壞消息。一位英國買方分析師表示,“我們必須了解公司的優點又要清楚它的弱點。”英國和美國的投資者都要求更全麵、詳細的信息,特別是一些美國投資者需要對企業之間的交叉持股更清晰,以及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的附加信息。

一位英國買方投資者表示想要更多的背景信息:“我需要更多的‘料’和對戰略遠景能有更好的視角,及對公司及其同行的更多思考。”其他英國購買方關注營銷方麵消息的傳遞和照本宣科的IROs,“在亞洲,IRO往往是公關代言人類型——作為公司的喉舌,把固定的信息讀出來。他們似乎無法談論商業運作,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