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嬰兒日常用品
棉質尿布或紙尿褲;純棉質嬰兒服裝。
(10)人工喂養用品
125毫升奶瓶;250毫升奶瓶;普通奶嘴、防塌陷奶嘴;奶嘴消毒器;漏鬥(便於將熱好的奶倒入奶瓶中);奶瓶刷。
(11)特殊用品
體溫計;75%酒精。
孕婦及其家屬應提前準備這些物品,臨產前再次檢查一下是否都已準備妥當。
分娩前的思想準備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當得知懷孕後最初的情感是喜悅,想象著小生命的降生,心中充滿了即將做母親的興奮。經曆了妊娠反應後,當感到胎動時,對嬰兒出生的期待會更明顯,這種隨妊娠月份增長而日益急切的期待心情,是幫助孕婦承受妊娠後期各種生理負擔極為有利的心理因素。隨著胎兒降生日的臨近,孕婦可能對胎兒的顧慮增多,加之周圍的人的關心和體貼等諸方麵的原因,越到臨產時,孕婦的心理可能越不穩定。這就要求孕婦首先要將自己從準媽媽的位置調整到母親的角色上來,要做好寶寶即將到來的心理準備。
作為丈夫,此時更應關心、體貼妻子,和她一起向有經驗的人,如婆婆、媽媽、姐姐、嫂嫂或醫護人員了解並認識這樣一個道理:分娩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絕大多數孕婦是能夠順利分娩的。要幫助妻子樹立自信和勇氣,解除不必要的顧慮,消除對分娩的恐懼心情,保持精神輕鬆,以愉快的心情迎接寶寶的誕生,並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分娩。
分娩前的飲食安排
孕婦臨產前的飲食原則是,吃營養價值高、熱量高、少渣、半流質、新鮮而且味道可口的食物。這是因為,臨產前產婦心情都比較緊張,不想吃東西,或吃得不多。這就要求食物的營養價值高和產熱量高,這類食品有雞蛋、牛奶、瘦肉、魚蝦和大豆製品等。同時,要求食物少而精,防止胃腸道充盈過度或脹氣,從而妨礙順利分娩。再者,分娩過程中消耗水分較多,因此,臨產前應吃含水分較多的半流質軟食,如麵條、大米粥等。民間習慣於臨產前讓孕婦吃白糖(或紅糖)臥雞蛋或肉絲麵、雞蛋羹等,這些都是臨產前較為適宜的飲食。應該注意的是,臨產前不宜吃過於油膩的油炸、油煎類食物。
何時入院待產
當陣痛開始時,看表記下時間。如果原來每一小時陣痛一次,而現在陣痛時間漸漸變短且有規律時,預示即將分娩。要正確地記錄陣痛時間,以免過早去醫院而不得不折返家中或在待產室長時間等候。
一般來說,初產婦的陣痛間隔為5~10分鍾,經產婦的陣痛間隔為15~20分鍾時應該住院。從陣痛正式開始到分娩,初產婦平均需要14~15小時,經產婦大概需要8小時。另外,如果沒有出現前麵所介紹的幾種分娩信號,但出現下列幾種情況時,也應立即住院。
(1)羊水破裂
不出現陣痛和惡露的情況下羊水就發生破裂的症狀稱為早期破水。羊水在妊娠期間能保護胎兒免受外界刺激,在分娩時起潤滑劑的作用。如果羊水提前破裂,則容易引起危險。這時不要慌張,應立即去醫院。羊水破裂容易引起宮腔感染,故不要用水清洗或用衛生紙擦拭,而要在內褲裏墊上幹淨的衛生巾或毛巾後及時去醫院。
(2)陰道出血
妊娠後期,如果隻出血而無痛感可能是患了胎盤前置。正常的胎盤位於距離子宮頸較遠的位置。而胎盤前置的情況下,胎盤在子宮頸附近,或者蓋住了宮頸,擋住了胎兒的出口。根據胎盤遮住子宮頸的位置和狀態不同,其出血量也有所不同。不過,即使出血量少,也要立即去醫院。
(3)胎動停止
胎兒在24小時之內沒有任何動靜,或者腹部突然變硬、胎動停止時說明胎兒有危險。胎動突然停止或腹部的狀況與平時不一樣時,應立即去醫院。在實施超聲波檢查以後,如果懷疑胎兒的狀況異常,應做無應激試驗。如果無應激試驗結果發現胎兒情況異常,則需要實施剖宮產手術。
分娩前進行呼吸鍛煉
分娩是一個人類繁殖的自然過程,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所以應該作好充分準備,呼吸鍛煉是準備工作的一部分,因為進行呼吸運動的鍛煉可以減輕分娩時的疼痛,同時能增強膈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