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臨產與分娩(5)(2 / 3)

分娩預防會陰裂傷

會陰裂傷一般是由下列原因造成的:胎兒大小與孕婦的軟產道不相適應;分娩時產婦用力過猛;手術中產鉗、胎頭吸引器等所致。

按會陰撕裂的程度,會陰裂傷可分為三度:I度裂傷涉及會陰粘膜;Ⅱ度裂傷涉及會陰肌肉;Ⅲ度裂傷很少見,裂傷可達到肛門括約肌,使大便失控。

一旦發生會陰裂傷,接生人員應在消毒及局麻情況下適層縫合撕裂處。I~Ⅱ度會陰裂傷,隻要縫合時將撕裂組織對合好,避免感染,大小便後衝洗,用消毒衛生巾,3~4天即愈合,拆線1周內行動要輕、慢,切勿邁大步或做劇烈動作。發生Ⅲ度會陰裂傷時,接生人員要按層次對好、縫合,要求產婦能很好地配合。產後4天內吃無渣流食(藕粉、米湯、牛奶、稀粥),避免排便。傷口愈合後,再服潤腸藥,使排便順利,以免傷口裂開。此外,應注意保持會陰清潔,用以消炎藥預防感染。產婦與醫護人員合作是Ⅲ度會陰撕裂愈長的關鍵。

預防會陰撕裂的秘訣在於產婦與接生人員的合作。接生人員既要保護好會陰,又要指導產婦用力。在胎頭即將娩出或胎肩娩出時尤應注意,產婦應張口哈氣,雙手鬆開產床扶手,勿再猛用力,這樣就可以避免會陰撕裂或隻有輕壓裂傷。此外,接生人員可結合胎兒大小與會陰鬆緊情況,適度地在局麻下施行會陰切開和縫合術。

子宮破裂的發生與表現

子宮破裂是產科中極嚴重的並發症之一,通常發生在妊娠晚期或分娩中,如不及時發現或處理,往往造成母子死亡。

致子宮破裂幾個原因

分娩時凡有使胎兒下降至骨盆受阻的因素,包括骨盆狹窄、兒頭與骨盆不相稱、胎位不正、巨大胎兒(體重等於或大於4000克)、腦積水或盆腔內有腫瘤阻塞產道等,都可使胎兒受壓。一旦與分娩時強烈的子宮收縮力相對抗,便會使受力焦點的子宮下段肌肉變薄,甚至發生子宮壁破裂。

子宮體本身有病變或癲痕,再次妊娠或分娩時容易發生破裂。如有剖宮產或子宮肌瘤剔除術史;子宮發育不良或畸形,以及人工流產次數過多或手術中發生穿孔;生育過多、過密等。

因產科手術或操作不恰當而造成子宮破裂。如在子宮口未開全的情況下做產鉗或臀位牽引術等,可撕裂子宮頸或子宮下段。難產時施行其他陰道手術,機械性損傷波及子宮壁發生子宮破裂。

不恰當地使用催產素。合理的使用催產素可以使子宮肌肉收縮、子宮口開大,常用於引產或促進分娩。但必須嚴格掌握適應症,切忌濫用,在先露部不能入盆的情況下切忌使用。

子宮破裂一般的表現

先兆子宮破裂多見子縮頻繁且強或強直性宮縮。一般產程長、下腹痛重、焦躁不安、呼吸急促、膀胱受壓後產生血尿。宮縮時子宮下段很薄、隆起,臍部有病理縮複環而致使子宮呈葫蘆形。

子宮剛破裂時,產婦突然感覺撕裂性劇烈腹痛,隨後宮縮停止,疼痛暫時緩解,但片刻過後,麵色轉為蒼白,並伴隨出冷汗,出現休克症狀。胎心消失,胎體表淺,子宮縮小且偏在腹部一側,全腹壓痛,板樣硬。陰道檢查摸到子宮破口與腹腔相連,為完全性子宮破裂;腹痛較輕,下腹部局部有明顯壓痛,子宮未縮小的,為不完全破裂。

子宮破裂的預防措施

預防子宮破裂的措施有下麵幾項:

(1)切實做好計劃生育。減少妊娠次數,減少人工流產的次數,以免發生子宮穿孔、胎盤粘連。

(2)做好孕期保健。及時發現骨盆狹窄、頭盆不稱等,對其分娩方式應事先做好適當的安排;有胎位不正的孕婦應由醫生及時糾正。

(3)對子宮上有疤痕、胎盤有過粘連或屢次刮宮史的孕婦,應提前入院待產。

(4)分娩時要嚴密觀察產程,運用好產程圖。如果發現圖中有不正常現象,嚴格掌握催產素應用的指征和方法;凡發現有子宮先兆破裂時,應立即爭取時間做剖宮產以挽救母、兒,避免任何陰道操作,以防子宮破裂。

羊水栓塞的情況與預防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過程中羊水進入血液循環之中,引起肺栓塞、休克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所致的難以控製的出血等一係列嚴重症狀的綜合征,它發病迅速,威害大,對母、子生命都有所威脅。

本病多發生於第一、二產程中,由於宮縮過緊,子宮胎盤附著部位的血竇開放或在中期引產分娩的過程中,因羊水進入血循環引起肺心、功能衰竭,腦缺氧和凝血功能障礙綜合征。病人自覺煩躁不安、寒戰、嘔吐,隨之嗆咳、胸悶、呼吸困難,口唇、皮膚發紫,心跳加快,血壓下降,抽搐、昏迷等,休克短時間後可出現大量持續子宮出血,血液不凝,甚至全身皮膚、粘膜、傷口、泌尿係出血。隨之出現少尿、無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