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檢是產程觀察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了解子宮頸口開大情況;子宮頸成熟與否(宮頸鬆、軟、薄,宮頸管消失、位置居中是成熟宮頸);胎膜是否存在;胎位;胎兒先露部高低;胎頭與骨盆是否相稱;胎頭有無過分受擠壓等。
隨著產程的進展,要定時做肛查。如肛查有異常時,再在消毒情況下進行陰道檢查。如陰道出血較多,懷疑有前置胎盤者,禁止做肛查,避免觸及胎盤,造成流血不止。
分娩中要做陰道檢查
肛檢與陰道檢查是產程觀察中的重要手段,肛檢查可以了解宮頸口開大和胎頭下降情況,但當有下列症狀之一時,就需要檢查陰道。
(l)在肛查不清楚時改用陰道檢查;
(2)胎位異常需用手法轉胎頭;
(3)需要人工剝離胎膜或人工破膜以促進產程時;
(4)需要進行骨盆內測量;
(5)陰道出血需進一步查明原因(先配好血);
(6)第二產程進展較慢,需查清原因;
(7)第二產程需要施行陰道手術助產時。
陰道檢查前,須進行流水線。檢查的內容包括陰道結構,宮頸的性質(厚薄、軟硬、水腫)、位置、開大程度,胎兒的先露部分,胎位,先露部高低,胎頭有無水腫和血腫,有無顱骨重疊,胎膜是否破裂,羊水性狀,有無胎便汙染,有無臍帶脫垂,有無陰道出血等。
分娩中陰道粘液栓檢查
在第一產程中,子宮收縮力度逐漸加大,子宮頸口也漸漸開大。由於宮頸口開大,宮頸局部的毛細血管和小血管破裂,陰道可有少量出血,同時宮頸的粘液栓也隨子宮頸口開大而排出。因此,產程開始後陰道有少許血性粘液性分泌物流出(叫作“血先露”,即“見紅”),隨著產程的進展,可有中等量陰道血性粘液栓排出,這屬於正常情況。此時配合肛診,宮頸口至少開大約5厘米或以上,如宮縮強,估計2~3小時內子宮頸口即可開全,第一產程將結束。但是,如果陰道出血量多、活躍、有大血塊,應考慮產間異常出血,這可能是胎盤病變所致,如胎盤早期剝離、前置胎盤等,要引起高度重視。
分娩中觀察羊水性狀意義
羊水是胎兒生存的空間,在它的保護下,胎兒才能正常生長、發育,避免外界的創傷與不良刺激。正常羊水呈半透明、清亮水性,可見少許白色的胎脂及胎毛。胎膜未破時,從陰道內通過羊膜鏡可觀察到羊水的顏色和性狀。
多數產婦在臨產後宮口開大到一定程度時,胎膜自然破裂,但約有10%的產婦尚未臨產胎膜即破。其羊水的性狀可有如下意義:
(1)羊水被胎便汙染,其汙染的程度可分為三度。
Ⅰ度:羊水呈淡綠色,質薄。
Ⅱ度:羊水呈深綠色,質較厚,可汙染胎兒皮膚、胎膜和臍帶,即羊水中度胎糞汙染。
Ⅲ度:羊水呈褐綠色,質厚,呈糊狀,可汙染胎膜、臍帶、胎盤,甚至被胎兒吸入呼吸道。
(2)胎兒宮內缺氧的程度往往與羊水汙染的程度成正比。
(3)胎兒吸入汙染的羊水,生後有新生兒窒息的可能。如果呼吸道被汙染的羊水堵塞,胎兒生後易發生重度窒息,預後很差。
發現羊水汙染,應立即聽胎心。胎心異常,但宮口已開全,應即刻進行陰道手術助產。如短期內不能陰道分娩者,應急行剖宮產,同時做好搶救新生兒的準備。
胎兒從母體娩出的過程
在母腹中生長發育了9個月零10天的足月胎兒或早產兒要與母親見麵,需先闖過“三關”。
宮口關
宮口關是胎兒需闖過的第一關。
母親的子宮頸口在未孕時,僅有數毫米大小;分娩時,必須擴張至10厘米,才能通過胎兒身體中最大部分——胎頭。
胎兒本身並不具備娩出能力。胎兒借助母體子宮肌肉收縮的下推力(一次上等的宮縮可施加在胎兒身上14千克的推力),及母親屏氣加腹壓對胎兒的逼出力,首先向產道方向“下降”,闖過宮口關。
骨盆關
當通過“宮口關”後,胎兒還需繼續通過阻力最大的“骨盆關”。與胎兒先露部相比,並不十分寬裕的骨產道,即堅硬又波折,胎兒為適應骨盆內髒的特點,先將頭“俯屈”,以縮小自己占居的空間,便於下降,當前進中遇到狹窄處時,又“內旋轉”,使胎頭矢狀縫(前後徑)與稍大些的中骨盆和骨盆出口前後徑相一致。胎頭在竭盡全力後,始通過骨盆的入口、中段和出口,到達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