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大考來了,如何戰勝考試焦慮(1 / 1)

可能每個學生都有過這樣的經曆,臨考前因精神過度緊張而出現血壓升高、心跳加快、頭暈目眩、失眠、腹瀉或腦子一片空白,甚至手腳痙攣等現象。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考試焦慮症。

一個初三學生說:“我平時努力學習,可是一到考試,心裏就緊張得不得了。有時候一看到試卷,大腦就一片空白,連平時做過的題都不會做了。眼看就要大考了,我應該怎麼辦?”一位家長說:“每到考試,孩子就手腳冰涼,一副心不在焉的神態。如今馬上就要麵臨大考了,這種現象表現得更加嚴重。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該如何是好?”其實,這就是考試焦慮的症狀。考試焦慮是一種對考試情境習慣性的緊張狀態。

露露是個重點中學的學生,麵對高手如雲的對手,露露一心想考出好的成績,可是始終不能如願以償,總是排在中等,這就導致她一到大考前夕,就緊張得睡不著覺,怕考砸了。越害怕,考試時候注意力越是不在考題上,每次都有一些考題原本會的,考試時卻死活想不起來,一交卷又想起來了。從此,她害怕考試,想躲避考試。

爸爸媽媽感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他們就領著女兒去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告訴他們:“害怕考試,也是一種心理疾病。孩子過去成績好,但是過大的壓力完全超過了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學習成績自然會下降。久而久之,形成孩子的自卑感,更加不敢麵對考試了。”聽完心理醫生的講述,爸爸媽媽這才恍然大悟。

焦慮是一種孩子內驅力的表現,也是孩子一種正常的適應行為。適度的考試焦慮能使孩子興奮,提高答題效率,應該說是有利無害的。如果是過度的考試焦慮當然有害,可能會影響學生的自我評價,降低自信心,降低大腦的活動效率,降低機體的功能。所以,家長應該在考試前正確引導孩子麵對考試。

1.應該對孩子的考試以平常心對待,不要太在意。如果家長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就不要把孩子的考試當做“軍令狀”,應該持有一顆平常心,以減輕孩子心理上的壓力。如此處之泰然,就會使孩子在複習中神清氣爽,在考場上奮筆疾書時也會信心百倍。

2.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家長在家要盡量少說關於考試的事情,不要把家庭氣氛弄得那麼緊張,應該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去應付。不要過多地指責和說教孩子,盡量不要給孩子造成情緒上的波動和不愉快。在家裏父母要盡量說些輕鬆、幽默、與學習無關的話題,讓孩子要放輕鬆。

3.幫孩子調整考前狀態。很多孩子在臨考前拚命“開夜車”,雖然從表麵看,這種突擊複習對於短期內應考較為奏效,但是容易造成考試時思維遲緩、記憶力減退或思維活動不集中等後果,導致學生心情緊張,加重怯場現象。因此指導孩子在考試複習時合理用腦,講究方法,注意營養,勞逸結合,是防治考試焦慮的重要措施。

4.幫孩子製訂學習和複習計劃。當孩子在考前準備較為充分,對將要考試的內容已做到心中有數時,便會泰然地等待考試的來臨,在考試中也會鎮定自如地答題,而不會產生焦慮情緒;相反,若考前準備不足,就容易產生焦慮感。所以,想要降低考試焦慮,就要認真複習功課,做到準備充分。製訂一個良好的複習計劃有助於明確目的,防止忙亂。合理的計劃應是不緊不鬆,留有餘地,使計劃容易實現。

5.幫助孩子做做放鬆訓練。當孩子感到緊張時,家長可以讓孩子多次做深呼吸,或采用“呼吸守點法”,即雙眼隻看到一個固定目標,同時均勻地呼吸。遇到難題可進行適當的自我安慰,自己對自己說:“沒什麼了不起的,我一定能考好。”

6.要注意讓孩子勞逸結合,盡量放鬆心情。在考試的衝刺階段,適時的休息不僅可以放鬆心情,還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看漫畫、聽音樂、打球、聊天、唱歌、看電視等,都是考生放鬆心情的好方法。這些方法看似“浪費時光”,但對學習效果卻大有裨益。它能使緊張的大腦適當放鬆,緩解大腦的缺氧狀況,提高記憶力。然而使用這些放鬆方法,要有適當的節製,“意猶未盡”是最佳狀態,如果一味地沉溺於這些娛樂活動中,隻會增加對即將到來的考試的焦慮情緒,不利於成功地完成複習的收尾工作。

父母一會兒送上補品,一會兒遞上飲料,更會擾亂孩子平靜的心,甚至讓他們心驚膽戰。孩子要大考了,父母能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就是平平常常的生活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