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習上的很多錯誤都是因為自己粗心造成的,可是孩子似乎很難克服粗心這個毛病,而且每次考試丟分常常是因為粗心造成的,這讓許多家長很是擔心。其實,粗心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果家長對孩子的粗心問題沒有一個正確而全麵的認識,那這個問題就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丁丁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腦子特別活,尤其是數學挺好的,就是有點馬虎。最近學校舉行了個數學比賽,丁丁也參加了,他對這次的比賽很有信心,早早就開始準備了。到比賽那天丁丁胸有成竹地去參加比賽。等卷子發下來時,丁丁一看,可高興了,這些題都是他平時複習時見過的,看來這次拿個名次一點問題都沒有。丁丁很快就交卷了,滿臉笑容地走出了考場,好像第一已經是他的了。可是後來的事卻讓丁丁大吃一驚,成績下來了,他卻是個鴨蛋。這是怎麼回事呢?去找老師一問,原來他忘記寫自己的名字了。
事實上,很多孩子學習上的粗心都是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造成的,常常是因為孩子做完的作業都是由老師和家長來檢查,他自己隻管完成就可以了,沒有良好的習慣和責任意識。所以,孩子在學習中出現粗心的現象,家長是不是也該反省一下自己呢?
1.用正確的心態看待孩子的粗心問題。粗心問題不隻是孩子有,很多家長也有,隻是被忽略了。孩子的粗心之所以如此被重視,就是因為家長和老師太關注孩子了,而且這些問題又經常體現在學習上,所以家長們就把孩子的粗心看成是很嚴重的問題。
2.不要在學習或考試上經常以粗心為理由批評孩子。如果家長經常在學習或考試上以粗心批評孩子,很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在學習或考試中孩子會把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不要粗心”之類的心理要求上,這樣反而更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出現更多不必要的錯誤。
3.可以通過對孩子認真完成一件事進行表揚等方式,強化他的細心。為了避免孩子粗心的強化,家長可以在孩子粗心時不去批評他,但在孩子細心地完成一件事後,應及時表揚孩子,以強化他的細心,這樣孩子就會慢慢接受這種心理暗示,越來越向著細心的方向發展了。
4.幫助孩子在平時的學習中養成自己檢查作業的好習慣。很多家長為了減少孩子在作業中的錯題,都願意為孩子檢查作業,以為這是對孩子負責,殊不知這樣孩子就養成了不細心檢查的習慣。要讓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首先就要讓孩子養成自己檢查作業的習慣。
5.家長要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用自己的細心去感染孩子,比如把家裏布置得井井有條,建議孩子學會自己整理東西、收拾房間,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責任感。
孩子的粗心並非罪不可赦,與其一味責備,給孩子施加心理壓力,倒不如在平時加強對孩子的訓練,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