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在生活中是任何孩子都無法避免的。當孩子沒考好,害怕老師或父母批評而忐忑不安時;當考試來臨,麵對許多功課要複習時;當遇到難題而又迫切想把它做出來時,孩子們都會緊張。適度的緊張是一種積極的自我調節,可是如果孩子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意識活動就會受到幹擾,思維不清,判斷失常,本來很容易達到的目的就會變得難以實現。
洋洋學吹笛子已經一年多了,會吹很多曲子,而且還吹得挺不錯。今天洋洋班上搞活動,林老師想讓洋洋為大家吹首曲子,可以增加一下氣氛。可當林老師就把這個想法告訴洋洋時,洋洋慌裏慌張地說:“老師,我……我會吹的曲子不多,我……我不敢當眾表演。我不想……”“不用怕,就吹一首你最拿手的曲子,讓同學們也替你高興高興,這多好呀!回去把這個好消息帶給你的父母好嗎?”總算他被勸上了台,可原來吹得很熟練的曲子還是被緊張給嚇跑了調,連錯了兩處。盡管台下的小觀眾還是報以熱烈的掌聲,可是,下了台的洋洋卻低聲地哭了。
孩子和成年人一樣,也常常會遇到緊張、衝突及困惑的情況,更為嚴重的是,他們往往無法順利、正確地找到自行調節的方法,這就需要父母的幫助。那麼,父母如何幫助孩子緩解緊張情緒呢?
1.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和生活氛圍。要想孩子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緊張刺激具有較高的耐受力,父母必須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和生活氛圍。在家庭裏,父母之間的關係要和睦、融洽,對長輩尊敬、愛戴,對孩子友善、隨和,要求不苛刻,使家庭保持輕鬆、愉快的氣氛,為孩子的成長建立寬鬆的家庭環境,孩子的身心就會得到和諧發展,適應性強。
2.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時間,不要過多幹預孩子的課餘時間。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得到全麵的發展,會讓孩子學樂器、學外語以及電腦等,大量占用了孩子的課餘時間,常使孩子感到壓力過大,精神緊張。其實,父母應合理安排孩子的課餘生活,保證孩子有充足的時間獨處,做自己喜愛的遊戲,父母不要去幹預。
3.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憤怒。沒有化解的憤怒是壓力潛在的根源,父母要鼓勵孩子訴說生氣的原因,並讓他感覺到你無時無刻不在關心他。
4.多讓孩子參加幾個“第一次”。任何人第一次做某件事,都可能會感到緊張和不安,甚至包括那些在電影電視鏡頭前表演自如的演員們,也會有緊張的時候,這是很自然的事。而孩子的承受能力比較差,在第一次做某件事的時候,更容易感到緊張和焦躁。因此,家長應該鼓勵孩子,不必為自己第一次做一件事時的緊張而感到羞愧,而應該勇敢地麵對,並設法克服它。
5.培養孩子寬容大度的品質和健康的體魄,讓孩子開朗、活潑。俗話說得好:“宰相肚裏能撐船。”寬容大度的秉性、開朗豁達的性格易使孩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遇到緊張的刺激容易自我化解,應付緊張狀態的能力和耐受力就強。而強壯的身體則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抵製緊張的刺激,不至於一遇到刺激就緊張。
6.適當地讓孩子參加一些體育鍛煉。體育鍛煉有利於減輕心理壓力,消除緊張情緒。家長可以帶孩子參加踢球、騎車、遊泳等活動,這樣不僅能消除孩子緊張焦躁的情緒,還鍛煉了他在遇到突發事件時保持鎮靜的能力。
7.教會孩子一些放鬆的技巧。如深呼吸、慢跑、打一場球、睡覺、洗熱水澡等,對緩解緊張壓力、促使精神鬆弛都有一定的作用。
讓孩子掌握心理上的防禦機製,如回避、否認、識別、轉移、理智化等等,有利於孩子克服緊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