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講“病從口入”,孩子每天都用手做很多事情,人的一隻手上大約沾附有40多萬個細菌。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喜歡摳鼻子、揉眼睛,這樣可能造成鼻子、眼睛黏膜的破損,使呼吸道中的病菌、手上的病菌乘虛而入。
家長要讓孩子建立起正確的洗手觀念和意識,讓他們懂得洗手的重要性。由於孩子對事物的認識是很有限的,他們對衛生、細菌、疾病等相關概念及因果關係的認識是很少的,對手的衛生與疾病的引發等關係不是很明白,總是認為手沒黑就是幹淨的,這就導致了很多孩子不能認真洗手。還有的因為家庭習慣或貪玩等原因,不是忘記洗手就是洗手時敷衍了事,稍微洗洗、擦擦就完事,沒有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
家長不但要常耐心地提醒孩子洗手,還要告訴他怎麼樣正確地洗手,不要因孩子不願意洗而采取遷就的態度,要時常提醒孩子“飯前便後要洗手”,在吃東西之前,在接觸過血液、淚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後,在接觸錢幣之後或者在玩耍之後都要反複洗手,保持清潔。孩子除了有正確的洗手意識外,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也很重要。
1.先用溫水徹底打濕雙手。
2.在手掌上塗上肥皂或倒入一定量的洗手液,然後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揉搓,兩手掌相對搓揉數秒鍾,產生豐富的泡沫,然後徹底搓洗雙手至少10~15秒鍾。
3.洗手時要認真仔細,任何地方都不能忽視,特別注意手背、手指間、指甲縫等部位,也別忘了手腕部。
4.在流動的水下衝洗雙手,直到把所有的肥皂或洗手液殘留物都徹底衝洗幹淨。
5.用紙巾或毛巾擦幹雙手,或者用熱風機吹幹雙手,不要隨便到處亂擦。
洗手最好用幹淨的流動的水衝洗,因為流動的水可以把手上的髒東西衝洗幹淨,而在盆裏洗手效果就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