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孩子竟然是同性戀
現年25歲的嵐嵐現有一個感情甚篤的男友。但在其高三的那個關鍵之年,還曾因“同性戀”而離家出走。嵐嵐爸爸是軍官,暴躁嚴厲,對嵐嵐管教甚嚴,不許嵐嵐隨意外出,有時候嵐嵐帶同學回家,爸爸那板著的臉都能把同學嚇跑,他還要求成績中下的嵐嵐考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但爸爸管得越嚴,嵐嵐就愈加叛逆,喜歡濃妝豔抹,四處結識社會上的朋友。
高三,嵐嵐被安排與留板寸頭的女班長小陳同桌,她立刻被小陳男子一樣有主見與個性的性格吸引,兩人過往甚密。突然有一天,嵐嵐離家出走了,班主任找到小陳,小陳才原原本本講了事情的原委:嵐嵐向她表白,還希望與她發生性關係,她無法接受,想和嵐嵐絕交。嵐嵐一氣之下出走了。
四天以後,嵐嵐終於回家了。父母知道了實情,像變了副樣子,不再要求嵐嵐下次模擬考考多少分,但嵐嵐和小陳從此也形同陌路。
上大學後,嵐嵐談過幾次戀愛,但都是和男生在一起。回想過去,她突然覺得以前的自己很傻。不過是那時高考壓力大,家裏又不理解,心裏悶得慌,好像隻有小陳一個人明白自己,我就“愛”上她了。其實嵐嵐還是喜歡男人的,長大後,就明白了。
青少年時期是思想最活躍、感情最脆弱的階段。從人的成長過程來看,在青少年階段,無論是道德觀念、價值標準還是生活方式都沒有最終確立。人在這個階段,求知欲強,好奇心重,接受新興事物的速度快,但對各種社會現象缺乏分析判斷的能力;充滿幻想和渴望,但情感脆弱,經不起困難和挫折。同時,這個時期,人們渴望親密接觸並能夠分享各自秘密的是同齡的朋友,而不是以教育者和管理者自居的老師和父母。青少年時期是叛逆性最強的階段。周圍環境對異性交往的限製,對同性交往的認同,使同性之間的親密交往變得合“理”合“法”。加上近年來人權意識的日益普及,人們對個性解放和個人價值的實現也越發重視,衝擊傳統、反抗束縛、追求自由、表現個性越來越成為一種時尚。而公眾人物如紅豆、毛寧、高楓等同性戀內幕的相繼披露,韓國變性藝人河利秀的公開亮相,不可避免地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現在的青春期的男孩女孩更容易產生同性戀傾向。
父母要分辨,孩子是同性依戀還是同性戀,不要急於下結論。同性依戀與同性戀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正值青春期的男孩女孩渴望友誼,急切地尋找能理解自己的人,以能促膝長談,傾吐心中的悄悄話,同時,他們又正處在對異性的排斥階段。所以,他們的親密朋友都是心心相印,以誠相待,息息相通的同性同齡人,這是正常的現象。由於這一時期的男孩女孩性生理處於發育階段,性成熟現象普遍存在,這與他們幼稚的思想意識相矛盾,朦朦朧朧的性心理促使他們通過各種盲目的手段體驗性感覺,如擁抱、親吻、玩弄外生殖器等。其發泄對象多是他們親密的小夥伴,所以不應該視為同性戀。
盡管如此,對少年時期這類同性相依現象切不可掉以輕心。因為孩子對同性之間過分地依戀,容易喪失自己的獨立性和完整的人格,產生社會交往的不適應感,將自己囿於狹小的人際交往圈中,成人後容易發展成同性戀。如果青少年對同性關係異常依戀,就會產生隻有同性在一起玩耍交往才舒適協調的意識,到了和異性進一步交往的年齡時,可能仍然不願意或害怕與異性交往接觸,所以此刻若缺乏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很可能導致拒絕、厭惡異性,追求同性或獨身。所以說同性依戀現象對孩子身心發展會產生不利影響。
在這裏要提醒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首先要做到自己在思想上重視,不要談性色變。對孩子進行正確地性教育,不要粗暴地幹涉孩子與異性之間的交往,要正確地引導,因為錯誤的教育比不加教育要惡劣得多!學校與社會也應當鼓勵青少年兩性之間的正常交往,讓孩子們在一個輕鬆、寬容的環境中成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愛情觀。
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同性戀的傾向,例如隻喜歡與同性在一起,對異性有明顯的厭惡感時,父母不要采取過激的行為,貿然地阻止或是大發雷霆。要知道,孩子這時候也正處於痛苦、矛盾之中,最需要有人來關心、引導他,粗暴地幹涉隻會讓他不信任你,遠離你。父母一定要給孩子提供安全的空間,多聽聽他們的感受。如果孩子有過激的行為,父母不能處理,可以求助於心理專家進行專業疏導,將孩子的受傷害程度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