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乖孩子不再喜歡上學了(1 / 3)

一個平靜的休息日,上初中的女兒突然“撲通”一聲跪倒在母親腳下,號啕大哭,說自己懷孕了。

母親形容自己聽到這個消息時“頭都炸了”——這怎麼可能發生在內向乖巧的女兒身上?但是,她立刻穩住神,麵前的女兒才是最需要幫助和安慰的人。

母親攙起女兒,柔聲詢問事情發生的經過。原來,女兒經常幫助同桌的一個男生學習語文,男生數學好,女兒也經常向他請教。上個月有一天放學,兩人路過男孩子的家,恰好家人都不在,於是……最近女兒經常反胃頭暈,她自己也意識到,可能懷孕了。

母親帶女兒去醫院,用自己的名字掛號給女兒檢查,驗孕的結果果然是陽性。母親和女兒商量,選擇做流產手術。術後,母親打電話給學校老師,說孩子得了急性闌尾炎需要請一個月假。然後,她自己向單位請假,專門在家裏照顧女兒。

自始至終,母親一句責備的話都沒有說過。她向女兒保證,這件事情的知情人隻限於母女兩人,連孩子父親也不會知道。

女兒主動承認自己的行為太冒失。之後的日子裏她專心學習,考上了一所北京的名牌大學,並在畢業前夕接到了美國三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父母必須認識到,孩子的性行為是一種隱私。在意識到自己犯錯誤的時候,他們尋找的是信賴、溫暖和保護。遺憾的是,他們中的大多數受到了訓斥、挖苦甚至打罵。曾經有一對十三四歲的“少年鴛鴦”,其性關係被老師曝光,又被父母拒之門外,最後兩人索性同居,直到生下了一個孩子才向媒體驚慌求助。

孩子進入青春發育期,這是一個人從幼稚走向成熟,從依賴走向獨立,從家庭走向社會並逐步適應社會的重要階段。可以說,這一時期的孩子是最讓父母操心、擔心和傷腦筋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裏,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速度是協調一致的的,因而個體的身心能夠處於一種平衡、和諧的狀態。青春期卻是人生曆程中極為特殊的一個時期,這期間生理發育十分迅速,2~3年身體各方麵的生長發育即可達到成熟水平,而心理發展卻相對遲緩,心理水平尚處於半幼稚半成熟狀態,這樣,青少年的身心就處在一種非平衡狀態,容易引發各種心理上的矛盾。因此,孩子青春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對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孩子為什麼會分心

孩子到了青春期,心理和生理起了特殊變化,需要父母、老師和社會的特別嗬護。青春期孩子的獨特心理不可小視。

(1)性心理萌動。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內的激素會發生變化,性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2)情緒心理起伏較大。時常表現出一種焦慮不安或浮動急躁心理和行動。

(3)交友心理急切。由於生理心理的需要,迫求別人理解支持,特別是近齡異性朋友。

(4)逆反心理突出。特別是對一些嘮叨和不適當的管教會產生一種反抗叛逆心理。

(5)獨立心理迫切。自認為人已長大,應尊嚴附體。對於他們應該做或不應該做的事情,要求有自己獨立的標準和觀點,期求人格獨立和自我做主。

(6)敢為心理萌生。由於世界觀、人生觀未定,容易誤判事物,加之獨立心態萌動,因此,對某些不良影響和壞人的引誘,識別、抵製和免疫力較弱,往往會受騙上當,甚至誤入歧途,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如不少訴說自己喜歡上了異性同學,不知如何是好。有的說:“在我的心目中,她已經占領了我的整個心,白天上課的時候,時不時地看她幾眼,我就覺得心裏特別舒服。”有的說:“我沒有精力去學習,失去了她就像失去了未來一樣,我像一隻沒有目的的蚊子,到處亂飛。”有的說:“因為我現在不是談戀愛的時候……所以我不敢對她表白我的愛,怕對她的學習不利。但我每天都想見她……”

其實,這種現象在中學生中是比較普遍的。在青春發育期,男女孩子之間產生一種神秘好感是正常的,在個別孩子身上就表現為思慕異性同學,這種現象受生理發育和社會影響的雙重滲透,決不能責怪孩子。應該認識到產生這一現象是自然的,作為孩子及其父母不必為此憂心忡忡,產生心理負擔從而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