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玩“過家家”遊戲,你扮媽媽我演爸爸(1 / 2)

“過家家”是孩子之間性遊戲的一種,“性遊戲”是以遊戲形式出現的孩子的性活動,是孩子性意識發展過程中自然而幼稚的表現,幼兒期的“性遊戲”及其經驗,對其今後的性心理及其人格的發展都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我們應該正確地認識和對待幼兒的“性遊戲”,促進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

1.孩子的性遊戲,父母知道多少

性遊戲解析(1):四歲的小剛在公園裏玩,看到一個可愛的小女孩走過來,衝動地跑過去抱住她親了一口,小女孩氣呼呼地跑向媽媽,叫著“小流氓”,女孩媽媽生氣地責罵小剛,小剛爸爸在尷尬的情況下打了小剛一頓,小剛抬著迷茫的哭臉,不明白爸爸為什麼打他,阿姨為什麼罵他,小女孩為什麼罵他是小流氓。

小剛的“親小臉”行為完全符合此年齡階段兒童的心理行為特點,他們有著較強的模仿能力,而他們的心智發育並沒有因為對成人行為的模仿而超前,他們仍然以自己的理解直觀地表達著對周圍世界的喜怒哀樂。小剛的行為或許是看了類似的影視片而模仿,或許是出於對小女孩的喜愛,或許是由於頑皮,而並沒有“耍流氓”的動機。

麵對此類“性遊戲”,成人的過激行為往往會影響雙方孩子的性心理的健康發展,因為這些過激行為等於告訴他們:“親異性”是一種“流氓行為”。父母或老師應分析原因,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教育和保護,告訴孩子,強行親吻別人是不尊重別人的行為,如果喜歡別人可采取其他表達喜愛的方式,如送一個玩具或跟她一起玩。

性遊戲解析(2):五歲的男孩和三歲的女孩在草地上玩,男孩隨地小便,而那女孩奔到男孩的前麵,低頭看男孩小便,男孩不讓看,轉身向另一邊,誰知女孩卻跟著男孩轉,細看男孩小便……一會兒女孩脫下褲子,挺著肚子小便,當然未射出尿流,褲子卻濕了一大片……

幼兒園的洗手間裏,中班的男孩在小便池邊一字排開,“我們看誰尿得高?”兵兵提議道,他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熱烈響應,於是,小便池邊出現了一場激烈的尿尿大賽,結果小強得了第一名,比賽剛結束,又有人提議比誰的“小雞雞”大,“小夥子”們又捧著各自的“小雞雞”相互仔細觀察起來。

這些孩子的性探究活動都是受好奇心的驅使,他們渴望通過自己的觀察與理解來認識性,而對自己和別人身體的好奇和關注,正是這一特點的重要表現形式,為了達到此目的,他們往往公開地或偷偷地看異性小便,或者進行此類的尿尿大賽,比“小雞雞”大賽。當他們的遊戲受到成人的斥責後,往往會以另外一些“安全的方式”進行,如假扮醫生檢查等。

2.正確對待孩子之間的性遊戲

現在的父母們大多知道從小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重要性,但他們卻吃不準應該教什麼,怎麼教。而孩子們此類的“性遊戲”則是大人們進行教育的絕好機會,避免了專門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可能會遇到的尷尬。父母要以幼兒之心、平靜之心對待孩子的“性遊戲”,以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語言指出行為的好壞,簡單粗暴或過於細致都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的影響,前者會使孩子認為性是肮髒的、醜惡的,後者則會激起孩子對性的過分好奇。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幼兒期滿足孩子對異性身體的好奇心,有利於他們今後性心理的發展,因此對於孩子的探究式“性遊戲”,我們既要保護積極求知的一麵,又要製止消極的一麵。父母可選擇適當的時機,如遊泳換衣服時、洗澡時、上廁所時,很自然地讓孩子們認識個體的器官,向孩子們說明男女身體是不同的,要重視自己和別人的身體,自己的身體不能讓別人隨便觸摸,也不能隨便摸別人的身體。當發現孩子互相觀看裸體或偷看異性洗澡等行為時,不要大聲嗬斥,而應該心平氣和地耐心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這樣做。

下麵是模擬孩子玩過家家的情景,如果你是孩子的媽媽,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

媽媽推門走進孩子的臥室,4歲的孩子正和小朋友們玩過家家的遊戲。她是個女孩,可是,她卻在扮演新郎。

場景(1):“別玩了。”

“你是個女孩,就要有個女孩的樣子。”

“放開我,我就要當爸爸。”

場景(2):“快走快走,玩這種遊戲,把我家寶寶都帶壞了。”

“媽媽,我不想讓他們走。你別趕他們走。”

場景(3):“你們在玩什麼遊戲啊?可不可以算我一個?”

“好啊,我是爸爸,你來扮奶奶。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