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性教育一直是大人難以開口的一個教育難題,也是一個長期被忽視的幼兒教育死角。如何以適當的方式、適當的語言以及適當的口氣教育孩子了解男女之事,比如,教育孩子男女的差別,教育孩子認識男女的身體構造、教育孩子如何正確認識爸爸媽媽的親熱行為……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現實中很難以適當方式解決的教育難題。
當前,社會信息飛速傳遞,信息傳播的渠道和方式各種各樣。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幼兒自然而然會接觸到父母幼時無法接觸到的兩性現象或相關信息。當幼兒接觸到這些兩性信息時,他們很好奇,而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可能出現“扮演爸爸”的那種行為,甚至他們還會以一種茫然而又好奇的態度去詢問父母男女之事。
在這種情況下,幼兒的性意識如果引導不當,或者被長期漠視都會直接影響幼兒的性發育,甚至會直接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期的幼兒性啟蒙如果教育不當,會使其產生錯誤的性觀念,不利於其健康成長。
在最初,孩子們會好奇自己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一般情況下,小孩子,長到四五歲(更早的兩三歲)時,就會對“我是打哪兒來的”產生疑問。那一般情況下父母是怎麼回答的呢?可以總結以下幾條經常出現的答案:
“是天橋上/垃圾桶裏/街邊撿回來的。”
“神仙送來的。”
“親嘴親出來的。”
“天上掉下來的。”
“孤兒院領養的。”
“男人和女人一起住久了自然會生小孩。”
“石頭變的。”
“小孩子問那麼多幹嘛!”
孩子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其原因就在於: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對有關性方麵的問題,就像是對諸如“天為什麼要下雨”、“魚為什麼會遊泳”之類的問題一樣,僅僅是滿足於得到一個明確的回答而已,並不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非要明白這個問題的來龍去脈不可。
4歲的美美也總在問媽媽這樣的問題,媽媽告訴她是通過剖腹產取出來的。事實也是這樣,因為媽媽的肚子上有剖腹產留下的疤痕,美美也就信了。後來獲得更多信息後,她又生一疑問:爸爸的精子怎麼到你的子宮裏去了呢?媽媽無奈地編了謊言敷衍美美:“做手術放進去的!”
美美最後的結論:“我肯定不會要小孩的,要做這麼多手術,會疼死的!”可想而知這不是一個絕佳的答案,它會給孩子心理造成一定的負麵影響。尤其對幼兒的早期性教育,為人父母更要認真對待,千萬不能馬虎回應。
對於孩子提出如此的問題,做父母的之所以難以回答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知識麵狹窄,二是知道答案,卻找不到恰當的方式來表達。
孩子們其實個個都是哲學家。幾乎每個人童年時代都會很認真地思考“我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並想盡一切辦法尋找答案,而“我是誰?”“我從哪裏來又到哪裏去?”一向是哲學家們窮其一生思考的大問題。
孩子有權知道他的“生產”過程。作為父母有責任有義務將真相告知他們。任何含糊其辭的話都會增加性在孩子心中的神秘感,而人類天生就對充滿神秘感的事物充滿興趣和好奇。
對於現在的早期教育來說,幼兒的早期“性教育”,是父母們應該正確麵對的問題。可對於這些新的教育觀念,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沒有案例、沒有經驗、沒有指導。我們都在不停的摸索當中。在麵對自己孩子萌發早期“性”意識的時候,一位母親的一些智慧應對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隨著年齡慢慢增長,明明對媽媽生寶寶的事情也要求知道的多了。
明明經常問他的媽媽:“媽媽,我是從哪來的啊?”
媽媽就會回答:“是從媽媽的肚子裏來啊。”
明明還問:“我是說我怎麼會在你肚子裏的?”可以看出,孩子的問題是經過思考的。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多作思考,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明明的媽媽覺得沒有必要隱瞞孩子,就對他說:“爸爸給了媽媽一個種子,然後種子在媽媽肚子裏找了一個好朋友,他們住在了一起,過了幾天,他們變成了一個大種子,這個大種子就是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