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1 / 2)

1、鎮中縣境內。黃澄澄的沙丘,斑斑剝剝的鹽堿地,參差錯落,一望無際。

鹽堿地上隻有稀稀落落的馬蓮堆兒和柳條堆兒。馬蓮堆兒裏剛剛鑽出芽芽的馬蓮和幹枯了一冬天的馬蓮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無精打采的柳條也剛剛泛青。它們告終人們,此時正值清明時節。

鹽堿地上樹起的“大東市直屬機關植樹造林基地”的橫幅非常醒目。市直機關的幹部們正在這裏熱火潮天地植樹造林。大東市委書記周德雨,市長楚家風,市委副書記郭路平、熊廣,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齊濟等人均在植樹隊伍當中。

距鹽堿地上植樹大軍的不遠處,突起的一個孤零零的沙坨子上,一位三十多歲的青年人正坐在上麵悠哉悠哉地拉著二胡,一曲“二泉映月”,隨著浩浩的春風飄向遠方。

植樹大軍這裏,大東電視台的攝像記者小薑正扛著機器給植樹大軍錄像。年輕的女記者周雨花對小薑說:機關幹部們的鏡頭可以了。抓緊去錄市領導的鏡頭吧。

小薑:來參加植樹的市領導同誌的名單拿到了嗎?

周雨花:拿到了。市委書記周德雨,市長楚家風,市委副書記郭路平、熊廣,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齊濟,他們都來了。除了周書記和楚市長做單獨采訪外,其他的市領導隻錄植樹的鏡頭就可以了。

小薑:千萬把名單弄準,可千萬不能拉人頭。

周雨花:放心吧。名單我負責,鏡頭大小的統一,你負責。

小薑:沒問題。

小薑分別給熊廣、郭路平、齊濟等領導錄完了像。

市長楚家風正在給樹培土。小薑扛著機器走了過去,給楚家風錄相。周雨花走向楚家風,進行采訪:楚市長,請您介紹一下大東市這些年來植樹造林的偉大成果。好嗎?

楚家風說:好的。實事求是地講,這些年來,大東市的植樹造林一直是居全省第一位。從建國到現在,大東市的各屆領導班子都十分重視植樹造林工作。每年的植樹造林麵積都不少於兩千坰,最多的年份都達到了六、七千坰。這是全市各級領導班子繼往開來、不懈努力的結果。植樹造林的成果是全市人民有目共睹的。僅市直機關,這些年來就完成了幾千坰。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成果啊!但是,我們絕對不能驕傲自滿。今年,市直機關完成這片造林基地的任務後,明年的清明節再選一塊新的造林基地。我們什麼時候都不要忘記,植樹造林,造福於子孫後代。

造林基地不遠處的一片大沙坨子上,周德雨手拄鐵鍬正站在那裏凝神思索。片刻,周德雨向站在他身邊的秘書小汪和幾位市委機關幹部問道:小汪,你們都好好想一想,我看這裏坑坑窪窪的,還有一些樹枝子,好象過去在這裏植過樹了。怎麼一棵樹也沒有呢?

小汪向四處望了望,說:周書記,您說的不錯,市直機關確實在這一帶植過樹。

一位機關幹部肯定地說:周書記的眼力真好,前年的清明節,我們確實在這裏植樹了。方才我在那邊檢到了一個破鍬把子,我拿起來一看,就是前年我弄折的那一把。

這會兒,一陣悠揚的二胡獨奏的樂曲聲,傳到了這裏。

周德雨問道:嗯?是誰這麼有雅興,竟然拉起了二胡?

小汪等人笑了笑,沒有言語。

周德雨:是市文工團的同誌嗎?

小汪笑了笑說:不是。

周德雨:那是誰?

小汪:是熊副書記的前任秘書、現在是咱們大東市林業局的副局長王秋實同誌。

周德雨:林業局的副局長不參加植樹,反倒拉起了二胡?什麼意思?一會兒休息時過去看看去。

2、那個孤零零的沙坨子上,王秋實一直在如醉如癡地演奏著二胡。休息了,周德雨和小汪來到王秋實的身邊,王秋實連理都沒理,似乎沒有看見他們,繼續演奏著二胡。

小汪向周德雨介紹著:周書記,這就是王秋實同誌。

周德雨讚賞道:秋實同誌,你的二胡拉得不錯嘛。

王秋實這才停止了演奏,站了起來:是周書記啊,讓您過獎了!

周德雨說:你演奏的是阿炳的《二泉映月》?

王秋實說:周書記也很懂聲樂啊!

周德雨說:“不敢說懂,隻是愛好。”說著,便從王秋實手中拿過來二胡,坐了下來,簡單地調了調弦,立時響起了《躍馬揚鞭》那歡快的樂曲。樂曲聲隨風飄向遠方,似乎傳遍了茫茫的沙丘。

周德雨將二胡遞給了王秋實。

王秋實接過了二胡:周書記,聽了您方才那一曲,我可是再也不敢在您麵前拉二胡了!

周德雨說:你很會恭維人哪。為什麼不參加植樹啊?

王秋實說:很簡單。因為在我的眼睛裏,漫山遍野全是樹,一片鬱鬱蔥蔥,還需要植什麼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