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不足。所以作為父母,不但要正確:也認識孩子,還要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孩子都喜歡受到表揚和鼓勵。表揚得當,可以增加他的自信,促進他不斷進步;如果表揚不當,就會使孩子驕傲,不能正確地進行自我評價,甚至當有人說別人好,沒說他好時,他就難以接受。比如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誤以為是對自己的否定,對自己是威脅,損害了自己的“麵子”。其實,這隻不過是一種主觀臆斷,一個人的成功不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別人的幫助,榮譽既是取得者的,也是大家的,人們給予讚美、榮譽,並沒有損害自己。而孩子之所以產生嫉妒心理,是因為他還不能全麵地看問題,不能對自己和他人進行正確的評價。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注意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我,教給孩子客觀地看待和分析問題的方法,正確地對待別人。
平時,家長要有意識地設置環境,創造氛圍,讓孩子從日常的生活中,從家長的處世哲學中,體會到“強中更有強中手”;“人人不如己,處處占上風,事事部拔尖”的人是沒有的。如果家長設法使自己的孩子養成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的習慣,孩子的情感就會不斷豐富,心理就會日趨成熟。這時,即使孩子對某人產生了嫉妒心理,也會很快被理智的思考所抑製。
(3)培養孩子博大的胸懷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有自身的性格弱點。如:與人交往時,喜歡做核心;當不能成為社交中心時,就會發脾氣;不會感謝人,易受外界影響等。對有性格弱點的孩子,家長要悉心引導。在孩子麵前,對獲得成功的人多加讚美,並熱情鼓勵孩子虛心學習他人長處,積極支持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戰勝自己,超越別人,使孩子的嫉妒心理得到正當的發泄。對遭到不幸的人給予同情,不可縱容孩子幸災樂禍,助長孩子的嫉妒心理。對孩子的挫折,要耐心地同孩子一起做認真地理性分析,幫助孩子找到失敗的原因,支持孩子再做努力,絕不可讓孩子怨天尤人,垂頭喪氣,一蹶不振。隻有這樣,孩子才能經得起風吹浪打,對別人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興,對他人的不幸給予深切的同情,對自己的失敗具有再造成功的信心。
11.正確疏導孩子的逆反情緒
逆反,常常是孩子麵對壓力時一種不自覺的反抗行為。父母的專製與放縱,同樣都會使得孩子違背大人的意誌,做出反叛舉動。疏導孩子的逆反情緒,父母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
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往往把個人的意誌強加在孩子身上,甚至不惜壓製孩子的樂趣,把孩子當成聽從命令指揮的、沒有獨立人格的“寵物”。讓孩子學家長認為該學的東西,做家長認為該做的事,卻從不考慮這是否符合孩子的興趣和特長,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這樣做不但達不到培養目的,反而使孩子產生“父母越讓這麼做,我就偏不這麼做”的逆反心理。
有一個孩子叫韓婷婷,家長買了一架鋼琴,硬是叫她彈琴。但是孩子對彈琴根本不感興趣,就像幹一件很苦的差事。於是,這個孩子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吵著要到爺爺奶奶家中去住,以為這樣就可以逃避每天彈鋼琴了。但是家長又把鋼琴搬到爺爺奶奶家,硬是逼她彈琴,韓婷婷真是無路可逃了.逆反心理更加嚴重。她到幼兒園以後,就哭著不願回家;見著媽媽來接她。她就跑開,甚至哭著說:“不要媽媽接我回去,我不要彈琴。”而那架花了近萬元買的鋼琴便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了。
所以,壓製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去實現家長的願望,成為實現家長興趣的工具,這是荒唐的,不切實際的,也是很危險的。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主要有這樣幾個原因:
一般的孩子普遍具有心理負荷力差,神經係統的興奮抑製往往不平衡,堅持性和自製力較差,興趣具有偶然性、不穩定性等特點。所以,家長培養孩子,要根據孩子的自身條件,結合他們自己的興趣愛好,不要強人所難,選擇他們讀興趣班、特長班,也要掌握好分寸,勞逸結合,注意情況的變化,切不要讓孩子感到壓抑、單調、枯燥乏昧,產生逆反心理後厭學、不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