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化強烈的好奇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
孩子有探索現實生活中千姿百態的未知事物的強烈願望,他們對周圍一切都感到陌生新鮮,興趣盎然。珍愛孩子的好奇心,進而將其轉讓為學習的濃厚興趣,是促使孩子自主學習的關鍵。
家長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時,一定要保護和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們喜歡學習,熱愛學習。兒童的學習興趣往往是和好奇心聯係在一起的。
平時孩子們往往愛問“為什麼”,有的家長由於不了解他們具有強烈好奇心的特點,把這些正常現象看成是搗亂、淘氣,因而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往往采取冷淡、漫不經心、瞞哄和支吾搪塞的態度,或者不予理會。這種不恰當的做法,有損於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長,挫傷他們求知的積極性。要知道,兒童的智力正是在“好奇——滿足一一好奇”的不斷循環中得到發展的。
對於好奇心旺盛的孩二子來說,最大的快樂莫過於知道了從來不知道的奧秘。揭開奧秘後所體驗到的愉快和滿足的情感,反過來又激起新的探索興趣。
作為家長,不僅要尊重、保護和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奇心,而且要努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使幼稚的好奇心發展為強烈的求知欲。
對孩子提的問題,要確切、通俗易懂、有條理地給以答複,如果暫時答複不了,可以告訴他:“這個問題等弄明白以後再告訴你。”但是切記事後一定要兌現。如果對孩子求知的欲望采取應付的態度,不僅會抑製孩子好奇心的發展,也會影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對今後的教育不利。
與此同時,更要鼓勵孩子自己去了解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讓他們大膽提出問題,並引導他們通過自己讀書、觀察、思考,尋找正確的答案。
孩子對學習有了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成功的希望就大。隻有當孩子的心中對世界充滿無限的好奇和無窮的求知欲望而自發地學習時,家長寄予他的良好願望才有實現的一天。
在激發孩子的好奇心的同時,教孩子學會觀察特別重要。
在一些家庭裏,並沒有把觀察看做是一種積極的智力活動,看做是培養興趣,發展智力的途徑,這實在是家庭教育的一種遺憾。
從觀察中可以汲取知識。如果說複習是學習之母,那麼觀察就是思考知識和識記知識之父。一個有觀察力的孩子,絕不會是學業成績落後或文理不通的學生。父母如果善於幫助孩子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識來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觀察,他就能使孩子的“舊”知識變得愈加牢固和靈活。
在低年級,觀察對於兒童之必不可少,猶如陽光、空氣、水分對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裏,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源泉。兒童在自然界和勞動中看到的各種關係和相互聯係越多,那麼他所能理解和識記的東西就越多。
家長在教孩子觀察時,要教他們從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東西來,教給他們探尋和發現因果聯係,經常要他們回答“為什麼”,並引導他們自己提出疑問。
孩子如果在低年級受過良好觀察力的訓練,就學會了區分理解的和不理解的東西,而尤其寶貴的是,他們能夠對此抱積極的態度。家長教給孩子觀察和發現,就能從他那裏聽到許多聰敏的、出乎意料的、“哲理性”的問題。
教給孩子觀察周圍世界各種現象的方法吧!當自然界裏發生春夏秋冬陰晴圓缺的變化時,請你把孩子領到大自然中去,因為這時候正發生著迅猛的急劇的變化:生命的覺醒,生物內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為生命中的強有力的飛躍積蓄精力……自然界的這種變化可以引起孩子充滿好奇的目光,這對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是十分有利的。奇妙的大自然是我們激發孩子好奇心、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活教材”。
孩子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向家長問無窮無盡的“為什麼”。隻有粗暴而愚蠢的家長,才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的“為什麼”,須知,這等於在扼殺孩子的創造性,在撲滅孩子心中的智慧火花!
7.讓孩子在玩耍中產生求知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