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特長生父母是怎樣培養孩子的(1)(2 / 3)

“從寫作的角度看,寰寰雖時有玩心,但總的來說還是很有毅力的。不過她的毅力和好奇心也經常打架。為了讓她有更好的收效,她的時間是這樣安排的:清晨背一首詩,中午寫一首詩,晚上寫日記和人物素描。在功課完成好的情況下,沒有特殊任務便每天都要堅持。冬天看書,常常一看就把該做的日常工作耽誤了,偶然發生是可以諒解的,可有時她一連幾天迷在裏麵什麼也不想幹。她畢竟是個孩子,不是專業作家,還要以完成本學科為重點,這就需要反複督促。

“孩子畢竟是孩子,她要玩,玩娃娃、玩貓、玩狗,捉蟲子、遊泳、滑冰、逛公園,去百貨商場,和同學們來往,這些都是正常的,我們不主張讓孩子是呆子型的。

“但如何處理好這些關係可要動一番腦筋。比方說:今晚電視有值得孩子看的節目,我們便主動告訴孩子,抓緊幹哪,有你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星期天、節假日要出去玩也事先打招呼,先做自己的事,在一切都按質按量完成後,時間多便玩個痛快,讓她充分享受勞動後的歡樂。

“毅力來自理想,每當她缺乏毅力時,我們就講她應有的理想和目標,她的勁就有了。

“再就是讓她珍惜時代給她創造的好條件,讓她不要辜負祖國、人民、前輩及爸媽的希望。

“任寰因為有大目標,所以她有這樣的特點:無論如何宣傳她或哪兒發表了她什麼作品,她都很平靜,看不出特別的高興;哪兒退了稿或受到什麼挫折、不順,她也從不沮喪、灰心。這點,使我們放心了。容易驕傲的孩子,也是容易灰心的。”

目標是人生的導向燈,能夠將人引向卓越的成功之巔。目標是人生的推動器,能夠推動人前進。因此,父母們一定要幫助孩子從小樹立起正確、合適的人生目標。

卜鎬:父母感情熏陶下成長的小畫家

人類最能震撼心靈的是感情,感情的表露是所有表達方式中最有力的一種。有生活火花的點燃和熾烈感情的觸發,才會產生具有感人力量的藝術作品。

孩子對於超越他本身年齡的深沉的人生感情的體驗,往往是通過人類長期積累起的精神財富——偉大的藝術作品作為媒介的。

小畫家卜鏑正是父母通過藝術作品對其進行感情的熏陶而成長起來的。

小時候,媽媽就經常給卜鏑講動人的童話故事。9歲時,聽了媽媽講安徒生童話中《海的女兒》的故事後,卜鏑畫了一幅飽含感情的畫。詩人柯岩看了這幅畫後為之感動,她說:“從這幅畫裏重新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夢,我不僅從畫麵上感到了那串串淚珠的熱度,而且海的女兒那追求為人而終不可得的絕望與痛苦,使我幾天都籠罩在深深的灰色的寂寞裏。作為成人,我是完全懂得海的女兒寧願化為泡沫的執著的追求的,而小小的l、鏑幾乎是潑彩的畫法,又使我想起自己童年時無助於海的女兒而頓足痛哭的情景。”

“卜鏑,你畫這幅畫時哭了麼?”柯岩問。

“哭完了一場畫的。”卜鏑答。

“就哭了一場麼?”柯岩又接著問。

“不,一邊畫一邊還哭呢,畫完了就不哭了。”卜鏑接連回答詩人的問話。

柯岩又接著說:“卜鏑畫完了就不哭了!多麼可愛而又稚氣的自信嗬!他比小時的我積極,哭完了之後立即行動起來,把人間的顏色送到海底去了。”

偉大的作品對人的心靈震撼和感情撥動的力量是巨大的。隻有動人的感情,才能產生動人的作品。

安徒生的故事太美了。卜鏑向媽媽要來《安徒生童話集》自己讀了起來。

隨著故事的情節,他時而開懷大笑,時而低聲歎息,時而流淚,時而深思。

最使他難忘的是那賣火柴的女孩,她和自己差不多年紀,卻沒有歡樂的童年,在聖誕節之夜,蜷曲在路邊被凍死了。她的願望是多麼簡單:她隻要一盆爐火,能烤烤她凍僵的雙腳;她隻要有一隻烤鵝,能和所有的人一樣過個聖誕節;她隻要再看看親愛的祖母,再得到她的愛撫……

但是隨著小小火柴的熄滅,這一切都消失了,什麼也沒有了,隻剩下寒冷、黑暗、饑餓……

卜鏑揉揉發紅的眼睛,抬頭看著周圍的一切:窗外寒風怒號,室內卻溫暖如春,連棉衣都用不著穿。雪白的燈光照著整齊的書櫃、沙發和果盤裏的大蘋果。爸爸在案頭看書,媽媽在廚房忙碌,小妹妹正在翻看新買的畫冊,她的小臉蛋紅彤彤的,和她的毛衣一樣顏色……

卜鏑看著,想著,一幅畫的構思誕生了,他趕緊找紙,想盡快把這張畫畫下來。可是不巧,裁好的紙都用完了。怎麼辦?忽然他看見身邊有幾張藍色的卡片紙,“對,就用這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