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狀元生父母是怎樣教育孩子的(4)(2 / 2)

父母在那個時候也沒有逼著他看書認字,但是因為客觀條件好,郝煜啟蒙比較旱。他從小就表現出對周圍事物廣泛的興趣。7歲的時候看電視轉播亞運會,看到不同國家的國旗,他就能把這些國家的國旗都記住。小時候都煜還對畫畫特別感興趣,上街看到汽車,他就像“呆”了一樣不走,一直看啊看,回家之後就開始畫,而且一開始畫的就是立體的。大人都誇他有天分,鼓勵他多看、多想、多畫。大家都清楚,在孩子小的時候,大人一句讚許、一個笑容、一個眼神都可能會給他們以後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改變。郝煜也正是在這樣的肯定和鼓勵下,一直沒有丟掉畫畫的興趣。

在成長的歲月裏,凡是郝煜喜歡的事情,父母都是這樣支持和鼓勵的。在文學和藝術方麵,父母並沒有為郝煜苦心孤詣地鋪就一條按部就班的路。他們隻是給兒子提供了比較好的客觀條件,而這些條件無形中吸引和影響了他,再加上父母因勢利導,郝煜的興趣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和發展。

慢慢地,郝煜畫得越來越多了。因為家裏沒有專業的人士指點教授,爸爸媽媽開始考慮讓郝煜上專門的美術班。但是父母又擔心郝煜會不喜歡這種方式,反倒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因為被父母逼著學琴、學舞蹈、上補習班而厭惡一切學習,甚至對父母都有抵觸情緒。父母當然不希望孩子那麼辛苦,更不希望孩子有不快樂的童年。

爸爸媽媽考慮了很久,對郝煜說:“我們想讓你學畫畫,希望你能有專門的老師教,能夠畫得更好。但是這樣做絕不是為了你能成為什麼藝術家,隻是因為你喜歡,那麼我們就有義務給你提供好的條件。還有,爸爸媽媽希望你對自己喜歡的事情,能堅持做,能做好。”那時候郝煜小小年紀,可能不是很明白父母的話,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而且做得很好。

從小學到高中二年級,美術班的課他從來沒有間斷過,其間大大小小的獎拿了無數個。而父母的那份苦心也沒有白廢,這段學畫的經曆,不僅鍛煉了郝煜多方麵的能力,還讓他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做任何事情都能堅持,不會輕易放棄。

郝煜還記得小時候上英語班的經曆。那時候學校還沒開英語課,母親就幫郝煜報了一個校外的英語班。父親那時候很忙,每天晚上都是母親接送郝煜上下課。冬天的時候冷風吹著,媽媽騎著自行車帶著郝煜艱難地往返於學校和家之間;夏天又熱得要命,郝煜記得特別清楚,每天回到家的時候,媽媽的衣服都濕透了,進門就洗衣服,但是送他上課卻從來沒間斷過。回家的路上,媽媽會問兒子當天學了什麼,郝煜把老師教的內容說給媽媽聽,媽媽就很開心地稱讚他,然後在路邊停下來買郝煜最喜歡吃的羊肉串。每次都是郝煜吃三串,媽媽吃一串,再多她就不喜歡吃了……

從小到大,郝煜的功課一直都很好,這不是得益於父母手把手地教。嚴厲認真地查,而是得益於從小就養成的良好的學習態度。郝煜的父母都是那種很認真、對自己要求很嚴格的人,對郝煜同樣是這樣,但他們對郝煜的教育從來就不是填鴨式的。也許因為是搞教育的吧,母親堅信:“教育,甚至兒童教育也絕不是:我替你思考,你隻消吞下去!”不管學什麼東西,父母希望他首先是感興趣的,然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多思考多總結。

郝煜的父母是睿智的,他們明白以興趣做向導,孩子才能在知識的宮殿中走得更遠、更深入。以後郝煜博覽群書,在各種各樣的比賽中多次取得優異成績,在高考的重壓下也沒有變成死讀課本的書呆子,完全得益於父母的因勢利導。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更何況是朝夕相處的父母。關於父母,郝煜說:“他們都是老實人,俯仰都能無愧於心”。他們不用言說,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教育著孩子怎麼學習,如何做人。在學校,郝煜擔任很多社會工作,在處理這些事情方麵,郝煜也受父母很大影響。父母屬於被耽誤的一代,經曆過很多事情,在做人上非常講原則,在業務上非常刻苦;但對其他的事情卻看得很淡,從來也不去爭,顯得特別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