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提高孩子智商的謀略(3)(3 / 3)

特別是在九歲那年,她拿了本物理書籍給他看,愛迪生愛不釋手。不少人認為,是由於此事才引發了愛迪生以後對科學方麵的興趣。愛迪生的母親可謂偉大,能夠在學校“兒子愚笨的判決書”麵前不絕望、不灰心,並且發掘兒子的潛能,引導他的個性發展,終於締造出一代傑出的科學家,真是愛迪生年幼時的“上君”了。

父母的教育方式往往能決定孩子未來的一生,聰明的父母應該懂得如何去發現孩子的天分。20世紀的著名畫家畢加索,這位“永遠充滿變化夢幻天才人物”的藝術家,出生於地中海海濱的古老漁都馬拉加,父親是一位畫家,也是一位美術老師,據說,他自幼受父親影響,在牙牙學語之前就開始塗鴉作畫。十歲時,因家境困窘,舉家遷至克各那。在那時,他開始正式學畫,而且,日以繼夜不知疲倦。由於他的努力,不久便脫穎而出,成就非凡。他最為拿手的繪畫是炭筆素描。其中有一件趣事,是講述他和父親之間的。

據說,畢加索十四歲那一年,有一天他父親看了他的畫,驚於他的奇才,不僅自歎弗如,且為此發誓今後絕不再提筆作畫,並將畫筆、麵板等畫具交給自己的兒子。這年秋天,在巴塞羅那藝術學院任教的父親,鼓勵畢加索投考藝術學院。他讓畢加索越級參加高級測試,準備接受靜物畫、人像畫及油畫的訓練。當時,畢加索常常在一天之內,就一口氣把學校規定的一個月課程統統完成,據說,教授們看了他的作品後認為這個學生根本不需要再教了。

畢加索的父親能在兒子的塗鴉亂畫中發現天才,而且作出自己輟畫,全心全意鼓勵、幫助兒子成就功名的決定,其舉止也是令人敬佩的,亦應該稱得上是個好父親。

在提高孩子智商的教育中,父母的角色很重要,孩子的智力發展千差萬別,類型各異,沒有固定的模式,因此,父母必須深切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因材施教,不要填鴨式地一以貫之。葛芝曼在《靈魂殺手》一書中,敘述一位父親教子過嚴,逼使兒子因瘋狂而自殺的慘劇。

德國的修雷勃推事(1842—1911年),在42歲那年,因患嚴重的妄想症而住院,康複出院後,仍繼續擔任審判長要職。然而在他51歲左右,由於妻子病逝,他再次遭受嚴重妄想症的襲擊而再度住院,長達九年。出院後再也無法擔任一切重要職務,隻好賦閑家中,偶爾寫些自己住院期間的經驗,整理為《我的精神疾病備忘手記》出版。

修雷勃推事的父親,是德國醫界占領導地位的醫生,曾針對幼童教育著述過數本著名的教育啟蒙指南。在1858年出版的一本書中,曾列舉由出生到二十歲期間,教育子女的注意事項。其中,他特別主張徹底實行嚴格的早期教育,尤其要兒童養成絕對服從父母的習慣。另外,提醒父母務必盡早鏟除小孩不良的習性,即強迫小孩完全遵守紀律的生活。

當然,他本身就是一個道地的實踐者。

據說,這本教育指南在當時成為最有名的暢銷書,不僅深受一般父母們的喜愛,並大獲學術界的讚揚。然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本書作者的兩個兒子卻都患精神病,而且,大兒子在38歲那年,居然舉槍自殺。此外,他的小兒子修雷勃推事所著的《備忘手記》住院體驗實錄,是潛研弗洛伊德的《妄想心理機製理論》寫成,才得以聞名的。

這個故事引人深思,作為大教育家,自身卻犯了最大的教育錯誤,成為“靈魂殺手”,這是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用“普通規律”來要求他們,導致的教育悲劇,這就是下下之君了。

為人父母者必須記住,在提高孩子智商的教育中,必須遵從古人“上君盡人之智”的謀略,慎重行事,切勿重蹈修雷勃父親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