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一次母親發現詹天佑新換洗不久的衣兜破了兩個洞。一摸,裏邊是一個個尖硬的零件,氣得她把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都扔到了院子裏。小天佑傷心極了,他哭啊,哭啊……一會兒,父親回來了,把事情的原委弄清後,詹興洪開導了妻子的短見,讚許了天佑的誌趣,並親手幫助兒子撿回了“珍寶”,一件件地放到木盒裏。從此,詹天佑“捏機器”的遊戲在家庭中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可以說,詹天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父的開明,讓他的誌趣得以充分發展,如果詹天佑的父親也像母親_樣要他鑽“八股”。不準玩“洋機器”,也許就沒有以後的大成就了。
下君、中君與上君
《韓非子》一書對君主的領導藝術有透徹的闡釋,它說:“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即領導無方的君主是事必躬親,盡自己的能力,中等水平的君主是讓臣下盡力,最好的君主是讓臣下發揮聰明才智。這是領導的藝術,也是家庭教育的藝術。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擔負著培養、教育孩子的責任,在提高孩子智商的教育中,:延母們的普通心理是望子成龍,期盼孩子的成績“呱呱叫”,有的家長甚至把“成績優秀”看成是日後享受特權、支領高薪的跳板。但是有些兒童的發展並非按部就班,按照父母及社會所希望的一般程式而成長的,因此就常常令父母失望,令社會嘲諷。其實,這些孩子並非愚拙、蠢笨。隻要父母能找出一些契機,引發他們的潛質,說不定還會成大器呢。父母的角色應該是“上君”,讓自己的孩子有機會“盡其智”。
愛迪生是美國最偉大的發明家,他的發明成果輝煌燦爛,永生永世造福人類,他發明和改進的自動收報機、電話、電燈、留聲機、無線電信、電影放映機、電氣化火車、x光透視鏡等,竟達1300多種!然而,小時候他的學習成績卻很不理想。他的老師一直認為,愛迪生成績這麼差勁,將來絕對無法自立,而且,曾經非常憤怒地指責他說:“你真是朽木不可雕也!”這位教師還帶愛迪生去看醫生,檢查結果發現,愛迪生腦形異常歪曲,便灰心地對他說:“你的腦子一定有問題。”並叫他退學。
這時,是他的母親解放了他的思想,讓他有機會能夠自由馳騁。母親對學校的決定卻絲毫不灰心,立刻將他帶回家自行教育,督促他讀書。
愛迪生在學校成績一直很差的原因,是他從小無論碰到什麼問題,總是先問一句:“為什麼?”然後再尋求滿意的解答。假如疑問不獲解決,他就四處請教人或者自己做實驗。有一次,他想:為什麼野草不易燃燒,而枯草容易著火呢?為求得答案,他立即跑到屋外的幹草堆,點火燃燒,結果釀成一場火災。又有一次,他把鴨蛋放在身體下麵,企圖借著體溫孵出小鴨來,當然,他失敗了。
由於追根究底的個性,愛迪生上小學時對功課的問題非常固執,一個問題未解決,他就不會做下一個題目,因此,不了解他個性的老師都把他當作一個反應遲鈍的學生。但是,他母親卻很了解兒子的個性。據說,她把愛迪生接回家以後,就很熱心地教導他語文、數學、曆史及理工方麵的課程,而且充分發揮母愛的耐性,務必讓他完全理解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