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中教養愛心:善良的最直接體現就是愛心。而培養孩子愛心的最好辦法,就是讓孩子親身體驗愛心,感受助人為樂的喜悅。父母應引導孩子們發自內心地願意把自己的物品分給那些生活困難的人使用;在適當的時間和場合裏,讓孩子參與到公益活動中去,讓孩子清楚明白地知道到底什麼是公益活動,開展公益活動有何意義等。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孩子的愛心,而且可以在這樣的活動中增進父母與孩子雙方的了解。
在就事論事中培養誠實:說謊,是家長最關注、最擔心也是花最大力氣去糾正的事情。在誠信的培養中,理解和寬容能夠讓孩子在自由的自我表達中向著父母展示自己的情感,而責怪和誤解,則讓孩子在圓第一個謊和說第二個謊中徘徊,無論最後孩子倒向哪頭,結果都是大人們不希望看見的。
在言傳身教中培養禮貌:想要培養孩子的禮貌,口說無憑,沒有切身體會,孩子未必記得住,使用起來也未必心甘。在這方麵,父母隻需做好兩點一切便能水到渠成,一是率先垂範;二是從細節處入手。
在引領參與中培養責任感:給予機會並在機會中適時引導才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良方。在孩子能做主的事情上,給孩子發言和選擇的機會,父母的參與是必須的,但最好隻是事實基礎上的建議,而不是獨斷專行的強製。孩子雖然沒有成熟,但他在學著成熟,學著體會。
孩子的長大是一個複雜而又漫長的過程,我相信麵對著好動得讓人頭疼的淘氣鬼,任何偉大的預言家都無法對他下一秒的行為做出預言和評判,因此,預見其實是孩子成長過程的非常態。當麵對讓人瞠目結舌的突然情況時,父母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沉著,冷靜,讓孩子去感受,讓愛來陶冶。
4.在統一戰線下形成的統一氛圍
武功:家庭教育要將教育的一致性放到一個重要地位。
心法:不要把一致性簡單等同於“夫唱婦隨”。
和好多幼兒園小朋友一樣,嬌嬌特別喜歡看電視。這天晚上,她又看喜羊羊忘記了睡覺時間。爸爸從書房走出來對女兒說:“嬌嬌,九點半了,你該睡覺了。爸爸給你記著你看到哪兒了,明天再接著看吧!”
嬌嬌答應著,視線卻並沒有從電視上移開。“聽到沒啊?”“哈哈!”嬌嬌被灰太狼的老婆紅太郎逗得放聲大笑,對於爸爸的話依然無動於衷。“嬌嬌!”爸爸大聲喊道。嬌嬌終於回過神兒來,嘟囔著:“爸爸,還有一會兒就完了,你讓我看完吧!”爸爸搖搖頭,對女兒說:“今天已經讓你多看半個小時了,趕緊去睡覺,明天還上不上學?”嬌嬌還在磨蹭著準備去關電視的時候,媽媽擦著濕漉漉的頭發從浴室出來了。“媽媽,我想把這集喜羊羊看完,可爸爸不讓,我能不能晚點兒睡覺啊?”嬌嬌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跟媽媽哀求著。媽媽抬眼看了眼嬌嬌爸,說:“行,看吧,看完這集再睡覺,媽媽同意了!”“媽媽萬歲!”嬌嬌興奮地喊道,然後轉向爸爸,挑釁地說:“爸爸,媽媽同意我看完的!”嬌嬌爸埋怨地看了眼嬌嬌媽媽:“我都讓她睡覺了你怎麼又讓她看!”“孩子想看就再讓看會兒唄,大不了明天早上起晚了我送她!”嬌嬌媽媽的口氣中滿是不屑,嬌嬌爸爸歎了口氣,轉身又進了書房。
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教育的一致性概念被提出並受到家長和學校越來越多的關注。教育的一致性主要包含兩個方麵,一方麵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致性,另一方麵是家庭教育中父親教育和母親教育的一致性。
在一個家庭裏,家庭成員的成長經曆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與孩子關係不同,以及每個成員思想、性格和個人喜好的差異等等,很可能導致對孩子要求和教育態度的不一致,也可能導致家庭成員對學校教育的方式和觀念不認可,從而使得教育孩子的方式和理念處於一種分歧和爭鬥狀態中。
長期處於這樣的教育模式,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以及父母與孩子關係的正麵發展都是很不利的。
就孩子的發展來說,由於年幼的孩子一般還缺乏自主性和自製力,因此他們對是非的判斷主要來自於身邊的人,特別是父母的指導。因此,趨利避害的本能使得孩子麵對著父母處於教育分歧的狀況時,很自然的就傾向於對自己有利的那一方。而在我們目前現存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們還習慣於采取“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模式,當父親扮演“審判者”的角色時,母親自然充當撫慰孩子心靈的“調解者”,父母們都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是最科學的,孰不知,這種教育模式對於孩子來說,開始是頗具威懾力的,但隨著孩子對“紅臉搭配白臉”模式的習以為常,孩子就會產生一種抗體,並逐漸學會利用這一紅一白達到自己的目的。當孩子主動提出要求時,他會在自己心裏衡量找爸爸有效還是找媽媽有效,並可能表述要求時在爸爸媽媽麵前表達不同的內容或是采取不同方式。這並不是說孩子善於見風使舵,這隻是孩子一種本能的反應,這樣的“小機靈”極不利於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就父母和孩子關係來說,由於父母沒有就孩子的行為標準達成統一認識,所以在這件事上有可能是爸爸不同意媽媽的教育方式,而在另一件事上,有可能是媽媽不接受爸爸的教育方式。當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求相互矛盾時,一方麵可能被孩子利用矛盾鑽了空子,另一方麵,父母的爭執會使得孩子對父母產生質疑,孩子很可能會覺得爸爸媽媽都是不正確的,孩子做出某些決定或進行某種行為時,會把注意力從父母的權威轉移到對自己利弊的權衡上。
因此,增進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途徑很多,但最基本的就是溝通。家庭教育要從有利於兒童身心發展的角度出發,協調夫妻之間的看法,協調夫妻之間的不同意見,在達成較為一致的看法後,再向孩子提出來。例如,當嬌嬌的媽媽聽到孩子的要求時,最好能這麼問一句:“爸爸是怎麼說的呢?”無論最後的結果是否滿足孩子的心願,但都要讓孩子有這樣一個認識:這個結果是爸爸、媽媽經過商量達成一致後的最後結論。換句話說,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並不是要求夫妻雙方簡地的進行“夫唱婦隨”,而是要根據教育要求和方式是不是有利於孩子的發展進行判斷。因此,夫妻雙方共同的價值觀和對孩子的認識,是家庭教育一致性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