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二:“小賣店與蜘蛛網有什麼共同點?”通過遙遠聯想可以知道:第一,它們都是自己不動,客人(蟲子)自動來;第二,它們的收獲大小多少,都決定於設網的地點;第三,太小的客人(蟲子)不撞網,客人太大(接受與自身實力不相稱的訂貨)網就會被撞破;第四,客人光臨的地方髒了就另織一張網,裝修新門麵再開張營業。
例三:找出與下列三個詞相關聯的第四個詞:
(1)老鼠藍色茅屋
(2)外出狗貓
(3)車輪電高
(4)驚奇直線日出
2、想像思維訓練法
想像思維訓練法就是創設一定的情境,引起學生運用頭腦中的已有表象創造新的形象。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
(一)故事續尾法
故事續尾法就是給故事添加結尾,以延伸故事情節。例如,教師向學生講述:“古時候,有兄弟三人。大哥、二哥好吃懶做,三弟勤勞聰明,三人長大後都成了家。有一天,三兄弟在一起喝酒,大哥、二哥提議:‘從現在起,我們三人說話,互相不準懷疑,否則罰米一鬥。’酒後,大哥說:‘你們總說我好吃懶做,現在我家裏那隻母雞一報曉,我就起床了……’三弟一聽直搖頭說:‘哪有母雞報曉的!’大哥嘿嘿一笑說:‘好,你不相信我的話,罰米一鬥!二哥接著說:‘我沒有大哥這麼勤快,所以家裏窮得老鼠攆著貓吱吱叫……’三弟一聽又連連搖頭,二哥得意地說:‘你不信,也罰米一鬥!’後來……”教師講至此處,要求學生給這個故事添加結尾。
結尾可能有:
(1)後來,大哥、二哥更加懶惰,更加貧窮,成了乞丐,三弟卻過著富裕幸福的生活。
(2)後來,大哥、二哥向三弟學習,改過自新,也勤快起來,和三弟一樣生活得幸福富裕。
(3)後來,三弟說:“我家沒有米了,怎麼給你們呢?”大哥、二哥連忙說:“我不信你家沒米。”三弟說:“你們不也懷疑我嗎?各罰米一鬥!”兩個哥哥頓時呆了。
給故事續尾,可以個別進行,要求學生給故事添加兩個以上的結尾,越多越限,越新奇越好;也可以集體進行,每個學生添加一個,隻是不許重複別人的結尾。
給故事續尾,可以自由地進行,即在內容上不作特別的要求,上例的續尾便屬於這一類;也可以有限製地進行,即添加的結尾必須符合特定的要求。例如,一條惡狗,常悄悄地跟在人的後麵,咬過路人的腳跟。主人迫不得已,在它的脖子上係了一隻響鈴。惡狗感到非常得意,便每天高傲地繞著市區奔跑。一隻老獵犬看見後說……。要求給這個故事添加三個結尾:一個是道德性的,一個是幽默的,一個是悲劇式的。
(二)故事接龍法
故事接龍法就是一個接一個互相銜接地講故事,前一個所講的內容是後一個所講的內容的基礎,後一個所講的內容是對前一個所講的內容的引申和發展。例如:
學生甲:“一天晚上,明明正在看電視,忽然停電了。”
學生乙:“他摸黑來到廚房,找到了一盒火柴和一支蠟燭。他正要點燃蠟燭,這時傳來了敲門聲。”
學生丙:“會是誰呢?爸爸、媽媽都不在家,該不是小偷吧?哎呀,要是小偷來了該怎麼辦呢?”
學生丁:“‘明明在家嗎?’噢,是對門王奶奶的聲音。”……
故事接龍法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想像能力,而且有助於學生思維和言語流暢性的發展,
(三)幻想法
幻想法是想像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指向未來的、與人的主觀願望相聯係的想像。對學生進行幻想訓練,是培養他們創造性的好方法。例如,有位小學老師問他的學生:“假如有一雙翅膀,你要去哪兒?去幹什麼?”有的學生說:“假如我有一雙翅膀,我要飛到各個國家去,告訴人們愛護我們的地球。”有的說:“我要周遊世界,做個快樂的旅行家。”有的說:“我要飛到貧困災區,把自己節省下來的錢和書本送給上不起學的孩子,讓他們享受學習的歡樂!”還有的說:“我要飛到發生戰爭的國家,勸那裏的人們和平相處。”……
3、直覺思維訓練法
(一)勇於大膽猜測
直覺基本上是一種猜測,也就是根據已知推測未知、根據部分推測全體、根據條件推測進程和結果。數學中的費爾馬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推動了數學的發展。居裏夫人在鐳元素的原子量測定之前4年就宣布這個新元素的存在,並建議把它命名為鐳。居裏夫人的這種大膽猜測被勞厄稱為“直覺的預感擊中了正確的目標”。猜測是發展科學、推動創造的重要方式之一。培養直覺思維能力,大膽猜測是十分必要的,鼓勵大膽猜測就是鼓勵直覺思維。
當然,猜測也不是信口開河、胡猜瞎猜,而是應當以正確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學生的知識經驗是有限的,對其猜測的準確性不可要求過高。關鍵是引導和培養學生猜測的勇氣、能力和猜測習慣的自覺性。
(二)允許跳躍思考
直覺思維是非形式邏輯思維,沒有具體的推理步驟,但它不是沒有邏輯,更不是不合邏輯,隻是它的過程是簡縮的、凝結的、跳躍式的,這正是直覺思維快速、突發的原因所在。
允許跳躍思考。有利於直覺思維的培養,而直覺思維的發展有利於解決問題的速度、有利於創新。例如有一次,某班的學生做這樣一道應用題:機床廠加工一批機床,計劃每天加工120台,要6天完成任務。但由於工人們積極性高,實際上5天就完成了任務。問實際每天比計劃每天多加工了多少台?大部分學生按常規解法列出了算式:120X6÷5一120=24(台)。但是有學生別具一格,用120除以5直接求出了結果,引起了其他學生的驚訝。這幾個同學的思路是這樣:提前1天完成任務,就意味著把原來1天的任務平分給現在5天完成。他們思維的跳躍去掉了幾個分析步驟,使他們找到了解題的捷徑。在場的老師很高明,讚揚了這幾個學生簡縮思維步驟的解題方法,鼓勵他們打破常規,尋找解題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