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快捷記憶的運用:記憶帶來創造無限(3)(2 / 3)

這裏所說的“形容詞”,實際上是指人的個性品質。當說你這個人能夠用哪些“形容詞”來描述,也就是說你具有哪些品質與個性特質。從高夫所得出的結論可以看出,有助於創造能力的那些品質有些屬於天生的性格方麵,有些顯然是後天家庭和社會教育的結果;而其中大部分的品質都是能夠通過科學安排的訓練來獲得的。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許許多多的東西需要學習記憶、理解和掌握。創造性思維尤其如此。

學習創造性思維主要靠每個人自己的獨立思索,多想多練,形成一種習慣性的行為;如果隻是記住幾條創造規則,而沒有改進自己的思維習慣,那就等於什麼都沒學到。

從曆史上看,創造性思維訓練具有悠久的傳統。在西方,最早采用係統的方法進行思維訓練的人,也許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的蘇格拉底。

據記載,蘇格拉底相貌醜陋,不修邊幅,整日在市場上閑逛。古希臘的市場上不僅賣物品,也賣思想——經常有人站在市場中麵對大眾發表演講。有一天,蘇格拉底遇到一位年輕人,正在宣講“美德”。

蘇格拉底裝作無知者的模樣,向年輕人請教說:“請問,什麼是美德呢?”

那位年輕人不屑地答道:“這麼簡單的問題你都不懂?告訴你吧:不偷盜、欺騙之類的品行都是美德。”

蘇格拉底仍然裝著不解地問:“不偷盜就是美德嗎?”

年輕人肯定答道:“那當然啦!偷盜肯定是一種惡德。

蘇格拉底不緊不慢地說:“我記得在軍隊當兵的時候,有一次,接受指揮的命令,我深夜潛入敵人的營地,把他們的兵力部署圖偷出來了。請問,我的這種行為是美德,還是惡德?”

那位年輕人猶豫了一下,辯解道:“偷盜敵人的東西當然是美德。我剛才說‘不偷盜’,是指‘不偷盜朋友的東西’;偷盜朋友的東西肯定是惡德!”

蘇格拉底依然不緊不慢地說:“還有一次,我的一位好朋友遭到了天災人禍的雙重打擊。他對生活絕望了,於是買來一把尖刀,藏在枕頭下邊,準備夜深人靜的時候用它來結束生命。我得知了這個消息,便在傍晚時分溜進他的臥室,把那把尖刀偷了出來,使他得免一死。請問,我的這種行為究竟是美德呢,還是惡德?”

那位年輕人終於承認自己無知,拱手向蘇格拉底請教“什麼是美德”。

蘇格拉底把自己的這種思維訓練方法稱為“頭腦助產術”。意思是說,創造觀念本來就存在於自己的頭腦中,但是在挖掘創意的時候不得要領。蘇格拉底不過采取了一些科學的方法,使創造性得以順利地“分娩”。

對於學習記憶者來說,是否接受過創造性思維訓練,結果是不相同的。思維學家做過很多實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比如,對於下麵這樣的一個思考題,受過思維訓練的人和沒受過思維訓練的人將會有不同的反應:

有一隻蝸牛,住在一棵梧桐樹下麵。一天清晨,太陽剛剛升起,蝸牛便開始從樹根向樹梢爬。它爬得忽快忽慢,有時還停下來四處望一望,躲避可能發生的危險。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這隻蝸牛終於爬到了梧桐樹的樹梢,在樹梢上睡了一覺。

第二天清晨。也是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蝸牛開始從樹梢向下爬。它沿著昨天爬行所留下來的印跡,忽快忽慢地朝樹根爬去。有時它也停下來望一望,或者吸食一點樹汁;總起來看,往下爬要比往上爬輕鬆多了,所花費的時間也少一些。這樣,當太陽還沒落山的時候,蝸牛就已經爬到了梧桐樹的根處,也就是昨天清晨它出發的地點。

現在請問:在蝸牛上下爬行的途中,會不會存在一個點。蝸牛第一天上樹時經過這一點的時刻(幾時幾分幾秒)和第二天下樹時經過這一點的時刻完全相同?

解答這個問題。首要的是確定正確的思路。思路正確,問題便會迎刃而解;否則就會如墮煙海之中,勞神費力而一籌莫展。在這裏,正確的思路有許多條,其中較簡單的一條是:利用頭腦中的視覺形象,把第一天和第二天重合起來,把上樹的蝸牛和下樹的蝸牛沒想為兩隻蝸牛。它們從樹根和樹梢同時出發,沿著同一條路線相對爬行;兩隻蝸牛肯定要在中途相遇。顯然。相遇的那一點就是問題的答案。

創造性思維能力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明顯提高,這一點已成為眾多成功人士共識。問題的關鍵在於,訓練方法必須具有科學性和簡便易行的特點。

五、了解創造性思維的具體形式

創造性思維是多種思維形式的綜合。下麵介紹的是九種創造性思維的特殊表現形式,這八種形式構成了“創造性眼光”部分內容。

1、超前思維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超前”是創造性思維之母。未來的社會是競爭的社會,立足的根本是創造、是“超前”!

l937年,英格蘭有兩兄弟來到美國加州買了一間小餐廳,開始發展他們兄弟倆的免下車餐廳。他們的食譜雖然很簡單——漢堡包、炸雞、飲料,但這兩兄弟能十分注意每種食品的每一個製造步驟,保證了迅速、便宜、清潔、優質的特色,使他們的鋪麵迅速擴展到了10家。這兩兄弟正是麥當勞兄弟。盡管這10家鋪麵同時都生意興隆,但麥當勞的真正發展還沒有開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