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複習是快捷記憶的良藥(1)(3 / 3)

3、默寫自測法。一般人的記憶特點都是形象記憶能力強。漢字也好,外文也好,都是各有其形的,默寫出形的記憶比隻看不寫的記憶要效果顯著。因為默寫時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大腦思維的積極活動,和眼、手、口(默念)等多渠道的密切配合,必然使記憶得到很好的鞏固。筆者從默寫自測法中受益非淺,因為有了默寫的基礎,所以在考試答卷時就如輕車熟路,往往連某字某詞某句話在默寫過的紙上的具體位置也能曆曆在目。

4、設問自答法。“假如我是老師,我將怎樣出題考學生呢?我希望學生掌握哪些問題呢?”如果自己給自己提些問題,以多種角度設問自答,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筆者在大學畢業前準備畢業論文時,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準備好後,又根據自己的論文設想出三個題外的問題,結果在正式答辯時,後擬定的三個題中被提問了兩個。因為早有準備,我脫口而出,受到監考老師的好評。設問自答能使人進一步明確目的性,提高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的熱情,而這些都是增進記憶的有利因素。

5、互問互答法。自我測驗法並不盡限於自己,如果找個要好的同學互相提問互相回答,會收到更好的效果。首先,互問互答能激起各自的競爭心理,人都是不甘落後的嘛。其次,互問互答又能互相受到啟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嘛。再次,互問互答還能培養興趣,互為勉勵。同時,互問互答還可以幫您提高表達能力。現在,有些城市掀起“外語熱”,晚上好學的青年聚集在一起進行外語會話,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形式。

有人認為自我測驗法是“自討苦吃”,“自找麻煩”,這是懶漢思想,如果他受益之後,就會激發起興趣來的。

朋友,為了鞏固記憶,為了戰勝遺忘,請您也經常進行自我測驗吧!

四、三人行,必有我師:教學相長記憶技法

“教學相長”,這是大家熟知的一個常識,利用教別人知識以鞏固自己的記憶。

經常假設自己有繁重的教學任務,可以促使您掌握更多的知識。

某學院有個講師在給學生上美術課時放幻燈片,對於每張作品都一一做以介紹,他對畫家的名字,所屬哪一畫派,哪一曆史時期的,哪個國家的,都記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正是因為他要教學生,而且放幻燈時屋裏光線暗,所以他必須強化自己的記憶。

有個音樂學院鋼琴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擔任了家庭教師,教兩個學生學音樂,由於他需要將所學的知識傳授給別人,還要把這兩個學生培養到能考取大學的水平,所以他認真學習,強化記憶,反複練習基本功,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不但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留在學校任教,他教的兩個學生也先後考上了音樂學院。

沒有機會當教師的同學怎樣應用這個方法呢?

蘇聯莫斯科州斯維爾德洛夫村的娜佳·瑪赫娃是個學生,她常常假設自己是老師,並準備了教學筆記,在上麵寫上學生名單,還自己扮演學生回答問題,對每個回答都打分數。就這樣,開始成績時高時低,幾天後,娜佳發現:“從前地理課對我來說就象苦役一樣。而現在,當我從學校裏一回來,就想立刻把功課做完,好去讀地理。為什麼這樣呢?就是因為當我這樣做的時候,我就想,我是老師,而不是學生,所以我就有了興趣……為了使對地理的興趣不減弱,我要堅持做一年的教學筆記。”

我也應用過這種方法。剛學日語時,我假設有個學生沒有時間去聽課,需要我學完後講給他,這樣就迫使自己把當天學到的知識認真地複習幾遍,達到熟練的程度,還考慮怎樣講能使“學生”更容易接受。這樣就大大強化了記憶,幾乎每次日語考試都是滿分。

教學為什麼能增強記憶呢?原因有三點:

1、要當先生,先做學生。要給人一杯,自己就該有一桶。在準備給別人講的時候,自己首先要弄懂。列夫·托爾斯泰說過這樣一句話:“知識,隻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準備講的過程正是運用這種積極的思維的過程。要講給別人聽,多數情況下要用自己的語言,而不能鸚鵡學舌似地背。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不但要全麵、熟練地掌握知識,而且要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種再創造,而自己創造的東西是難以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