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識記是快捷記憶的基礎(3)(2 / 3)

總之,利用人們對強烈印象記得牢的原理,人為地加強重點,突出關鍵,是加強記憶的良方。

十一、感知與觀察並用:直觀實物記憶法

通過直接觀察實物進行記憶的方法,叫做直觀實物記憶法。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從呀呀學語開始,兒童們就直接觀察和記憶周圍的一切,從媽媽爸爸到奶奶爺爺,從玩具、家具到狗,貓、雞、鴨,他們一樣樣對號入座,一個個名稱去記,逐漸走上了人生舞台。如果兒童們剛會說幾句話,您就給他講哲學,談理論,誰都知道這是決不會奏效的。這說明,實物形象記憶法是最低級、最原始的記憶方法,而對抽象概念、係統知識的記憶則需要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做基礎。

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從感覺和知覺開始的,感覺和知覺是人類一切知識的基礎和源泉。列寧說;“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並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辯證的途徑。”誇美紐斯認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過事物本身來進行教學,那就是說,應該盡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者它的圖象放在麵前,讓學生去看看、摸摸、聽聽、聞聞等等。”

這些都說明了直接觀察實物在記憶中的重要作用。直接觀察實物形象極有助於記憶,所以,古往今來,人們都樂於使用這種方法。唐朝末年華州有個叫韓建的刺史,自幼沒讀過書。當官以後,深知不識字之苦,決心從頭學起。他命人把自己經常接觸的地方、器具都標上名稱,如柱子上寫“柱”,門上寫“門”,燭台上寫“燭台”……韓建與這些字朝夕相處,經常見麵,久而久之,由淺入深,竟能看一些較淺的書籍了。這種方法簡單實用,所以在學習中應用廣泛。有很多入學習外語時,為了更快更牢地記住單詞,把自己所接觸的各種實物都貼上外語標簽,低頭不見抬頭見,抬頭一見記一遍,效果很好。這和我們記人一樣,朝夕相處的人印象就深,而未曾見麵的人,即使詳盡地了解了他的相貌、體形、性格,愛好,也還難以準確地記住他。唐朝時杭州有個刺史叫崔涓,他初到任上,為了盡快熟識書吏差役的姓名,便命令衙門中所有人員用紙寫明自己的姓名,附在衣襟上。這樣,見其人而睹其名,沒用多久,崔涓對幾百名書吏差役就見麵知名了。

總而言之,通過直觀實物,得到的知識比較真實和具體。親自看一眼商品,親自做一件標本,親自跑一趟工地,親自嚐一口藥味,親自去一次風景區,得到的印象要比聽別人講的鮮明得多,要比從書本上看的生動得多,記憶也就牢固得多。

當然,直觀實物記憶法很有局限性:講沙漠,很多人不能親臨戈壁灘,講海港,內地人有機會才能目睹;講地震,除了有關研究人員,誰也不願自己碰上一次,講宇宙,更是可望而不可及……在現實的學習和生活中,需要記憶的事物有相當大的部分是不能通過實物直觀來識記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把代替事物本身的圖象放在麵前”(誇美紐斯),諸如模型,圖片、照片、幻燈、錄象、電影、電視等,都可以用來幫助記憶。

重大的軍事戰役之前,各級指揮部總要根據戰區的地形地物做出沙盤,標明山峰河流、村鎮城郭的具體位置。這樣,指揮員們在商討作戰方案、布置戰鬥任務時便深入淺出,簡單明了,易記難忘了。

在教學中,牧師們經常應用這種方法教學。例如,上地理課最常見的教具便是地球儀了,隻要輕輕一撥,彩色的地球儀上,七大洲四大洋分布情況便曆曆在目了,各國麵積的比例、相鄰的關係,也盡收眼底了。上海師院附中教師周國振同誌在地理教學中總結出一套形象記憶法,簡單、實用,可供您參考。

①幾何圖形法:把一國或地區畫成簡單的幾何圖形。如歐洲大陸象一個平行四邊形,亞洲象一個不規則的菱形,非洲大陸象一個三角形加上一個半圓形,澳洲象一個五邊形,南美洲象一個直角三角形等。這樣用簡單的幾何形體來概括地形圖,好記多了。

②物體形象法:如羅馬尼亞象握緊的拳頭,意大利象隻皮靴,貝寧共和國象一個火炬。湖南象個人頭,甘肅象水泡眼金魚等。這樣一來,不規則的地圖在頭腦中有了生動具體的形象,妙趣橫生,一下子就記住了。

③數字形象法:如多歌象l字,越南象3字,朝鮮象5字,索馬裏象7字,日本的九洲島象9字等。數字對於我們是最熟悉不過的了,它字形簡單明了,我們在回憶圖形時,首先就會在腦海中浮現出數字的形象,從而想起和它相仿的地理圖形。

④漢字形象法:如蘇拉威西島象斤字,白海象七字。這樣想象很有趣,也好記。

⑤字母形象法:如黑海象F,波羅的海象K,特立尼達島象J等,都比無規則的圖形好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