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進度由緩漸速也有利於記憶。初學時放慢速度,待大腦逐漸容易接收新知識時,也就是“知識基礎”在大腦中形成時,就可加快速度,這樣能夠產生準確而持久的記憶效果。初學外語,一天可記十個單詞,逐漸一天記十個、三十個至五十個,甚至熟練掌握記憶方法時可記一百個。如果您一開始就記五十個,頭腦適應不了,往往會出現錯誤,忘的也快。心急吃不成熱豆腐,想一下子就學好是什麼也學不好的,正如巴甫洛夫所說:“要想一下子全知道,就意味著什麼也不知道。”
五、重視頭尾記憶法:槍打出頭鳥和落尾狗
把重要的事項放在開頭和結尾去記的方法,叫做重視頭尾記憶法。
許多初學英語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在識記二十六個字母時,開頭的A、B、C、D記得最牢,末尾的X、Y、Z也記得也清楚,但中間就不容易記了。
我們在識記中也有過類似經驗。比如記憶圓周率小數點後六百位,一至一百位可以不加思索地寫出來,五百位至六百位也印象清晰,而中間的那些位數記起來就比較費力,而且也容易遺忘,這是什麼原因呢?
心理學家們解釋這種現象說,在記憶過程中,存在著識記材料的相互影響和抑製現象。先識記的材料對後識記的材料的識記和回憶起的幹擾作用叫前攝抑製,後識記的材料對先識記的材料的識記和回憶起的幹擾作用叫後攝抑製。他們曾做過這樣的實驗,讓被試者識記四個無意義音節表,然後分析每個字表的遺忘情況。結果是:第一個字表遺忘最少,第二個遺忘數增加,第三個更多,第四個遺忘得最多。這就表明,在無意義材料的識記中,前抑攝製是造成遺忘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還實驗過後攝抑製的影響,讓被試者識記無意義音節,經過六分鍾休息後可回憶起56%,但這六分鍾從事其它活動,則隻能回憶起26%。當然,前攝抑製和後攝抑製也因其它因素不同而異。例如,對有意義材料的識記,由於聯係較多,易於分化,受前攝抑製影響相對減少。後攝抑製也受前後識記材料的類似程度、難度等條件的製約。開頭的部分沒有前攝抑製的影響,結尾的部分沒有後攝抑製的影響,所以它們比中間部分的記憶印象要深刻而持久。另外在識記的時候,人們總是有一種好奇心和興奮勁兒,這種情緒有助於記憶,而中間容易出現鬆弛現象,結尾時往往有一種“大功告成”的自由感和輕鬆感,這也是增進記憶的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荷蒲蘭德博士曾做過這樣的實驗:他把十二個單詞排成一行,讓別人來記憶,看哪個詞最容易忘記。實驗結果表明,沒有一個人會記錯第一個詞和第二個詞,第二個詞以後,錯誤漸多,第七、八個詞錯誤率最高。往後,錯誤逐漸減少,第十二個詞的情形就和第二個詞一樣,錯誤極少。他把這整個錯誤起伏的情形稱為“記憶的排列位置功效”。實驗證明,排在前麵的和結尾的記憶效果好。
怎樣利用記憶的這一特點呢?
1、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開頭和結尾去記,若是講話,應該把要緊事先講給大家,結尾的時候再強調一下。
2、記憶大篇幅的材料,可采取分段記憶法,這樣每段都有開頭和結尾,就人為地製造了增進記憶的條件。
3、一次記憶若幹名詞或大題,可改變其次序,每記一次就換一個開頭和結尾,平均分配複習的力量。
4、合理地組織識記材料,盡量使前後相鄰的學習內容截然不同,防止抑製作用的發生。例如,剛學完曆史,不要去學語文,以減少材料之間的相互影響。
5、合理安排時間。早晨起來,不受前攝抑製的影響,晚上學習過後就睡覺,不受後攝抑製的影響,這兩個“黃金時間”不能錯過,可以利用它記那些難度較大的材料。再有,在長時間的學習中,要注意休息,時間最好是10——15分鍾,這樣,又增加了開頭和結尾的次數。
總之,充分利用開頭和結尾會使您在同樣的時間內,用同樣的精力取得顯著快捷的記憶效果。
六、決不打疲勞戰:間隔交替記憶使你更輕鬆
把不同性質的材料或事物按時間分配,交替進行記憶的方法,稱為間隔交替記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