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識記是快捷記憶的基礎(1)(2 / 3)

以多長材料為一部分比較恰當呢?

美國心理學家米勒教授進行過種種實驗,結果得到了很有趣味的資料。即:人一次能夠記憶的最大數量是七,效果也最好。於是他把七稱作“魔力之七”。隻要是數量在七以內,不管那內容是單個的也好,是同類的集合體也好,都是一樣有效的。用此種方法,記憶的效率最高。

我們在記憶圓周率時就是用“魔力之七”這一最佳方法分段來記的。每七個數字為一小段,背誦起來節奏分明,一字也不會漏掉,仿佛象七律詩一樣,還有些押韻。每一百位數字分成十四行,因為七以下的單位記憶效率高,又把十四行分成三組。七個數字一行,每一百位中隻多出兩個數,隨便安插在適當的位置就可以了。一段一段的記感覺很容易,因為這些數字雖然談不上有什麼意義聯係,但是它們的排列位置是固定的,七字為一段,記憶效率最高。

如果記憶外語單詞,怎樣排列都可以,五個單詞為一組最好了,既容易湊成整數,整百、整千地積累單詞量,又符合“魔力之七”的規律。

分段記憶在我們的學習中是最常用的方法,學校的課程,各門學科的知識不都是分成若幹單元在幾年內才能學完的嗎?

運用分段記憶法,可以使人看到成績,增強信心,合理地安排時間,避免那些不必要的精力消耗,特別是對材料的中間部分可以增加複習次數,以減輕前攝抑製和後攝抑製的影響。但應該注意,識記中不能把各個部分孤立起來,並且要特別重視各個部分之間的聯結,對聯結、過渡的內容應進行重點記憶。

三、長度適中,聯合記憶更有用

前麵介紹了整體學習記憶法和分段記憶法,二者有利弊,如果取二者之長,棄二者之短,先把識記材料讀通幾遍,然後分段記憶,這就是聯合學習記憶法。

那麼,這三種方法哪一種效果比較好呢?如果背一首詩詞,顯然該用整體學習記憶法,如果記一篇較長的文章,還是用分段記憶法好。但是在記憶材料的長度、難度都適中的時候,該用哪種方法呢?心理學家們曾進行過多種試驗,結論是:整體學習記憶法比分段記憶法好,聯合學習記憶法又比整體學習記憶法好。當然,這是指中等數量的材料而言的。

這三種記憶法的應用還與識記者及識記材料的性質、內容等因素有關。就學習者來說,年紀較大、智力較高者適宜於整體學習記憶法,年齡較小、智力較低者適宜於分段學習記憶法,就識記材料來說,直觀的、形象的材料遠比抽象的、概念化的材料效果顯著。隨著材料的內容和範圍的變化,記憶進程變化也很大。容易記的材料,開始快,後來慢,不易記的材料,開始慢,後來快;材料範圍小時,開始回憶好,後來回憶差;材料範圍大時,開始記得就慢,而且越來越慢。因此,運用整體、分段、聯合這三種學習記憶法時,應該考慮到諸如上述的許多具體因素,根據自己識記能力的特點而定。

四、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記憶搞據點戰

按照學習順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緩漸速地進行識記,掌握一門知識的方法,稱為循序漸進記憶法。

成都市羅航掌握循序漸進方法的體會是:學習一門課程,要打幾個大的戰役,即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對一個整體的知識(稱作“知識團”)進行各個擊破。自學更要注意采用循序漸進、各個擊破的方法。比如學習《解析幾何》(一個大“知識團”),可以把它的內容分成幾個部分(較小的“知識團”),坐標的概念;數字與形體的關係,平而直線方程;平麵曲線方程……。對這些較小的“知識團”也可以再進行第二次、第三次劃分,如對“平麵曲線方程”,還可以分為圓、橢圓、雙曲線、拋物線、擺線等等(稱作小的“知識團”),然後分別把一個個小的“知識團”吃掉,再攻一個個較小的“知識團”,最後,《解析幾何》這門課程就能夠完全掌握了。這樣,逐個攻下一連串“敵據點”,聯在一起就能夠建立一個“根據地”。“根據地”還要建設、鞏固、擴大,使小的知識團組成大的知識團,大的知識團再構成知識鏈,從而掌握係統的知識。應該強調的是,一定要把重點放在攻小知識團上,因為小的知識團相對來說內容比較少,不必過多地耗費精力。此外,在小知識團裏包含著同一性質的內容,前後緊密聯係,有利於理解和記憶。

在校學習,學校早就將課程按循序漸進的原理安排好了,而自學者則要自己注意掌握循序漸進的方法,去識記新的知識,這樣在完成學業的過程中才能少走彎路,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有些人成才心切,在識記新知識時忽視了循序漸進這個基本原則,快速讀了很多書,結果“消化不良”,也記不住多少,事倍而功半。

由易到難地識記外語單詞效果很好。比如,記憶日語單詞,名詞、形容詞好記,動詞、助動詞就不好記;平假名好記,外來語片假名就不好記。如果一次學習三十個單詞,最好先挑容易的記,這樣不知不覺就會記住很多,心裏就有了底,不再覺得記日語單詞有多難,您可能輕鬆地感到,認識了這麼多“朋友”,再去進攻少數難記的“敵人”,沒問題!難記的單詞就象是敵人,要一個一個地消滅它!如果您先記難度大的,進度就慢,而且看著還有那麼多沒記完的單詞,容易產生急躁感,甚至望而生畏。與其抱著“還有那麼多沒記”的心情,不如抱著“已經記了這麼多”的心情去識記知識,這樣能收到明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