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查:孩子智力是否正常(1 / 2)

一對年輕的夫婦為孩子的事“大幹了一場”,原因是他們3歲的小男孩不幸被醫生診斷為“智力落後”。做妻子的埋怨丈夫不早帶孩子上醫院,做丈夫的則辯解說:“我又不傻,我怎麼知道孩子會傻!再說,這麼小的孩子,我哪能想到什麼‘智力落後’。”

每個孩子智力發育的速度是有差異的。我們常說的什麼年齡會什麼,是指小兒智力發育的平均年齡。但如果一個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仍不能掌握這個年齡段該掌握的一些技能,則屬於智力發育落後。

我們做父母的當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但身體健康,而且大腦聰明、智力發達,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那個小男孩一樣,搞出個“智力落後”來。

智力發育落後的早期診斷。

智力發育落後的早期發現是十分重要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家長會經常留心了解他們學了多少字,背了多少兒歌,學會了什麼舞,是否受到老師的讚許等,並以此來判斷自己的孩子聰明與否。上了小學,父母可以依據孩子的各科學習成績來看他們的智力發展水平。

而對於3歲前的小兒,父母往往沒有可依據的標準,來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情況作出判斷,所以常常延誤對智力落後孩子的早期發現,給早期教育和治療帶來不少困難。實際上,智力發育落後的孩子在其早期階段有許多不同於正常兒的表現,隻要父母細心觀察孩子的動作、表情、言語等,即可發現孩子是否存在發育遲緩問題。

現將幼兒智力發育落後的早期表現敘述如下,可作為診斷之依據:

(1)3個月小兒在母親逗他(她)時,還不會微笑。

(2)4個月時對鈴聲沒有反應。

(3)6個月時小兒不能注視自己的雙手,眼睛不能跟蹤物體或人。

(4)5個月以後的嬰兒完全沒有認生現象。

(5)7個月以後尚未出現咀嚼動作。

(6)在打針時不知哭,需反複、持續地對其進行刺激才能引起啼哭。

(7)小兒“乖”得出奇,整天躺著睡,且喂奶困難,如不給他喂奶,就一直睡下去。

(8)6個月以後乃至1周歲之後仍出現玩弄自己手指的現象,或經常將東西(玩具等)放在口中。

(9)出生半年後還格外安靜、老實,從來不知道哭鬧,很少動作,哭聲無力或呈尖叫狀。

(10)6個月以上小兒頭圍小於43厘米,伴有前額狹窄,發際低,枕部扁平,有時還抽風。

(11)有些小兒出生後出現某些特殊外貌,如眼距寬、眼外角上斜、鼻根低平、張口伸舌等。

(12)扶站時,小兒雙下肢呈交叉僵直狀。

(13)對周圍人和物缺乏興趣,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