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聽:從六個月時抓起(2 / 3)

“多說”,就是父母利用哺乳、換尿片、洗澡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與孩子說話,和他對口形,引逗孩子開口發音,鍛煉發音器官。孩子學說話不僅需要聽覺能力,而且需要視覺和動覺的配合,所以,在訓練孩子說話發音的同時,對孩子的各種感官進行綜合訓練是非常必要的。

有父母錯誤地認為,一兩個月的孩子根本聽不懂話,跟他說話豈不是對牛彈琴?須知嬰兒不是靜止的物體,而是有思維,正在發育成長的人。成人與兒童多交往,是發展兒童的口頭語言所必需的。孩子周圍的一切事物,如父母的形象、聲音、他人交談的聲音、其他發音物體的聲音都可成為信息輸入孩子大腦,刺激神經係統的發育,刺激越多發育越快。

整個“牙牙學語”時期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這是生理學家、教育學家的共同發現。關鍵期的教育,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個時期父母多花一分心血往往可獲得十倍於此的回報。這個時期的小孩,特別的嬌嫩,不能受巨大聲音的刺激,父母與之說話交流時,要盡量柔和清晰,盡顯父母愛心。

年輕的父母可以從以下幾方麵來訓練自己的寶寶:

聽語識物的訓練。先教孩子認識自己,訓練聽語指示自己的五官和身體各部位,再認識身邊的親人,進而認識日常生活用品及家養小動物。孩子在一歲半左右基本能聽懂大人對他們講的話,並能按照大人的指示做各種“故事”和“遊戲”。這一時期的動作不再是機械的模仿,已開始受情感和意識的支配了。他們已認識了周圍許多事物,會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意願和要求。

引起嬰兒對聲音的反應。成人親切、愛撫的言語使嬰兒情緒愉快,能引起他的聽覺和視覺的集中。對三至四個月的嬰兒,可從不同的方向喊他,激勵他轉向呼喚他的方向,鼓勵他在聽到聲音後,用眼睛尋找發出聲音的成人。

鼓勵嬰兒學著發音。為使嬰兒逐漸理解一定的言語,成人要經常與他親切地談話,講話要簡短,並對一些詞彙加重語調,有時可稍作停頓,讓嬰兒模仿。要鼓勵六個月以後的嬰兒學著發音,為語言發展做好準備。

用語言指導嬰幼兒的行動。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盡量用語言指導孩子的行動,吃飯時可把食物名稱和有關動作告訴幼兒,如“拿住饅頭”、“扶好碗”等,幫助孩子認識有關事物,並理解有關的詞彙。還應結合環境和當時的動作說有關的話,當孩子穿衣服、洗手或準備睡覺時,成人要用語言要求孩子配合成人的動作,如“抬起手來穿袖子”,“伸出手來洗洗”,“躺下”,“坐起來”等。

鼓勵孩子主動說出一些簡單的單詞。成人與剛滿一周歲的孩子談話時,應選擇他能理解的、能引起他注意的詞句。說話要簡短、緩慢、清楚、便於理解,還要鼓勵他主動說出一些簡單的單詞。當他用手勢呼喚成人時,成人應從其手勢、麵部表情與聲音中,了解他的要求,然後成人可用語言幫助他說明願望,如“你是想吃餅幹嗎?”並教他說:“我吃餅幹。”在這種情況下,他就學會了“餅幹”這個詞。以後,孩子便能逐漸學會模仿成人,提出自己的要求。孩子一歲以後在成人鼓舞下,會開始主動說話。一歲零兩三個月時,在歡樂或驚訝的情況下,能說出一些相應的單詞。此外還要引導孩子與成人和小朋友進行語言交往,以促進其語言發展。

培養嬰幼兒注意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六七個月的嬰兒對周圍環境的興趣大大增加,一切有生命的或能活動的東西,如貓、汽車等都能吸引他的注意,對色彩鮮豔、發出響聲的東西以及接近他的成人和小朋友都感興趣。成人應當創造條件,擴大他對周圍事物的認識。當幼兒會說話以後,可以讓他看圖說話,說兒歌,唱短小的歌曲,玩奇妙的口袋,用積木搭房子,用洋娃娃或小動物等玩具做各種遊戲。進行以上活動時,要配合語言講解,同時要注意調動他的積極性,促進其主動性語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