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查:你的寶寶是否耳聰目明(3 / 3)

孩子的視覺發達起來以後,就要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這有兩個方法,一是通過豐富的色彩來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可在孩子房間的四周掛上了各種名畫的摹本,並陳列大量著名雕刻的仿製品。從孩子小時候起,就抱著他識別屋中的各種物品,如桌子、椅子等,並把這些物品的名稱念給他聽。孩子起初隻注意畫的顏色,漸漸地也就懂得了畫中的含義。

學會感覺統合訓練。

一個孩子是否耳聰目明,首先要看他是否有一個發育良好的大腦。而大腦的發育往往又與各種感覺器官的訓練有關,國外學者的一項實驗表明,在缺少刺激的環境中生活的嬰兒,比同齡兒顯得遲鈍。從小訓練孩子感覺統合的能力有利於大腦發育。

什麼是感覺統合呢?它是指人對感覺器官反映到大腦的各種感覺信息進行多次組織分析、綜合處理後做出正確的決策,使身體各部位和諧有效地運作,從而完成人類高級而複雜的活動。這些活動包括領悟、概括、理解能力、注意力、自我控製能力等。研究表明,人的大腦接受外界信息的總量中,有80%是來源於聽覺和視覺器官所輸送的信息。要使孩子更聰明就必須從孩子出生之日開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孩子進行訓練。

(1)多聽。

從孩子出生前就要進行胎教。母親多聽音樂、文學作品朗誦等,孩子出生後要有意識地與其交流,讓孩子多聽音樂、兒歌、故事。做父母的不要怕麻煩,要耐心地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條件,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孩子進行聽力訓練。

(2)多看。

要讓孩子多進行觀察,觀察自然現象、生活用品、動物等,孩子看後要對孩子講:“這是什麼,叫什麼名字,有什麼用處。”這樣反複進行,會引起孩子對觀察的興趣,以後孩子就會主動地觀察、發現問題,從而促進其思維能力發展,提高智力水平。

(3)鼓勵孩子多爬行。

兒科專家認為,嬰兒的智力發育與其爬行能力成正比關係,爬行機會越多,爬行能力越強,智力發育越快,嬰兒在爬行中可獲得許多感覺刺激,爬行活動可輸送出數以千計的神經衝動進入大腦中樞神經係統,不斷促進大腦的智力發展,所以年輕的父母千萬不要總是把嬰兒抱在懷裏,要鼓勵嬰兒爬行。爬行最好選擇在沙灘、鬆軟的草坪或家中的地毯上進行,要掌握正確要領,先左手右膝同時向前,然後轉到右手左膝一齊移動向前。

(4)多動手。

美國的一位醫學博士曾說:“如果想培養視野開闊、頭腦聰明的孩子,那麼必須使他們鍛煉手指的活動,而刺激腦髓的手指活動中樞,就能促進全部智力的提高。”國內學者對此也進行過觀察,證明手指手掌訓練活動對大腦的發育有很大促進作用。所以,凡是孩子能動手做的事父母要鼓勵支持孩子自己動手做,千萬不能包辦代替。要為孩子創造條件,孩子不會做的教孩子做,不要怕亂,不要怕麻煩。

機體和外界環境的相互作用是通過感覺實現的,感覺的適時發展對嬰幼兒高級神經活動(形成條件反射)有很重要的作用,利用條件反射可養成正常的哺喂、睡眠、大小便習慣。除此之外,嬰兒出生後的半年,主要是通過各種感覺去認識事物。隨著動作的發展,特別是眼手協調動作的發展,視覺、觸覺等各種分析器逐漸形成協調活動,這就形成知覺。在知覺發展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記憶、想像與思維。

培養聽覺和視覺的集中能力。成人應在嬰兒醒來的時候和他談話、進行逗引,引導他看色彩鮮豔的玩具或物體,聽悅耳的聲音,以訓練嬰兒的聽覺和視覺。這樣到三個半月至四個月,當他聽到聲音時,就能迅速、準確地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

發展視覺和動覺的協調運動。嬰兒在出生半年後,手的動作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逐步學會拇指與其他四指對立的抓握動作。在抓握動作中,逐步形成眼和手,即視覺和動覺聯合的協調運動,這就培養了嬰兒對事物進行分析綜合的能力,從而發展了嬰兒的知覺和具體思維的能力。三個月後要給嬰兒易於抓握的玩具。注意不要直接把玩具放到他的手裏,要引導他自己去拿,以發展其抓取和把握物品的能力。

成人及時地發展嬰兒的聽覺、視覺、觸覺等感覺器官,將使他順利地接受外界刺激,有助於形成條件反射,養成各種習慣。同時通過集中注意,可以讓孩子較好地接受成人的教育,促進其智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