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屠殺的消息讓全國人民都憤怒不已,廣州、傷害、武漢、重慶、成都、太原、西安、開封、南京等各大城市紛紛舉行遊行示威活動,支持政府強硬麵對德國,地方政府大員們也紛紛上表與德國一戰一雪恥辱。
其實地方大員們尤其是南方的地方大員們未必真的想與德國進行國戰,但此時的國情已經全民激憤,地方大員們就算是不想表態都不行。不過還真有作死的,沂州府府尹鄭元朗就上書說與德國全麵開展實屬陷國家與危險之中,中德差距太大,全麵開展中國必定有亡國之險。
按理來說,像是鄭元朗這種開明有目光的官員一定會被曹躍提拔,可是此時全民激憤於德國人在天津製造的大屠殺,鄭元朗的話就有一點兒反潮流,甚至有一些讓大家不舒服了。很快,就有禦史彈劾鄭元朗賣國求榮、不識祖宗、貪汙受賄等等,按理來說在大清朝做官,沒有行賄受賄過的人是不可能在官場上生存下來的。不受賄想要活著,就得像是海瑞一樣全家跟著受苦,有哪個人會人心自己家人受苦的,所以鄭元朗的確是受過賄。但此時這種受賄就成為壓倒鄭元朗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了,全都彈劾他受賄,甚至連報紙都談論沂州府府尹鄭元朗受賄賣國一事。
張之洞很欣賞鄭元朗,但此時此刻也不可能保得住他了,隻能將他下獄,查明之後秋後問斬。
鄭元朗死的冤不冤,說不冤枉是騙人的,但是說冤枉也不對,他死就死在不懂民情不懂民心自以為是。
國人如此憤慨,鄭元朗還看不到,那就是他的不是了。
北洋水師上下也群情激奮,積極要求參戰,當曹躍的出戰令下達之後,海軍立即毫不猶豫出發作戰!
但海軍的出戰是秘密進行的,曹躍知道海軍又自己的一套隱蔽方式,並沒有對他們有任何要求,甚至他們參戰時間也沒有規定。反倒是海軍方麵根據估測,大概在21日到22日能夠抵達渤海大沽口外,應該在這兩日的哪一天中午與德軍海軍交戰,但具體時間會受到海浪以及天氣的影響。
曹躍理解海軍的謹慎,他對進攻天津的陸軍要求的總攻時間為24日,這樣一來能夠等待北洋水師的結果,二來能夠充分地進行準備工作。畢竟五個集團軍總計十二萬軍隊的調度不會輕鬆完成,總需要後勤方麵的加班加點工作。
王兵與常國良此時忙得腳打後腦勺,負責後勤運輸的****叫苦不迭,連連向曹躍請求下部隊去,寧可做一名神槍手,也不願意做一名押糧官了。
抱怨歸抱怨,每一個人都依舊兢兢業業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國的戰爭齒輪滾滾前行,讓人無法抵擋。
1月12日,距離天津最近的第18集團軍抵達天津城下,18集團軍軍長周瑾向曹躍請示對天津城嚐試進攻,曹躍考慮到大軍尚未到齊,暫時不宜發起進攻,且18軍的任務是堵住德軍,所以拒絕了周瑾的主動出擊作戰命令。周瑾隨後下令第18集團軍立即在天津城外修戰壕,將天津城包圍住。
德軍司令瓦德西元帥得知德國代表正在與中國進行磋商,並且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警告他不要再屠殺百姓了,即便屠殺,也不要再天津城內屠殺,起碼去鄉下屠殺,弄得其他各國記者都知道了。
瓦德西沒有進攻的原因之一還是在打撈他們的重炮,這個時代大炮對於戰爭太重要了,沒有重火力支持的歐洲軍隊簡直難以想象,德國人戰鬥勇猛頑強軍紀嚴明,但卻不是笨蛋,連支援火力都不足,如何讓他們進攻。
當然,德軍之所以裹足不前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瓦德西是一個從未帶兵作戰的元帥,他的猶豫不決導致了這支部隊被困在天津。德國有很多精明的將軍和元帥,他們都有著豐富的戰爭經驗,偏偏瓦德西是德軍之中唯一一個一生都待在德國首都柏林的總參謀部負責指揮軍隊發展的參謀長。
他甚至從來沒有對人開過槍,就根本不要提戰場是什麼樣子的了,所以瓦德西作為元帥就是尼古拉二世的最大敗筆。他甚至不如阿列克謝耶夫這位沙皇的叔叔,起碼阿列克謝耶夫曾經在克裏米亞真正指揮軍隊行軍作戰過。
現在,瓦德西依舊固執地認為,他的一切決定都是正確的,甚至參謀長舒澤請求軍隊暫時撤到青島,依托青島的要塞進行軍隊休整,都被瓦德西拒絕了。瓦德西的回答是:“隻有我們在這裏,德國的談判才能有威懾力,否則我們就是自私膽小的懦夫,不配做日耳曼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