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兆棠的清兵和的“明軍”在成都府多次交鋒,互有勝負,誰也奈何不了誰。
這朱重陽沒什麼文化也不懂得各政治,卻投機取巧地舉起了明旗,可算是捅了馬蜂窩了,清廷允許地方亂起來,絕對不允許地方造反,更不允許大明複國。
慈禧前腳剛剛得到大明複國的消息,後腳就收到曹躍下令西北軍入川,對眾臣感慨說:“還是曹百川忠於我大清國啊,這小子雖然有野心了一些,但畢竟是忠於咱們大清國,忠於咱們的。”
“太後聖明。”以載漪為首的一眾大臣現在已經進入權力中樞,將榮祿等人逐漸從慈禧身邊排擠走了。榮祿靠著支持慈禧太後軟禁光緒皇帝獲得慈禧的信任,但在廢帝的問題上,榮祿持反對態度。慈禧由此對榮祿不甚滿意,並撤了他的直隸總督的位置,改由裕祿擔任直隸總督,由啟秀擔任內閣總理大臣。
而在關於廢立皇帝問題上,瑞郡王載漪、莊親王載勳、大學士徐桐、刑部侍郎徐承煜、禮部尚書崇琦、各國總理衙門大臣啟秀、兵部滿大臣剛毅、山東巡撫毓賢、惇親王載濂、輔國公載瀾、軍機大臣趙舒翹、武衛後軍統製董福祥、順天府因何乃瑩等人表示支持。
各地總督和朝廷中的兵部漢尚書徐用儀、戶部滿尚書立山、工部左侍郎許景澄、禮部左侍郎聯元、總理衙門章京袁旭表示反對。
此時洋人明確表示反對之後,慈禧不得不停止廢除光緒皇帝的行為,載漪等人對洋人大恨,若不是洋人反對,自己就成了皇爸爸了。(他的兒子就是大阿哥溥儁)
此時的山東和直隸義和拳越鬧越大,尤其是在趙三多被剿滅之後,另一個拳民領袖朱紅燈宣稱繼承了義和拳的精神,並提出口號:
神助拳,義和團,隻因鬼子鬧中原。勸奉教,自信天,不敬神,忘祖先。男無倫,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產。如不信,仔細觀,鬼子眼珠俱發藍。天無雨,地焦幹,全是教堂止住天。神發怒,仙發怨,一同下山把道傳。非是邪,非白蓮,念咒語,法真言。升黃表,敬香煙,請下各洞諸神仙。仙出洞,神下山,附著人體把拳傳。兵法藝,都學全,要平鬼子不費難。拆鐵道,拔線杆,緊急毀壞火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美俄德盡消然。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
載漪本來就對洋人恨之入骨,一聽到這口號立即向慈禧進言我們要支持義和團,人家義和團可是終於大清的。並對慈禧溜須拍馬,成為慈禧身邊的寵臣。
曹躍曾經在北京城西救過那些自以為是的貝勒貝子們,算是滿清貴族的救命恩人,八旗子弟雖然在後世風評不好,可有一點可能是北京人傳承下來的特點,那就是知恩圖報同時也有仇必報。北京爺們的特點就是,你對他好一些,他一定會報答回來,但你對他不好,他絕不會以德報怨,必定會以牙還牙。
載漪等人還記著曹躍的恩情呢,又聽到慈禧對曹躍表示出欣賞的意思,載漪便上前說道:“這個曹百川能打洋人,倒不如讓曹百川帶領西北血軍到天津去,好好嚇唬嚇唬洋人。省得他們指手畫腳,皇族的事兒自然有太後老佛爺做主,他們洋人算是什麼東西。”
載濤也跳出來說:“曹百川能打仗,用他最好,這小子對咱們滿洲人忠誠的很呢。”
慈禧露出不易察覺的擔憂來,曹躍這個小子手段的確是強,作戰凶猛,但是最近傳出來一些維新的學子們跑到西北讀書一事,讓慈禧對曹躍有些懷疑。畢竟曹躍曾經被光緒單獨接見過,雖然他們談話內容慈禧都知道,但她是一個異常敏感的人,隻要她覺得有一點點的危險,就絕對不能犯錯。
萬一讓曹躍率領能征善戰的西北軍進入直隸,萬一曹躍來一個逼宮——她不能冒險。
慈禧道:“軍機處不是缺了一個人嗎?陶模在西北做得不錯,就調他來軍機處吧,讓他負責西北平亂一事。至於甘陝總督……”
“臣保舉一人。”大學士徐桐道,“新疆巡按使魏光燾,魏光燾曾擔任陝西巡撫,對西北一代熟悉,與西北宣撫使曹躍曾經一道合作,而曹躍平叛甘肅時又救了魏光燾一名,雙方可以說是毫無嫌隙。所以臣推薦魏光燾。”
慈禧道:“既然有大學士保舉,便由魏光燾署理甘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