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明國還魂(1 / 2)

“為何?”曹躍驚訝道,中國曆史上曆朝曆代,即便是蒙古人的元朝,在麵對自然災難的時候都要開糧倉放糧賑濟災民,後世的共和國中除了給糧還給錢給房子幫助重建家園,早就習慣了後世的處理方式的曹躍對王宇的阻止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王宇淡淡一笑道:“將軍,這些人今年吃了你的糧活下來了,明天天氣轉好之後又會回到老家了,故土難離,人人都想回到老家。你給他們的情他們雖然記下來,可是好處卻半分也沒有。”

曹躍撓著頭道:“你的意思是……”

“放糧不如借糧。”王宇陰笑道,“將軍,西北發展需要百姓,但家鄉受災的百姓很大程度會發生災民回流現象,所以我們要全力將他們留下來就不能對他們太好。我們可以將糧食和錢我們借給他們,而房子和土地送送給他們,當他們有了土地和田地之後不會輕易選擇離開了,因欠了我們的錢,為了償還欠款又必須努力工作幹活。其實我們可以讓他們慢慢還,一次還一點,一次還一點,分成十年二十年償還,這樣下來那些災民在西北生活十年二十年,就會把西北當做自己的家了,如此一來可以有效地防止災民回流。”

曹躍沒有遇到過這個棘手的問題,災民還可以回流,我們中國人還真是故土難離啊。唐致堯和唐國安卻反對王宇的建議,他們說這樣用利益拴住災民,會導致曹躍在名聲上受損。

王宇反駁道:“賑災本來應該是朝廷的事兒,西北宣撫使司沒有這個義務和必要,災民若不似感恩,隻管去京師去鬧好了,義和團現在不是在亂京師嗎?”

唐致堯和唐國安口才辯駁不過王宇,隻好相視苦笑,曹躍最終拍板決定,給災民借糧借錢送田送地渡過難關,並大規模地將災民安置在陝北、甘肅河西走廊以及寧夏地區。

因為災民湧入,曹躍的軍隊入川又被耽誤了一個月,而四川則真正大亂了起來,一個叫做朱重陽的人聚眾謀反,居然打起了大明旗宣布大明複國。

曹躍可以忍受四川戰亂不休,但決不允許四川有大明複國出現,他將四川視作禁臠,豈能容許,隨即他下令血軍第一路軍立即進入四川,消滅明軍!

“明軍”的皇帝朱重陽不過是成都的一個地痞流氓而已,他糾集了手下四五十人,趁著四川總督奎俊自殺,清兵鬧餉之際,帶著兄弟們深更半夜流進了成都滿城的軍火庫,並搬走了軍火庫裏的所有武器。

本來朱重陽目的是把這些武器拿出來賣掉,賺一些銀子來花花,但是他遇到了一夥兒不講誠信的會黨,不但從他們手中騙走了十條曼利夏步槍,還打死了他的一個兄弟。

這下朱重陽火了,他要為兄弟報仇啊,便武裝了自己的四五十個地痞,拿著步槍和馬克沁重機槍,跑到會黨那裏一通開槍,打死打傷十幾個會黨成員,逼迫對方一百多人乖乖投降。這一次讓朱重陽名聲大噪,成都府許多人紛紛前來投靠,朱重陽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不到十天自己的手下擴充到了兩千多人。

靠著從滿城偷來的武器,朱重陽占領成都外城,但是對成都內城的滿人卻不敢輕舉妄動。朱重陽成為了成都王之後,大肆封賞手下,又讓手下攻打成都府各地,隨後地盤擴展到整個川中和川西。此時朱重陽頭腦發昏了,有人鼓噪他說既然你姓朱,明朝皇帝也姓朱,現在天下這麼亂,為什麼你不能打著反清複明的旗號自立為皇帝呢。朱重陽一聽,對啊,我也能當皇帝啊,於是在手下人的忽悠下居然豎起了大明日月旗來。

隨後朱重陽的“明軍”開始攻城掠地,從川中打到川南,基本上是打一個地方搶一個地方,打不下來就跑到其他地方去,和流寇無異。地盤雖大,但沒有一處重要地方,便是“明軍”的老巢成都,內城滿城依舊牢牢地掌控在八旗兵手中。成都知府劉心源一麵巧妙地應對朱重陽的威脅,一麵奮力抵抗,成都將軍恭壽日夜巡城,幾次打退了朱重陽的進攻,導致朱重陽的手下無心應戰裹足不前。而劉心源又委任威遠縣縣令陳兆棠為剿匪經略,率領成都府清兵剿滅朱重陽叛軍。

這陳兆棠的父親是清朝中興名臣陳士傑的兒子,說起來他的為官之路頗為坎坷,陳士傑的幾個兒子都入了翰林院做編修,而陳兆棠年紀最小,等到他中舉之後,父親先去世守孝三年,等三年守孝剛過,母親又去世,又守孝三年。陳兆棠無奈隻好捐了一個五品同知的官銜做了知縣。但他擅長的不是治理斷案,而是剿匪,在他的任期內的各縣大小土匪全部被殺絕,劉心源正是看中了他這一點,才讓他來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