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食品生產單位,未征求營養學家的意見,也未得到食品衛生部門的批準,就盲目生產一些配方錯誤或不適合於兒童食用的營養強化兒童食品,例如賴氨酸奶粉、人參奶粉、賴氨酸塊糖、電視奶糖(含大量維生素A、維生素D、補血酥糖(含大量鐵、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這是非常危險的。我們知道在食物中強化氨基酸的目的,是在於改進其中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例如穀類食物中缺少賴氨酸,當補充賴氨酸後可提高其營養價值,而奶粉中並不缺少賴氨酸,補充它不但無益反而會引起氨基酸不平衡,影響兒童的身體健康。人參是一種藥物,當然更不能加到兒童食品中。許多營養素,尤其是某些脂溶性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攝入量過多可產生中毒現象,這和藥品治病的道理一樣。例如1~3歲的兒童,每日口服維生素A75000國際單位達6個月,即可出現中毒症狀。維生素D中毒在嬰幼兒則更為常見。有的嬰兒每日隻要攝入3000~4000國際單位即可出現中毒症狀。兒童對微量元素的需要量與中毒劑量之間的安全界限很小,更容易引起中毒。兒童每人每日鐵、鋅和硒的需要量分別為12毫克、10毫克和0.5毫克,長期大劑量服用這些微量元素,不僅是浪費,而且有中毒的危險。尤其是學齡前的兒童,更要注意服用的劑量,不是越多越好。
目前一些自稱為嬰幼兒食品的研究單位,用欺騙的手段出售一些不成熟的配方及工藝給食品廠,而有些廠商也樂於購買這種不經科學鑒定、立即可以投產而質量低劣的配方。因為貼上某某研究單位監製的標簽,群眾便會競相購買,從而達到獲取暴利的目的。
發展營養強化兒童食品是關係到子孫後代身體健康的大問題,應該盡快成立全國和各級營養強化食品管理機構,製訂出各種營養強化食品法規與標準,對市場上的營養強化食品進行定期與不定期的檢測,並公開宣布檢測結果。
二十五、要關注獨生子女的飲食習慣與健康
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活潑、健康,怎樣保證兒童的體格和智力發育都健全呢?歸結起來,除了先天遺傳因素之外,重要的條件就是要保證兒童的合理營養。所謂合理營養,就是每天供給兒童的飲食中,應含有數量充足、質量良好的各種營養物質,以滿足孩子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但是,從目前我國實際情況來看,多數做父母的缺乏兒童營養知識,在孩子飲食供給方麵存在許多不科學的做法,有的父母為了使獨生子長得健美,不惜經濟開支,給孩子買些所謂高級營養品,如巧克力、麥乳精、蜂乳精、花粉精等等,而往往忽視了日常飲食的合理供給,結果,不僅不能保證兒童的合理營養,而且還會使孩子養成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有的父母讓孩子經常吃酒心巧克力,使孩子吃酒成癮,這對兒童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目前,我國兒童的維生素D缺乏病和缺鐵性貧血發病率仍然較高,這與孩子們的不良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所以,孩子飲食習慣的培養是保證合理營養的重要問題。
孩子本來是不會挑選飲食的,全憑大人來安排。孩子的飲食習慣主要是由父母或其他哺育者培養而成的,下麵談談兒童飲食習慣的培養問題。
1.歲以內的嬰兒最好的飲食是母親的奶,不但有益於嬰兒的正常生長發育,還能增強母子之間的感情,有益於身心健康。
從1歲半開始,就可讓孩子自己拿勺子吃粥喝水,大人可在旁邊幫助孩子,每次吃飯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應在30分鍾吃完。到了3歲,就要讓他學會自己端碗、拿勺、用筷子,盡量讓他自己吃各種應吃的食物。此外,在培養孩子飲食習慣方麵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孩子吃飯要定時定量。已經斷奶的孩子,每天除了給早、午、晚3餐之外,還可再加1~2次點心,不要隨時隨意讓孩子吃糖果或其他零食。每次吃飯應在一定時間內吃完,切不可讓孩子邊吃邊玩,也不要在吃飯時間給孩子講故事或看書畫等。
②孩子每次吃飯應在固定的地點,吃飯的場所要清潔衛生、明亮、舒適,要讓孩子在飯桌上吃飯,逐漸養成孩子進入這個環境,坐在飯桌旁就引起吃飯的興趣。要注意糾正孩子吃飯時到處亂跑和大人追逐喂飯的不良習慣。
③每次吃飯前應讓孩子作好吃飯的思想準備,如飯前應先讓孩子洗手,然後進入餐室吃飯,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良好飲食衛生習慣,而且給孩子吃飯的思想準備,久而久之形成一種條件反射,可增進孩子的食欲,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吃飯時要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氣氛,排除各種精神緊張因素,更不能在吃飯時訓斥和打罵孩子。
④要注意培養孩子喜歡吃多種食物的好習慣,教育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不貪食和不吃零食。要常用形象的語言和比喻給孩子講解食物的營養知識,用來引起孩子喜歡吃各種食物的興趣。每次吃飯時如果食物品種較多,不要一齊加入孩子的碗中,數量也不應一次盛得過多,要吃完後再逐漸添加,避免孩子養成剩飯剩菜的不良習慣。
⑤吃飯時大人要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應首先做到,並注意不要在孩子麵前談論飯菜的好壞或某某人的飲食嗜好等等,以免孩子產生挑剔食物的不良習慣。
⑥有些食物不宜給孩子多吃,也有的食物不應讓孩子食用。如油炸、煎炒等多油食物,不容易消化吸收,孩子不宜多吃。含糖、含脂肪多的糖果、糕點、巧克力、麥乳精等,孩子食用時也應加以限製。帶有較強辣味、酸味的刺激性食物和含酒精、咖啡的飲料,都不應給孩子食用。
二十六、影響幼童健康的錯誤就餐方式
在對待孩子吃的問題上,許多家長都比較注重孩子吃飽、吃好、吃得清潔衛生這些生理上的需要,往往容易忽視孩子進餐時的環境、語言、表情、姿勢、行為等心理上的需要。殊不知,孩子就餐時的外界環境和心理、食欲消化諸多方麵都有著錯綜複雜的聯係。就餐時得不到心理上的滿足,即使是美味佳肴也難以達到營養身體的目的。以下種種就餐方式,就有礙孩子身心健康:
①讓孩子單獨進餐。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一些家長由於忙於事業,而忽視了與孩子共同進餐這個問題。兒童單獨進餐,因為沒有家長管教,一般都會挑挑揀揀,自己覺得好吃的多吃一點,反之便不加問津。加之兒童一般都有邊吃邊看邊玩的壞習慣,容易造成偏食和營養不良。孩子單獨進餐,席間氣氛冷清,往往難有較好的食欲。
②就餐時教訓孩子。有些家長整天忙於工作,抽不出時間來管教孩子,待到吃飯時在餐桌旁大加訓斥、指責,甚至打罵孩子,嚴重地影響了孩子的就餐情緒,使孩子食不甘味,食欲銳減,或在哭泣中進食,久而久之,可使孩子形成對就餐厭煩的心理。
③就餐時家長間發生爭執。席間家長嘮叨、發牢騷,這也會給孩子就餐時造成一種心理壓力,或厭惡感。有的孩子見此,便匆匆丟下飯碗,甚至躲避一旁或哭泣、著急,這樣難以保證進餐的質量。
④餐桌旁的無度獎罰。有的家長見孩子吃飯慢了些,便采取物質刺激的辦法,以獎錢物許諾,引誘孩子進餐。這樣雖可一時奏效,但對孩子以後的飲食進餐可能產生一種負性依賴效應。獎勵的款項必將越要越大,有時甚至發展到對一般獎勵淡漠,提出更高的苛求,或一旦離開了獎勵便賭氣不拿飯碗。與此相反,采取強製逼迫的方式讓孩子進餐也是失策,這樣一來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二來在這種強迫的條件下即使吃下去不少食物,也難以達到正常消化吸收的目的。
⑤餐桌旁的玩笑嬉鬧。就餐時家長與孩子、孩子與孩子之間過分地玩笑嬉戲,也是不妥的。這樣容易造成食物誤入氣管、食物梗喉等嚴重意外事故發生。
二十七、小兒少吃酒心糖
目前在市場上,小兒食品中有酒心糖類的小食品,如酒心巧克力、酒心香糖等,其主要成分是在巧克力或其他糖料中包入各種酒,如特曲巧克力、洋河酒心巧克力等。還有的在含酒心食品的包裝盒上標明,主要成分含有白蘭地、竹葉青、西鳳、汾酒,並注明其功效為“強心健腦、消除疲勞、提神壯氣、助長發育、老少皆宜”等字樣。因此,有的家長便買來酒心糖給孩子吃,孩子也覺得風味別致,喜歡吃。其實小兒吃酒心糖對身體健康是有危害的。盡管酒心糖中含酒的成分不多,可是經常食用或吃得過多,酒精也會在小兒體內起作用的,會傷害小兒的身體健康。經常吃,還可能成為兒童飲酒的媒介物,養成飲酒習慣。家長對這一點必須注意,不可誤導孩子。
二十八、小兒不宜吃皮蛋
皮蛋是禽蛋經加工醃製而成,味道鮮美,人們喜吃。但小兒多吃皮蛋對健康不利。
這是因為,在醃製的皮蛋用料中,有的含有氧化鉛或鹽鉛。經醃製過的皮蛋含鉛量比新鮮鴨蛋或鹹鴨蛋都高出許多。而鉛是對身體有害的金屬之一。人體長期吸入微量元素鉛以後,對神經係統、造血係統和消化係統都有明顯的危害。兒童對鉛毒更加敏感,成年人吃進鉛質的吸收率為5%~10%,兒童對鉛的吸收率高達50%,加上兒童的腦部和神經係統還未成熟,更容易受鉛毒危害,影響智力發育。
所以,家長要注意,不要給小兒吃皮蛋。
二十九、小兒宜少吃糕點
糕點是用食糖、油脂、麵粉為主要原料配以雞蛋、牛奶、果仁、豆沙、棗泥等輔料,經過烘烤、油炸或蒸製等方法製成的美味食品。不但具有香、甜、酥、脆以及花樣繁多等特點,而且營養也比較豐富,所以深受人們喜愛,甚至有的家庭把糕點當作幼兒的主食和零食食用。這對小兒健康不利。
這是因為,我國傳統的糕點製作,是以油、糖、麵為主料,糖在糕點中所占的比例遠遠高於一般正常食品,而且含油脂也很多,維生素和一些礦物質較少。這樣,經常吃糕點是不符合營養要求的,特別是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幼兒,其營養不合理,就會對健康不利,比如吃糖和油脂過多,就會發胖,長成小胖墩。
幼兒常把糕點當作零食,還會影響食欲,不僅正餐食量減少,還易養成偏食的習慣,結果使生長期的幼兒得不到全麵營養素,而造成營養不良,甚至引發疾病。同時,糖留在口中,還會使牙齒缺鈣,造成齲齒。
三十、嬰兒少吃西瓜
西瓜是消暑解熱佳品,暑熱時嬰兒適當吃些西瓜對健康有益,但若食用不當或食用過多,則會影響嬰兒健康。
嬰兒在短時間內進食較多的西瓜,會造成胃液稀釋,再加上嬰兒消化功能沒有發育完全,會出現嚴重的胃腸功能紊亂,引起嘔吐、腹瀉,以致脫水、酸中毒等症狀,嚴重時會危及生命。腹瀉的嬰兒更不能喂食西瓜。
另外,嬰兒吃西瓜一定要把瓜子去掉,以免發生便秘或使瓜子誤入氣管,發生生命危險。
三十一、嬰幼兒喝飲料的學問
市場上銷售的大量多種飲料,味道甜美,嬰幼兒夏季多喝飲料可以消暑,又比白開水富含營養,既解渴又增加營養。其實並非如此,嬰幼兒多喝飲料,會造成食欲減退、厭惡牛奶和正常飲食,還會因為攝入過多的糖分,使嬰幼兒產生虛胖。
嬰幼兒每天都需要攝入補充一定量的水分,尤其炎熱的夏季,出汗較多,水和維生素C、維生素B1丟失較多,如果都用飲料補充,必然使食欲減退,糖分增加,使嬰幼兒虛胖而不健康。另外,飲料中所含的人工色素和香精,也不利於嬰幼兒的生長發育。
夏季天熱時,家長可以給嬰幼兒喝適量牛奶、豆漿和天然果汁,以補充水分和維生素。喝些涼白開水也有益無害。果汁可以選用西紅柿汁、西瓜汁,有利於消渴、清熱、解暑。夏季嬰幼兒以喝白開水稍加鹽為宜,飲法可少量多次。飲料不宜多喝。
嬰幼兒更不宜喝大人飲料。大人飲料大多是咖啡、可樂等。這些飲料中含有咖啡因,對嬰幼兒的中樞神經係統有興奮作用,影響腦的發育。大人的酒精飲料會刺激嬰幼兒胃黏膜、腸黏膜乳頭,可造成損傷,影響嬰幼兒的正常消化過程。酒精對肝細胞也有損害。大人飲料汽水中含有小蘇打,可中和胃酸,不利消化,而且由於胃酸減少,易患胃腸道感染。汽水中還含有7酸鹽,它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也容易造成貧血。
三十二、不能給嬰幼兒喝茶
有的孩子父母以為喝茶水有利消化和提神,所以也讓孩子喝茶。其實嬰幼兒喝茶不同成人,這對他的健康不利。
茶葉水含有茶堿,嬰幼兒對茶堿較為敏感,可使嬰幼兒興奮、心跳加快、尿多、睡眠不安等,還會引起消化道黏膜收縮,造成消化不良。
大量科學實驗證明,茶可以影響牛奶中鈣和蔬菜中鐵的吸收,飲茶後鐵元素的吸收下降2~3倍,從而引起缺鐵性貧血。嬰幼兒正處於發育階段,需要的鐵要比成人多幾倍。有調查表明,國外有飲茶習慣的嬰幼兒,其中有326%的嬰幼兒患貧血症,而不飲茶的嬰幼兒患貧血症的隻占35%。這是因為茶葉中含有鞣酸,它能與人體中的鐵、鈣、鋅元素結合成不溶性物質,有礙兒童對這些物質的吸收和利用。
三十三、小兒喝點堿性飲料好
一些兒童食品專家指出,目前大多數兒童飲料酸堿度搭配失調,酸有餘,堿不足。產品製造商和廠家往往注重飲料的口味和包裝,卻很少考慮到飲料對堿性無機鹽的補充和均衡人體酸堿比例的重要作用。
一般在正常情況下,人血液的pH值維持在7.3~7.5之間,呈弱堿性。膳食中有些食物,如糧食、肉類、蛋類、魚類等含蛋白質的食品,由於含硫、磷較多,在體內經過代謝轉化後,其最終呈酸性,故這類食物也稱酸性食物。攝入酸性食物過多,可使血液趨向酸性,這樣人的體質稱酸性體質,長期偏酸,易引起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蔬菜、水果中由於含有大量的鉀、鈉、鈣、鎂等元素,而這些元素在體內的最終代謝產物呈堿性,此類食物稱堿性食物。飲食中酸性食品與堿性食品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機體才能維持酸堿平衡,使血液保持正常pH值。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獨生子女們的飲食以動物性食物為主,餐餐有肉蛋,使體質多偏酸性。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兒童飲料應該是堿性的,以適當糾正偏酸傾向。可是,目前兒童飲料大多是酸性飲料,糖、蛋、奶、香精、色素含量大,喝多了這類飲料,使兒童體質更趨酸性,對健康不利。
三十四、小兒飲食要注意的幾點
飲食,對營養全麵攝入、身體健康成長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良好的飲食習慣,應該從小培養。培養工作從何做起,家長、老師要引導、教育孩子,注意以下幾點:
①忌零食。常吃零食會破壞胃腸道蠕動消化規律,使食欲下降,還會引起胃病。
②忌偏食。長期偏食會造成某些營養成分的供應不足,影響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
③忌蹲食。蹲著吃飯腹部受到擠壓,胃腸不能正常蠕動,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④忌暴食。遇到好吃的飯菜就進食過多,會使消化道負擔加重,影響胃的蠕動和消化,食物長時間滯留在胃裏,發酵腐敗,出現打嗝、嘔吐等症狀。這樣,既不利於營養的吸收,又對身體有害。
⑤忌鹹食。經常吃過鹹的食物,會使體內心髒、腎負擔加重,容易誘發高血壓。
⑥忌快食。喜歡吃的食物,常常不咀嚼充分就吞下,這樣會加重胃的負擔,也不利於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⑦忌走食。邊吃邊走,或孩子在前邊跑,父母在後邊邊追邊喂飯。這樣一方麵影響小兒食欲,使食物消化吸收不良;另一方麵還很不衛生,空氣中的塵埃、微生物等會汙染食物,與食物一塊吞咽下去,損害身體健康。
⑧忌玩食。邊吃飯邊看電視,或邊吃飯邊玩玩具,這樣分散了注意力,影響消化道液體分泌,日久會造成消化不良。
⑨忌笑食。進食時說笑和互相打鬧,稍不注意,食物就會誤入氣管,引起嗆咳,嚴重的還會阻塞氣管,甚至發生生命危險。
圖書信息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