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股神與抄底(2 / 3)

果然,劉洋和兗州煤業的一位王副總關係不錯,他們都是上市公司分管證券部的,常在一起開會。劉洋讓李斌半個小時後等他的回複,看來,山東大漢豪爽的居多。

半小時不到,劉洋打來電話,告知他的朋友王副總明天下午將提前到公司上班,屆時可以接待調研團隊。

“李老弟,請代我們感謝劉總,給他添麻煩了!”楊滿倉鄭重地朝李斌拱手施禮,他一是在感謝劉洋,二是在感謝李斌。而且,他從內心裏接納了樂於助人的李斌,稱呼也隨之而變。

“楊大哥,小事一件,不足掛齒!”李斌拱手回禮道。

“既然這樣,那明天的日程就可以定了。上午遊覽兗州景點,下午調研兗州煤業。楊大哥,您看這樣安排行嗎?”吳玫微笑著征詢楊滿倉的意見。

“你是我們的總管,哪有不行的!”楊滿倉笑著說。

遊覽完浣筆泉,時候尚早。張春茹提議道:“來濟寧旅遊少不了品嚐濟寧美食,這也是我這個導遊的責任。我們這就去美食聚集地小南門,邊賞美景,邊品美食吧。”

“濟寧是吃貨的天堂,在濟寧,你可以連吃一個月不重樣。小南門一帶美食尤其多,風景也好。”李斌補充道。

“那我們快去吧,饞得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劉偉誇張地說。

“走吧走吧,還沒見到美食呢,你就饞成這樣,待會你恐怕要走不動了!”王英打趣劉偉道。其實,愛吃零食的她也忍不住了。

來到小南門美食一條街,大家魚貫而入,各人挑選自己愛好的美食小吃。

劉偉緊隨張春茹,邊看邊問,邊嚐邊買。隻聽張春茹如數家珍,一一道來:西施夾餅、酸死你蛙魚、豆腐腦炸串、米酒湯圓、冷麵麻辣串、王家饊子、老味涼皮、劉家羊糝湯、孫老太包子、孝全燒雞、香煎魷魚、馬五煎包、最好吃田螺……

一條美食街從頭逛到了尾,劉偉、張春茹都吃飽了。別問誰付的帳,當然是劉偉。吃到最後,劉偉還在問張春茹想吃啥,張春茹連連擺手:“不吃了,不吃了,再吃要撐死了!”

一行人中,當然也有基本沒吃或沒吃飽的,如楊滿倉,年歲大,不喜吃零食,同時還怕吃傷了胃。

細心的吳玫當然一一看在眼裏,先不說她對劉偉的看法,她首先考慮的是找一家幹淨衛生的小吃店,讓楊滿倉等人坐下來好好休息,美餐一頓。

吳玫的想法和李斌不謀而合,因為他除了陪著逛街外,也基本沒吃什麼。他是本地人,自然知道哪家店既幹淨衛生,又有特色美食。

李斌帶領眾人來到南門口寶龍甏肉幹飯店,問明店裏唯一的雅座包間無客後,連忙請大家進去。他笑著解釋道:“這家小店生意很好,現在還不算太晚,客人不是很多。再過一會,不說這個包間,外麵的排擋都會沒有空位。節假日裏不少人排隊等候也要在這裏吃,他們往往要營業到淩晨四點。”

“乖乖,那他們的甏肉做的肯定好吃,可惜我已經吃飽了。”劉偉邊感歎,邊摸著肚子說。他剛才已經請教了張春茹,知道甏這個字念beng,四聲。

吳玫本來想說吃飽了的就看著,但礙於張春茹的麵子,把到嘴邊的話又吞了回去。

甏肉幹飯就著羊糝湯,甏肉色澤紅潤,質地柔嫩,肥而不膩,爛而不糜;羊湯湯濃味厚,鹹香可口。兩者相配,堪稱一絕。

李斌邊大口吃肉,邊對張春茹說:“張小姐,我餓了,先開吃。你給大家講講濟寧甏肉的做法和起源吧。”

張春茹說:“你不要急,沒人和你搶,我的一份也是你的。”笑了笑,又說道:“甏肉是我們濟寧市的特色傳統小吃,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曆史。它是采用精選新鮮豬五花肉或裏脊肉配以傳統特殊工藝,在中國傳統的砂甏中用木炭文火精心烹製而成的,吃起來口感酥爛、清爽,肥而不膩,滿口留香。甏肉米飯最早起源於元朝,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南方的大米從水路源源不斷運往北方。江浙一帶客商坐船來北方做生意,對北方的飲食不習慣,出行前,總愛攜帶一些臘肉,同時燜煮一大壇鹵肉,放入南方的豆製品,隨船北上,易於保存,由於反複加溫燜煮,糯爛奇香。吃飯時,蒸熟的米飯拌上陶器燉出來的肉並澆一點鹵湯,別有一番風味,引得濟寧人爭向效仿,逐步發展成今日的甏肉米飯。直到解放前,還有小販用扁擔挑著飯菜走街串巷,一頭挑炭爐,一頭挑飯,甏置於炭爐之上,此法可節約炭火,肉又糯爛爽口,讓人吃出一種別樣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