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尋找福氣
吳玫走進東鑫集團董事長蘭立的辦公室時,蘭立正在接聽電話,看見吳玫進來,點了點頭,示意稍等。打完電話,蘭立微笑著對吳玫說:“你先坐一下,我到接待室見一個重要客人。櫃子裏有咖啡和茶,你喜歡喝什麼就自己拿。”
“好的,您去忙,我會自己招待自己的。”吳玫嫣然一笑。
蘭立出去後,吳玫找出咖啡替自己衝了一杯,她喜歡那種淡淡的苦澀滋味,沒有加糖。
喝著咖啡,吳玫打量起這間寬敞的董事長辦公室。她對這裏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是因為不止一次來過,說陌生,是因為每次都是來去匆匆。現在,籌備了一年多的東鑫航空公司終於正式成立了,她那像被蘭立時刻擰緊著發條的神經也終於能夠鬆弛一下了,也就有了打量這裏的閑心。
蘭立以崇尚“綠色、生態”自詡,他的辦公室也像一個小植物園,有翠綠挺拔、招財進寶的發財樹;有吸收甲醛、淨化空氣的吊蘭;有樹葉厚大,四季常青,還能淨化粉塵的橡皮樹;有雍容華貴,並可吸收煙霧的君子蘭;有綠雲飄逸,殺菌消毒的文竹;有蘿莖細軟,觀之清涼的空氣衛士綠蘿……
再看字畫裝扮的粉牆上,一幅新掛上去的繁體“飛”字十分奪目。吳玫雖不懂書法,也覺高雅悅目,她知道蘭立是以此寓意東鑫航空從此展翅高飛,鵬程萬裏。
正欣賞著,蘭立進來了,看見吳玫如此專注,他以為吳玫也愛好書法,便高興地侃侃而談道:“這是書聖王羲之第七個兒子王獻之的字,他們父子二人被世人並稱為‘二王’。王氏的驕傲在此,東晉書法的驕傲也在這裏。東晉王、謝、郗、庾四大家族中,最顯赫的要算王氏家族了,而書法成就最卓著的也當之無愧的屬於王氏一族。王氏家族書法家最多,在這個書法世家裏,有父子爭勝,兄弟競較,還有夫妻比試,姻親相學等,互相傳襲。這不僅在書法史上顯得極為耀眼,在世界藝術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王獻之的書法兼精楷、行、草、隸各體,他幼學於父,從小就顯露出超人才華,才氣勃發,咄咄逼人,並不為其父所囿,別創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歲就過早病卒。王獻之的楷書以《洛神賦十三行》為代表,用筆外拓,結體勻稱嚴整,如大家閨秀,姿態嫵媚雍容。你看這個‘飛’字,筆致渾逸,遒勁飛揚,章法顧盼有致,充分顯露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
“蘭總,為什麼王獻之把曹植的《洛神賦》隻寫了十三行呢?”吳玫問。
見吳玫有興趣,還問到了點子上,蘭立更高興了,他說:“這是因為王獻之寫的《洛神賦》自宋代以來僅殘存中間十三行,所以一般人都簡稱為《十三行》,並不是他隻寫了十三行。可惜,就連這十三行的真跡都不複存在了。《洛神賦十三行》墨跡在宋元時流傳有兩本:一為晉麻箋,在元代初期歸書家趙孟頫所得,定為王獻之真跡。一為唐硬黃紙,後有柳公權等人題跋,趙孟頫定為唐人摹本,後人疑即柳公權所臨。這兩本在宋代都曾刻石,明清兩代輾轉翻刻,但基本上還是出於這兩個底本。現傳無柳跋本的石刻,都推‘碧玉版本’為最精。這是明萬曆時杭州西湖葛嶺地下發現的一方石刻,石色深暗,被人美稱為碧玉,‘碧玉版本’的初拓本存字大都完好,其它石花處亦自然清晰。因其地為賈似道半閑堂舊址,所以後人認為是賈氏所刻,後歸陸夢鶴、翁嵩年。清康熙間入內府,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後,此石流入民間。1982年由北京市文物商店收購,後轉藏首都博物館。世傳還有與此相同的一本,號稱‘白玉版本’,筆劃比‘碧玉版本’略枯瘦,石花剝落處有刀刻的痕跡,可知是一種翻刻本。
王獻之所書《洛神賦十三行》體勢秀逸,虛和簡靜,靈秀流美,與文章內涵極為和諧,這件佳作被後人譽為‘小楷之極則’,清楊賓《鐵函齋書跋》認為‘字之秀勁園潤,行世小楷無出其右’。從此帖可以看出,王獻之的楷書筆法不再帶有隸意,字形也由橫勢變為縱勢,已是完全成熟的楷書之作。字中的撇捺等筆畫往往伸展得很長,但並不輕浮軟弱,筆力運送到筆畫末端,遒勁有力,神采飛揚。字體勻稱和諧,各部分的組合中,又有細微而生動的變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變化自然。王獻之的楷書與王羲之相比有所不同:羲之的字含蓄,運用‘內擫’筆法;而獻之的字神采比較外露,較多地運用‘外拓’筆法,他們都對後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談論完王獻之的書法,蘭立坐回董事長的旋轉皮椅,然後伸手示意吳玫坐在辦公桌對麵的椅子上,認真說道:“集團的航空公司總算正式成立了,這裏麵也有你的功勞。我決定任命你為東鑫航空公司客艙服務部經理,希望你能勤勉盡責。我相信,東鑫航空公司一定會前程萬裏,你也一定會前途無量。”
對吳玫來講,這個任命來的有點突然。因為她知道,蘭總對航空公司非常重視,公司的中層幹部和集團的中層幹部一個級別,一樣待遇。而且,蘭總還宣布要購買20架飛機,光這20架大型客機就價值100多億人民幣。在資金短缺,銀行又不放貸的情況下,蘭總正計劃和世界航空巨頭--美國通用電氣金融航空服務公司以及歐洲空中客車公司進行談判並簽訂租賃購買意向協議,準備分五年從兩家公司租賃10架和購買10架空中客車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