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也是頓悟,看來,想要調動士兵的積極性,光有‘恒產’還是不夠的,還要讓他們有富貴的希望。

河邊一片小樹林,雖不是很大但也足夠茂密,鄧虎剛才主要觀察的便是這片樹林。

張華指揮手下將船上帶的物資統統搬下來,然後把船拖到樹林裏倒扣著,把一部分物資藏在船中。畢竟四輛手推車裝不了多少東西。然後用樹枝掩蓋住。想了一會兒後,張華索性把船槳和櫓,舵什麼的都帶上了。

走在路上,其實幾乎已經沒有路了,荒草幾乎長滿了一整條路。兩旁的農田裏也是如此。荒野正盡全力的消除一切人類的痕跡。

再過幾年,張華不由一陣痛心,再過幾年曾經沃野千裏的河南就會變成小樹林和雜草的天地,新的移民又會像明初自己的先輩一樣,曆盡千辛萬苦的再把荒原變成沃野。

這時,鄧虎拍了張華一下,說“大人,有人。”張華立即抬頭順著鄧虎指的方向看去,隻見遠處雜草叢間,一個若隱若現的人影。原來鄧州有幾萬人口,現在多少還剩幾千,遇見人不稀罕,但是這樣遠遠張望,不知是敵還是友,確實讓人不敢放心,張華頓時感覺如芒在背。這時節,鄉間肯定有流落各地不知往何處去的百姓,以野菜樹皮佐以前一年的餘糧為生。百姓安土重遷,不是實在過不下去,是不願離開本鄉本土的。而官軍和闖軍剛來就走的,大都是當時家裏已經無糧可吃的,家裏有哪怕是種子糧的,也不會離開,到這時候田間還有薺薺菜一類的野菜可吃,入夏青黃不接的時候,大批饑民便徹底沒有辦法了,大都要投靠闖軍。因此,張華這是在和時間賽跑。

當然,鄉間會有強盜靠搶奪平民餘糧為食,但也不會是大隊人馬。想想也知道,一縣之地就這麼幾千人,如果有數百人的大隊,估計年前就搶光了全縣,沒飯吃早就投闖軍了。

張華憂心的就是強盜。雖然人數不多,但如果應對不慎,也會是滅頂之災。

“大人,要不我帶兩個兄弟過去瞧瞧?”鄧虎問道。

“不妥,現在我們人少,如果對麵是歹人的話,你此去很有可能會中對方的分兵之計,這樣我們就更被動了。”

“那我們怎麼辦?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要不我們趕快走,到前麵村落裏找個院子固守?”

“說的不錯。再往前走四裏多地就是我家裏的祖宅,我給家裏十幾戶佃農留了糧食讓他們守著,到那裏就沒事了。現在我們先做好準備。如果是強盜的話,人數比我們少的多的話,他們白天不敢動我們。要是人數和我們差不多或是多一些的話,待會兒他們就會動手。”

行走間,一人都跨上了一把倭刀。張華這裏人少,而且受過訓練的就五個,排不成陣勢,長槍隻有挨打,隻有使用倭刀,對上普通的腰刀還占些優勢。為防止對手有弓箭鳥銃,幾麵盾牌也被拿了出來。三眼銃和魯密銃也都填好了彈藥,掛上了火繩。

又向前走過了三裏地。路上經過了大丁營,這是丁嫻娘家的地方,原來也是有幾十戶人住的地方。如今張華喊了好幾聲,無人答應。每家每戶疏於修繕的土牆大都在冬風春雨的作用下倒塌了。隻有原來丁家的院落由於是磚砌的還像個模樣,但是四門大開,估計是過路的士兵或是盜匪幹的。台階上的積土也是長出了野草。門邊上,一棵小槐樹苗已經長到半人多高了。也是多日沒有人跡了。

出了大丁營,不僅是鄧虎,好多人都看到遠處的草不停的搖晃。顯然要有一場廝殺發生。而此處恰好位於大丁和張坡之間,前進後退都來不及了。於是張華下令“把車圍到四麵,準備好家夥,我倒要看誰敢來,插標賣首,給咱們送賞錢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