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孩子有逆反心理怎麼辦?(1 / 1)

一些父母常常這樣抱怨:“我的孩子越來越不好管了,你說什麼他就偏不做什麼。”“有時候你剛要說話他就表現出一副不耐煩的樣子,不願意聽你說下去。”這類情況大多是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的。

一提到逆反心理很多父母都有一個誤解。即認為逆反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反應,要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要解決孩子的認識問題。這種認識和做法恰好是不科學、不正確的,因為逆反心理並非不健康的心理。

其實,逆反心理是人適應外在環境的一種正常的心理機能。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以反向的態度和行為來對待父母的勸導、說教,常常是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或探究未知事物的強烈欲望。也就是說,是父母使用了不正確的教養方式對待孩子,才引發了他們的逆反心理。所以,要想改變孩子的逆反心理狀態,首先應該改變的恰好不是孩子自己而是父母。孩子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主要是由以下幾個方麵的原因造成的:

1.父母給予孩子的東西太多

有的父母給予孩子心理上和物質上的照顧過多,尤其是對孩子學習上的要求過多,超過了孩子所能忍受的程度。這些照顧對孩子來說就形成了一種被強加的、不正常的、無形的壓力。這些壓力易於引起孩子無謂的煩惱,也抑製了孩子的獨立性和完整個性的健康發展,容易促使他產生逆反心理。

2.父母提出要求的方式不對

有的父母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方式是居高臨下的、粗暴的、命令式的,擺出封建父母式的威風,有時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不給孩子任何自主性的空間。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對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就會產生反感、抵觸情緒,而且以後也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別人。

3.不切實際的期望

許多父母望子成龍,往往不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強迫孩子學這學那。這種拔苗助長的做法會適得其反,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

4.反複嘮叨喋喋不休

有些父母唯恐孩子不聽話,會反反複複說教,孩子長期處於“馬拉鬆式”的說教環境中,自然會產生逆反心理。

雖然孩子的逆反行為讓做父母的傷透了腦筋。但是對於孩子的逆反行為,父母不能放任不管,也不可控製過嚴。正確的引導,將會使孩子受益一生,但如果處理不好,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和行為成長。

那麼,該如何正確對待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呢?

1.經常與孩子進行交流

做父母的一定要經常同孩子交流,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並要從孩子的角度,根據他的心理替他著想,從主觀客觀上理解孩子,幫助孩子,達到雙方交流的融洽。使孩子受到好的教育效果。

2.積極鼓勵孩子

父母不妨在孩子跟自己協調一致的時候表揚孩子的合作,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長,也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責任。當孩子跟父母出現對峙情況的時候,父母不妨多誇誇他從前或最近正確的做法,多說幾條,然後說:“要是你今天這麼做就更好了。”這樣,孩子的逆反行為就會有所收斂。

3.相信自己的孩子

父母要注意到孩子自我意識的增長和對世界認知能力的提高,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孩子想幹什麼,父母不要用自己的經驗去套,要相信孩子能夠設計自己的未來。父母隻需耐心地幫助孩子克服他自身尚存的幼稚性和認識上的片麵性即可。

4.增長自己的知識

父母要注意加強自身修養,廣聞博見,這樣才能對具有逆反心理的孩子采取一種更科學、更寬容的思維方式去對待,用為人父母的多重人格魅力取得孩子的信賴和尊敬。

總之,當孩子出現逆反行為時,父母不能采取“高壓政策”,要冷靜對待。並且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是因為自己對孩子不了解,使孩子受了委屈,使孩子的獨立願望不能實現,還是因為自己動輒訓斥打罵,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隻有真正地了解孩子,耐心誘導,因材施教,才能逐漸地改變孩子的逆反心理。

教子點撥

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是一種必然,可能有的孩子的叛逆不是很明顯,讓人感覺不出他正處於叛逆期,但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出現逆反心理,隻不過是逆反的程度不同而已。麵對孩子的逆反行為,父母應保持冷靜的處事態度,不可簡單粗暴地懲罰孩子。如果父母能夠尊重孩子,對於孩子出現的問題認真對待,那麼,就可以讓孩子不那麼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