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不打不罵,走進男孩心裏去(2 / 3)

另外,針對一些男孩不善表達的情況,在某些特定環境中,我們的非語言溝通會向他傳達更準確、更特別的含義。比如,我們用目光表達讚揚,男孩會感到高興;我們用提高聲調來表達不滿,會使他感受到威懾力,等等。這樣的表達會讓男孩更容易接受,對他的讚許化在動作裏,他會體會得更深刻;對他的不滿表現在聲調上,他會對自己的錯誤心領神會。

鑒於此,非語言溝通比語言溝通有更為豐富的表現形式,所以,我們如果能智慧地運用非語言方式進行溝通,也許會取得更好的溝通效果。

◆別將“打”誤認為是非語言溝通

上三年級的男孩因為屢次完不成作業而受到老師的批評,老師將這一情況反映給了男孩的父親。父親非常生氣,回家後便對男孩又打又罵。父親一邊打一邊說:“不是要非語言溝通嗎?好,我就用打來讓你記住這個教訓,看你以後還敢不敢不好好做作業!”

這位父親顯然誤解了非語言溝通的含義,打不僅不是非語言溝通,甚至都不能算是溝通方式,隻能算一種情緒的發泄。我們打男孩,隻不過是在發泄對他的不滿罷了,所起到的教育效果並不大。

所以,我們要真正認識什麼是非語言溝通,可以上網搜索,或者多翻翻教育類書籍,以便詳細了解非語言溝通的具體方式以及作用,要學會在合適的情況下,使用正確的表達方式向男孩傳達我們的意圖。

◆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非語言表達方式

非語言表達方式也有其具體的使用情境,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選擇適合的非語言表達方式。

比如,當男孩取得了好成績,我們可以和他擁抱,或者對他微笑、點頭、豎起大拇指以示讚揚。這些動作對男孩來說是一種認可與鼓勵,這樣一來他就會充滿信心,並努力做得更好。

又如,當男孩遇到困難,我們可以拍拍他的肩膀,這對他是一種安慰,同時也是一種鼓勵與信任,他會因此鼓起勇氣戰勝困難。

還有,當男孩犯錯時,我們可以默默地用嚴肅與責備的眼神看著他,或者對著他搖搖頭、輕輕歎口氣,這些都是在向他表達我們的不滿,使他能夠自己認識到錯誤,並努力改正。

另外,我們平時在男孩麵前也要注意言行,我們要講誠信、有愛心、愛學習、肯努力……這些做法都是在向男孩傳遞一種無形的信息,那就是要他也像我們一樣行得端正。

當然,非語言表達的方式還有很多,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要學會結合男孩的個性特點與具體情形來操作。同時,我們還可以把幾種方式組合在一起使用,也許會達到不錯的教育效果。

◆將非語言表達與語言表達結合使用

如前麵的溝通公式所表現的,一條信息的傳遞是語言表達與非語言表達的結合。所以,我們不能在學會了非語言溝通之後,就隻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有時候把語言與非語言方式結合使用,其效果會更好。

比如,麵對男孩的好成績,我們除了擁抱、微笑、豎起大拇指,也可加上幾句:“兒子,看到你這樣努力,我真的很高興,我為你驕傲!”如此,男孩從身體到內心都能感受到我們對他的鼓勵,他也會更加有幹勁。

所以,我們在使用非語言表達時也要靈活,要讓語言為非語言增添力量,讓非語言為語言添加感染力。

第六節 放下架子,與男孩平等地交流

“我生他、養他、教育他,他當然要聽我的!我打他、罵他,還不是為了他好?”這恐怕是我們很多父母的普遍認知,我們將自己擺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並以我們的判斷來對男孩的行為和思想指手畫腳。我們認為這是在表現父母的權威,可是卻讓男孩離我們越來越遠。

男孩已經十一歲了,爸爸媽媽總是訓斥他,也總是要求他“必須”或“不許”怎樣做。結果,他在家裏不是耷拉著腦袋一聲不吭,就是氣急敗壞地和爸爸媽媽頂撞吵嘴。可與此相反的,在學校,在同學麵前,他總是眉開眼笑,也很願意把許多心裏話講給同學聽。媽媽為此感到很苦惱,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兩麵派”的孩子。

其實,男孩在家如此表現,是因為爸爸媽媽總是將自己淩駕於男孩之上,所以他才不願意和他們親近。而很顯然,男孩的同學都是與他平等的,大家在一起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情感,所以他在學校才會表現得與在家截然不同。

由此可見,我們與男孩之間的某些隔閡正是我們自己造成的。針對這一情況,德國心理學家黑爾加·吉爾特勒給出的建議是:“如果您放棄權力,放棄您的優越感,那麼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機會就更大。”他的這番話是在提醒我們,教育男孩並不難,隻要我們能放下架子,與他平等交流就可以了。

◆學會放低我們的姿態

我們經常會俯視男孩,因為他個頭小,還是孩子,但這種俯視的姿態會給男孩一種壓迫感。所以,我們要放低姿態,給他一種平等交流的感覺。

比如,我們和男孩進行溝通時,要麼蹲下身子,要麼彎彎腰,或者和他一起坐下來,當我們和男孩的視線保持在同一個水平線上時,彼此的目光就能平行相交,這樣,彼此都能看清楚對方的表情,從而更好地進行交流。

◆耐住性子與男孩進行交流

之所以會提到耐住性子這一點,是因為我們與男孩的交流總是急躁的,我們總是帶有一種想要指出他的缺點,然後訓斥他,並督促他改正的欲望。我們打著交流的旗號,但到最後卻變成了自己滔滔不絕地說教,這顯然不是平等的交流方式。

所以,我們和男孩交流時,要放慢說話的語速,說完自己的想法後,給男孩留出表達的時間,並主動傾聽他的話語。可能最開始男孩說不出很多話,但隻要注意引導,多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比如“你對這件事怎麼想”、“你的感覺如何”,就會激發男孩去思考。

同時,無論男孩說出怎樣的話,我們都要保持理智與冷靜,不要因為某些話不中聽就變得急躁起來。我們要學會包容男孩的話語,並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多詢問、多傾聽,以了解他內心真正的想法。

◆不要丟掉父母應有的權威

我們希望能與男孩平等交流,但卻不能丟掉自己最起碼的權威與尊嚴。所以,我們也要掌握好平等的原則。比如,我們在家要時刻建立起家長的權威,要認識到自己的身份,還要讓男孩以孝為先,不要允許他直呼我們的名字;男孩與我們說話也不能口無遮攔,要懂得尊敬,尤其不能滿口汙言穢語或者動手動腳,等等。

隻有為男孩立下原則規矩,他才不至於為了追求平等而逾矩。同時,我們也要時刻提醒自己,我們是父母,不要隨便放棄自己的尊嚴,更不能對男孩低聲下氣。所以說,掌握好平等的度是格外重要的。

第七節 做個男孩的“學生”又何妨

社會瞬息萬變,各種新興事物層出不窮,而男孩對新思想、新觀念、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遠遠高於我們。所以,在家庭中可能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場景:我們總是要求男孩好好學習,也總是說一些重複了好多遍的話,而他卻時不時地冒出幾句新鮮詞,使得我們聽不懂是什麼意思,而我們說的他又覺得“太古董”,結果就導致我們與男孩之間的交流出現障礙。

其實,我們應該換個角度去思考。社會總是要進步的,所以新鮮事物會越來越多,與其我們總是用男孩口中的“老一套”去教育他,倒不如做一回他的學生,虛心向他學習。當我們與他一樣邁進“時尚圈”之後,也許就能理解他的某些“前衛思想”,而我們再和他溝通時,就能找到共同語言,溝通自然就會變得順暢起來。

◆明確認男孩為“老師”的目的

為什麼要向男孩求教?這可能是很多父母的疑問。

我們可以想想,平時在家,我們說教一籮筐,男孩不一定能記住幾句。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用求教的方式問問男孩:“你希望我們作出怎樣的改變?”這樣會引出男孩與我們不同的思想,我們也能從他的話語中聽出他內心的需求與渴望。這就是我們把男孩當做老師的目的。

不過,如果男孩說的不正確,我們也不能為了求教而盲目表示認可,而應該委婉地指出他的想法哪裏不正確,給他講明白道理,使他知道自己的某些想法和要求是不合理的。

◆要有虛心求教的心態

向男孩求教,在很多父母看來,可能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但仍需要我們有虛心求教的態度。

當聽到男孩表達某些新思想時,我們先別否定他,說他“不務正業”或者“總是關注那些與學習無關的東西”,不妨問問他,“這是現在的新思想嗎?”或“請給我解釋一下這是什麼意思吧!”

當然我們在問這些話時,不要帶出訓斥或質疑的語氣,而要表現出一種想了解新事物的渴望。有時,我們也可以根據男孩的提示,自己去搜索一下他所說的話題,大致了解一下話題的主要內容,以便和他更好地交流。

另外,當我們了解了一些新思想之後,不要因為我們對其不認同就連男孩一並否定了,我們可以就這個話題和男孩互相交流,將自己的想法如實講出來,告訴他我們不認同的原因,並引導他去思考。

◆尊重男孩這個“老師”

既然成為男孩的“學生”了,我們就要講究“尊師之道”,應該尊重並承認男孩這個老師。否則,如果我們懷疑他的能力,或者看不起他,那麼我們就無法從他那裏有所收獲。

所以,我們要尊重男孩,當他向我們描述他所知道的新事物時,我們要認真傾聽,有疑問要及時詢問,不要總說男孩的思想裏有“烏七八糟的東西”,我們要看得到時代的進步,並承認自己逐漸落伍這個事實。而當他教我們認識並了解新事物之後,我們還要及時對他說“謝謝”,這也是對他的一種尊重。

◆和男孩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雖然這個世界在不斷向前發展,但我們依然有必要了解一些傳統知識,比如傳統禮儀道德、是非判斷標準等,這是男孩一生必須要學習的重要一課。

而且,我們經曆過許多事,比男孩更有社會經驗,所以在處理事情方麵會比男孩更加成熟。這也就是說,男孩需要從我們身上學的東西有很多。我們可以和他共同打造一個互相學習的氛圍——男孩向我們學做人,我們向他學納新。這樣一來,我們和男孩就都會有進步。

另外,有時候男孩對新鮮事物的了解也並不透徹,因此我們首先要判斷這種新鮮事物是不是有意義的。如果有意義,可以和他一起搜索資料與知識,一起學習;但如果是無意義的甚至是有害的,我們就要提醒男孩注意回避。

第八節 我們犯錯也應該向男孩道歉

《弟子規》中說:“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我們一直用這樣的話來教育男孩,提醒他要知錯就改,並教導他,如果不改正錯誤,就是錯上加錯。但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卻並不踐行這句話。當我們犯錯後,很少主動向男孩認錯道歉,雖然我們也明白知錯就改的道理,可在男孩麵前,我們也許更看重自己身為父母的權威和麵子,所以很難對他表達歉意。

而事實證明,我們如果不認錯,不僅會傷害到男孩的感情,還會使他內心產生一種想法:既然爸爸媽媽犯了錯都不承認,那我犯錯也可以不承認。這種思想一旦根深蒂固,未來可能會成為一個不思悔改、沒有廉恥心的人。

孔子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人人都會犯錯,改了就好,但如果不改,那就成真正的過錯了。我們要成為男孩的好榜樣,不能“過而不改”。當我們犯了錯,不如誠心向男孩道個歉,這不僅不會有損我們的麵子,反倒能讓他更尊敬我們。

◆以誠懇的態度當麵向男孩認錯

有人認為,原本在男孩麵前犯了錯就已經很尷尬了,如果要認錯,也可以拐一個彎,向他表達一下悔意就可以了。但我們應該知道,男孩的思維簡單,一些隱晦的暗示他不一定能明白,而且這也不是誠心道歉的表現,他可能並不會得到心理安慰。另外,由於我們沒有當麵道歉,對所犯的錯誤自然也不會重視,也許過後還會再犯。

所以,如果我們犯了錯,就應該誠心誠意、鄭重其事地對男孩說一聲“對不起”。這種道歉方式不僅是在提醒我們要牢記錯誤,爭取下次不再犯,同時也是在提醒男孩要避免和我們犯同樣的錯誤。

◆不要借認錯訓斥男孩

媽媽的墨鏡不知道被誰摔碎了,她誤以為是調皮的兒子幹的。後來,老公說是他不小心碰掉的,媽媽覺得自己冤枉了兒子,便忙去道歉。

媽媽對兒子說:“冤枉你是我的不對,你要原諒我。誰讓你之前總那麼調皮,總打壞家裏的東西呢?所以我一下子就想到是你。如果你以後能老老實實的,乖乖地學習,少調皮,我就不會冤枉你了。”

兒子原本還因為媽媽的道歉有所感動,但聽到後來就越聽越不是味兒。

原本媽媽是來道歉的,可後來卻變成了對兒子的指責。當我們的道歉變了味道,承受指責的反倒成了男孩時,我們的道歉就變得毫無意義了。所以,既然我們要承認錯誤,就要就事論事,要勇敢承擔自己的責任。我們應該放下自己的架子反思錯誤,並認真考慮如何在未來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至於男孩的問題,完全可以找別的時間委婉地向他提出來。

◆多進行自我批評

我們在教育的道路上也處於一種摸索的狀態,所以我們也會經常犯錯。但當我們發現教育出了問題時,卻習慣於將這些錯誤歸結於男孩,比如,說他笨,說他不好好學習,說他不懂我們的心,說他不知道體諒我們,等等。但仔細想想,這些問題與我們的行為是不是也有關係呢?

所以,我們應該經常反省自己,多從自身找錯誤,多進行一些自我批評,並及時糾正錯誤的教育方法。如果我們確實做錯了,就要向男孩道歉,並積極尋求正確的教育道路。

第九節 掌握一些批評男孩的藝術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肯定會遭受父母、老師的批評。男孩調皮、好動的本性注定他是“不安分”的,闖禍對於他來說可謂家常便飯,他也會因此經常受到我們的批評。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的場景:

男孩和鄰居的孩子因為一點小事扭打在了一起,剛巧媽媽下班經過,連忙拉開了兩個孩子。但是,媽媽不問青紅皂白,就直接訓斥男孩:“你怎麼又和別人打架?你就不能讓我省點心?也不知道你的腦子想些什麼,一說學習就不行,一說打架就這麼來勁。肯定又是你欺負人家,我看你就是個不成器的東西,除了打架什麼都不會幹!”

媽媽的訓斥聲引得周圍的孩子都來圍觀。男孩當眾受到媽媽的訓斥,他的臉一下子憋得通紅,而媽媽的聲音在他聽來也變得格外刺耳。

媽媽不問青紅皂白,就對男孩說一些狠話,甚至給他貼標簽,這些都讓他感到不舒服。其實這種批評方式不一定會讓男孩受益,反而會讓他因為自己當眾出醜而感到無法忍受,因為他的自尊心已經被媽媽這種不藝術的批評方式傷害了。這樣一來,他可能不會悔改,反而會自暴自棄。

批評並不是要我們毫無顧忌地運用嚴厲之詞,而應講究藝術。隻有高明的批評才能產生教育奇跡,也才能給男孩以良性刺激。

◆不要用侮辱性的語言批評男孩

我們之所以會批評男孩,無非是因為我們愛他,我們想要幫他糾正錯誤,想要讓他變得更好。那麼,既然是出於愛的目的,我們就應該理智選擇批評的語言,一定要避免用侮辱性的語言批評男孩,因為我們批評的是男孩的行為,而不是他的人格。

比如,我們可以用建議式的批評方法。舉個例子,男孩因為貪玩而沒寫完作業,我們可以這樣說:“你總是貪玩不學習,這讓我很擔心,現在正是你學習的大好時機,我希望你能珍惜。當然,我並不是反對你玩,如果你能先寫作業再去玩,這樣就兩不耽誤了。”這樣的話既指出了男孩的錯誤,還給他提出了建議,相信男孩會明白我們的良苦用心。

◆選擇批評的時機

批評也講究時機,如果在錯誤的時間裏批評男孩,不但起不到作用,還可能帶來相反的效果。所以,我們要選對批評男孩的時機。

吃飯時不要批評男孩,否則他會感到精神緊張,出現害怕、憤怒、委屈等情緒,這將導致他食欲下降,不利於他吸收。

男孩臨睡前不要批評他,否則他的精神會持續高度緊張,可能會難以入睡,即便睡著了也會因為心情不好而降低睡眠質量。

不要當眾批評男孩。如果男孩在大庭廣眾下犯了錯,我們當時要提醒他錯了,但之後不要再多說,將一切問題留到私下或者回家再說。

如果一定要批評男孩,可以選擇一個特定的交流時間進行。而且,即便是批評,我們也要盡量避免責問、訓斥,而打罵就更不可取了,要盡量以理服人,使男孩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向男孩解釋挨批評的具體原因

很多男孩之所以很排斥我們的批評,是因為我們對他的批評說得並不到位,可能隻是在用難聽的話讓他感到難堪,但並沒有說到他錯誤的點子上,這會使他感到不服氣,也不願意接受。所以,我們應該向男孩講明白他挨批評的原因,當他心服口服時,自然也就肯接受批評了。

而我們在給男孩講述原因時,要保持冷靜的態度,不要靠強製、壓服來使他接受。我們可以給他講講我們對他所作所為的看法,指出他哪裏做得不妥當,告訴他這樣做所帶來的不良後果,然後給他時間去反思。

而且,我們不能總說“你這樣做對你不好”一類的籠統老套的說教,應該就事論事,比如說“你罵人會傷害別人的自尊心,影響你的朋友關係”,或者說“你不好好聽講,就學不到更多的知識”,針對具體事情批評,才能讓男孩真正信服。

◆及時刹住批評的勢頭

批評隻是一種教育手段,其目的是讓男孩認識並改正錯誤,使他有所進步。一旦這個目的達到了,我們就要適可而止,避免再進行沒完沒了的批評。而且,批評過後,我們還要給予男孩希望,提醒他“如果你能改正錯誤,並努力向上,你還是一個好孩子”,這樣一來,男孩就不會因為受到批評而過度沮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