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情況下,父母都積極運用了控製力。前者是行為派(坐下,完成你的數學作業),第二種是心理派(我們正在幫你申請大學),是父母為了使孩子學會書本知識而損害孩子個性發展的心理控製。如果所有的懲罰、點撥、動力和獎勵都來自外部力量,孩子壓根就沒有機會深入發展自我。如果隻因為你所有朋友的孩子都去了同一所名校讀書,你就開始逼著自己三歲的小孩參加學前麵試的培訓;或者僅僅因為想讓孩子成為班級的“領頭羊”,便推著你那明顯焦躁的孩子多參加一個特長班。這些都不是真正負責任的父母,而是典型的過度教養,唯一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成龍成鳳,光宗耀祖,直接忽視孩子的需求。
所以,父母應當如何消除過度教養的弊端?我們憑一己之力無法消除來自體製上方的壓力,但是我們可以幫孩子抵擋一些同齡人之間的壓力。請記住:孩子們隻有在可靠的、能依賴他人的、不被無故打擾的環境下才能茁壯成長。
充滿愛的父母是溫暖的,會為孩子製定限製,但不因為負罪感或羞愧感而打破孩子的心理界限。父母必須直麵自身壓力。你的任務就是全麵了解自己的孩子,分析判斷具體的情況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是否有好處。你願意一直為孩子操心不斷嗎?也許你願意,但孩子的天性就是要成長,他終有一天想要擺脫束縛。所以做好父母該做的那部分就行,管好自己的情緒,不當他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如果我們期望孩子能強化內心力量,能習得韌性,有強烈的自我感,就從自己做起,直麵內心的恐懼,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別總擔心自己是否會成為不及格的父母,理性認清自己的恐懼,有勇氣做一些會後怕的事情,不要擔心孩子會失敗。這樣一來,孩子們漸漸就能認清自我,感到內心充滿力量,最終走向真實的成功。
2.4.9 父母示弱的藝術
作為一個完美主義者、習慣用業績說話的人,我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難以容忍任何紕漏。但孩子天生就是馬虎鬼、闖禍精,他們總是在渾然不知的狀態下激怒我,並耗盡我所有的耐心和寬容。
當凱恩開始學著洗碗時,他總是忘洗一個盤子,或在桌子上留下泡沫。對此我的第一反應要麼是憤怒(你怎麼如此不細心,犯下這麼明顯的錯誤),要麼是不滿意(重做,你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甚至幹脆自己跑上第一線充當消防隊員(你實在太笨手笨腳了,還不如讓我來,我做得更快更好)。但如此一來,他根本沒機會自我訓練,在我沒有監管的情況下把碗洗好。明白這一點後,我不得不咬緊牙關啟動媽媽的“表揚”功能:表揚他的努力,以及對這個家的貢獻;在他忘記清理洗碗過後桌上的泡沫時,和風細雨地告知他這樣會給家人帶來麻煩;指點他如何確定餐具已經足夠幹淨。當我的腦海不斷叫囂著“走開走開,別擋著,我自己來做更好”時,我必須控製住自己,隻是站在旁邊擺出一副“媽媽真的需要你幫忙洗碗”的表情。
在我的《佩蓉的媽媽經》一書裏,我曾分享過我的“救世主情結”:當我麵對孩子的不完美時,我要不就是自己挽起袖子重做一次,要不就是看不慣他們的拖拉,索性一開始就自己動手。不管是訓練孩子做家務,還是讓孩子獨立完成家庭作業,其實都是父母自我解救、抵製自我欲望的過程。簡單說來,也就是讓孩子有機會去嚐試、去失敗,並從失敗中學習、提升。父母則弱化自我,以便孩子成長得越來越強。
因為父母弱,孩子便強。當父母做減法,孩子才能不斷做加法。
一些父母曾經問我,如何培養孩子在麵對逆境時的韌性。在問這個問題前,你得首先了解,你的孩子有多少機會去嚐試新事物和被允許失敗。當遇到不如意時,情緒波動的孩子往往會下意識地開始哭泣,你能抵抗住孩子的眼淚攻勢,收起自己那顆蠢蠢欲動要越俎代庖的心嗎?培養孩子的天性,除了要了解孩子的個性之外,另一個關鍵是學著當一個不完美,並非超人的父母。
《小康》雜誌2012年8月刊裏,有一篇名為《“香蕉人”的漢語困擾》的報道。記者走訪了很多城市,采訪了很多美籍華人,探尋到底是哪些因素,影響了這個群體去學習並流利掌握父輩的母語——漢語。記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個規律,父母英語水平較好、文化層次較高的移民家庭,子女的漢語水平較差;相反,父母英語不好或文化水平層次不高,子女的漢語反而不錯。在英國倫敦唐人街聚集著很多華人商店,有小型超市、酒樓餐館等。這些店家和夥計都是來自廣東省和福建省的移民。他們絕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更有個別人是以非法途徑來到英國,即使來英國很多年依然不怎麼會英語。但是,他們的“BBC”子女不但說一口正宗的倫敦腔英文,還能說地道的廣東話或閩南語。與身為美國移民的王先生家的不同在於,他們在家裏一直跟子女說漢語。
大量研究表明,事業有成的母親養育的孩子,與那些很普通的母親帶大的孩子相比,往往更缺乏自信,主動性不夠,獲得的成就反而低。這和中國俗語所說的“虎父無犬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截然相反。為了教育好兒子們,我決定弱化自己,將成長的空間讓給家中的小男子漢們。
以下是我的一些具體施行方法:
①玩遊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花大量的時間與他們一起玩各式遊戲,尤其是各種棋類,如象棋和“地產大富翁”。當孩子們還小時,為了不動聲色地“放水”讓他們贏,我還頗費了一番功夫。隨著時間推移,他們逐漸長大,我反而得十倍小心才不至於輸得太過慘烈,竭盡全力才能偶爾翻盤。在孩子們眼中,一切都沒有變,贏媽媽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隻有我才知道其中奧秘。
②回答問題。孩子們對一切都非常好奇,總能冒出各種問題令我應接不暇。從一開始,我就下定決心不做“百科全書式”的完美媽媽。麵對不懂的問題,我都誠實地說“我不懂”,並將這些我們都不懂的問題全部集中在“問題停車站”裏,等我們有時間時,便全神貫注地一一解決。慢慢地,情況發生了變化。當我忍不住想偷懶,想從孩子那裏直接得到答案時,他們反過來會扔給我找答案的工具,讓我自己去找。
③運動。在加拿大長大的我,打曲棍球很有一套,讀大學時是一名優秀的滑雪運動員。當我和先生帶領家中的小男子漢開始接觸滑雪或是溜冰時,我們不得不故意放慢腳步,帶領他們從最簡單的滑道開始,並自然而然地讓他們超越我們。現在,他們已經學會了很多我倆不會的滑雪動作。當我們滑雪時,已經變成孩子們放慢腳步等爸媽了。
④音樂。林家樂隊組建之初,凱文剛上初二,剛開始學習彈吉他。而我和先生已是多年樂隊老搭檔,但為了凱文我們選擇了放慢腳步,陪他一起練習最簡單的歌曲,這樣一來,剛學習打鼓的凱恩也能跟著練習而不會覺得太難。對於喜歡玩音樂的愛好者來說,長時間練習一首基本的簡單曲目是枯燥無味甚至痛苦的,難免令人手癢難耐。我還記得那時,每每排練結束孩子們去玩時,我和先生為了過足癮要額外多奏幾曲。現在,家中孩子的音樂水平都已經超越了我倆,在一次全家一起演奏時,我節拍不穩定,被凱恩糾正了好幾次,而他卻能穩如一個節拍器,節拍非常到位。
⑤家務。當孩子們小的時候,要容忍孩子的龜速和各種笨手笨腳,實在是對父母們的大挑戰。還記得我帶著孩子們一起去雜貨店購物,我總是自己大包小包扛著,讓孩子們壓根就沒有動手幫忙的機會。當我懂得向家中的男人——先生和孩子們尋求幫助後,我終於從苦力中解放出來。現在外出旅行,我隻需管好自己的錢包,把沉重的行李都留給家中的大小男子漢們。這難道不是自我弱化的最好獎勵嗎?
這些建議,適合您嗎?
2.4.10 擁抱我們的軟弱
我的軟弱成為我的優勢
“我不懂為何我要就此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坐在我尊敬的導師麵前,我帶著一絲絕望地說。我的導師有著非凡的成就,擁有多個學位,並踐行著特蕾莎修女的呼籲,在加爾各答照顧病殘人士多年。我也有很多夢想,有很大的抱負,夢想著做一些驚天動地之舉來改變世界。但是成了媽媽的我,在他人眼裏是一個碌碌無為的家庭主婦,空有一肚子的才幹。我不明白為什麼上帝在給予我才能的同時,卻讓我被幾個不守規矩、永遠精力充沛的小男孩捆住,做一些我不擅長也不喜歡的事情。
我那智慧的導師看過很多痛苦,見過世界各種風景,他的話改變了我的後半生:“那些能影響世人的偉人,往往與自身的弱點做不懈的鬥爭,並因此達到目標,而不是憑借自己的優點成功的。”
對於這個觀點,我有一些懷疑。每每想起那些偉大人物,我總會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肯定是憑借自己的天賦和才能做出了偉大事業。為此,我的導師與冥頑不靈的我共享了《聖經》裏的話: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
——《哥林多後書》
這節經文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信條。它使我在麵對自己的弱點時,能夠坦然待之,習慣自我調侃,並最終去欣賞和運用弱點。回首過往時也能謙卑地感恩,為過去曾試圖掩蓋缺點或推諉責任而羞愧。
對弱點的正視使我意識到,人們喜歡親近我並非因為我比他人優秀,而是我願意與他人分享人性的缺點,以及與完美主義、拖延、健忘和自我譴責做鬥爭的經曆。人們非但沒有看不起我,反而與我越發親近,因為他們能看到我的努力,與我共喜樂。展示軟弱讓我變得更真實,不再是一心想成為女超人、給人疏離感的那個人。
記得我第一次在客戶麵前做產品演示時,我要努力克服怯場的心理。那時的我,哪怕麵對幾個人就會感到說話困難。而進行產品演示的時候,大廳裏總是黑壓壓坐好幾百人。塞滿我腦海的技術細節,介紹產品時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讓我緊張到不行。於是,我徹夜站在產品前,整晚無休止地排練演示。但臨上場時,我依舊緊張得渾身發抖。最後,我因為腿抖得太厲害,導致絲襪滑落至腳踝處,我羞得滿麵通紅走下了台。這場失敗的演示會後,我不斷回想每個犯錯的環節,重複那個折磨的過程。後來,我向一位專門傳授公共演講技巧的演講教練去求教。他告訴我,上台前緊張是人之常情,克服緊張的最好辦法就是在台上來回踱步。我嚐試了他的建議,發現他的建議果真有效。在台上來回走動時,我的聲音和大腿都停止了抖動,恢複了正常。在踱步的過程中,我和觀眾之間的距離拉近了,互動也自然地多了起來。觀眾對我的反饋和回應也使我愈發底氣充沛信心十足。
當家庭主婦多年,當我回到講台再次做一些大型演講時,以往的緊張狀態重新附體了。但這次我懂得用老方法來對付緊張。我很驚訝地發現,有些人因此認為我是很有親和力的演講者,因為我不是高高在上地站在講台上講道理,而是從講台上走下來親近他們。這讓我樂開了懷,我的弱點竟變成了特點。
三個兒子的弱點變優勢
接下來,我再說說我的三個孩子分別將自身弱點轉化成特點的故事。
凱文的故事
凱文總是很健忘,運動時忘記帶網球拍,忘記寫家庭作業,忘了時間。他總是對當下的事情非常專注,以至於不能瞻前顧後。在多次提醒無效後,我們學會了一笑置之。麵對他這個缺點,我們甚至開起了玩笑:如果你在晚上將自己的大腦放入冰箱,你會在多久之後才記得大腦還放在冰箱呢?
當凱文所在的學校舉辦“發明大會”時,凱文激動壞了。他決定在發明大會上為克服自己的健忘發明點什麼。他把這個發明取名為“個人提醒係統”,這個係統可以幫助他記住那些不應該忘記的事情。這個難題對他而言,絕對值得攻克。為此,他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到這個對自己有著實質性幫助的發明中,並發動他的朋友們參與試用,廣集各方意見,收集反饋,在各種修改意見的推進下不斷完善。最終,他的發明贏得了二等獎。
所以,凱文利用了自己的弱點,發明出一種對自己對他人都有幫助的新工具。
凱恩的故事
一天晚上,我們全家與其他家庭一起參加社交聚會。宴會桌上擺滿了食物,父母和孩子們都沉浸在歡快的氣氛中。
鄰桌有個男孩口若懸河地向周圍人講解他所知道的東西,聽上去他的腦子裏好像有一本百科全書。而我們桌上,兩位先生和凱恩聊天。我先生從自助餐桌拿了個看起來很好吃的甜點回來,嚐了一口後,他就熱心地向旁邊的朋友推薦。這兩位先生也想嚐嚐,但排隊的長龍讓他們有些猶豫。凱恩立刻站起來去排隊,為全桌每個人拿了一份。
這種事在我們看來不值一提,因為對孩子來說這樣做再尋常不過。但那兩位和凱恩聊天的先生卻大為感動,一直誇獎凱恩是個不尋常的孩子——能自然而然出於習慣去服務他人。
當他們問我們是如何培養了這樣的好孩子時,我們實在記不起任何具體的培養步驟。後來細想,每當我們邀請好友來家做客時,我們總會要求孩子充當主人的角色與客人交流。當健談的凱文對於融入對話絲毫沒有問題時,有些內向的凱恩將我拉到一邊問道:“媽媽,當我沒有問題要問,或者沒有其他事情要說的時候,該怎麼辦呢?當大家沉默時,我不知道要怎麼辦。”我自己也曾有過同樣的問題,我建議他將自己的弱點轉換成優勢。當一位內向的人沒有太多的話說時,他通常對周圍的環境和人觀察得更細心。與其為找話題想破頭,不如利用自己觀察方麵的優勢看看別人需求什麼,讓自己變得貼心周到一點,減少沉默帶來的尷尬。凱恩聽取了我的建議,這個建議也相當切實可行,他終於鬆了一口氣。
在眾人聚會交談的情景下,凱恩已經找準了自己的位置,他甚至沒注意到自己已經成功地將缺點轉換成了優勢。
凱安的故事
凱安做事拖遝,不管是吃飯、刷牙還是練琴、做作業都是如此。在幫助凱安克服拖遝的毛病時,我跟凱安分享了自己小的時候也常因為拖遝而遇到問題:我總是最後一個吃完午飯,很多次老師讓我站在教室門外用完午餐才能進教室睡午覺,結果我常常錯過整個午休;我還記得自己經常在考試時考砸,不是因為不會,而是把太多時間花在前麵的考題上了。
我告訴凱安,我能理解他做事較慢,因為我也是這樣長大的。我也能理解每次都最後一個完成任務所帶來的挫敗感,以及由此引發的焦慮。但我們可以將這個缺點發展成自己的優點。比如,因為我非常注重細節,所以可以保證做事的質量。盡管我到了高中,動作仍然比較慢,但我不會讓速度影響學習的質量。我相信凱安也能做到——隻要他不放棄,每天把速度提高一點。
首先要做的,就是他要接受自己做事較慢的事實,這樣他才不會自暴自棄或對別人的勸告產生反感,並能夠設法處理現階段的壓力和焦慮,保持學習的熱情並不斷進步。而他也確實在一點一滴地改進,甚至能夠自嘲缺點。
因弱點而偉大
下麵是兩個真實的故事,講述了身體有障礙的人如何利用自身弱點,將其轉變為優勢。這些故事激勵了數以萬計的人。
尼克·胡哲(Nick Vujicic)天生沒有四肢。幸運的是他的父母依然非常愛他,他自己也坦然地接受了現實,最終成長為獨一無二的個體。他獲得了大學文憑,成立了公司,與一位愛慕他的漂亮姑娘結了婚,作為一名勵誌演說家,他在世界享有盛名。他的著名語錄有:
上帝在我生命中有個計劃,通過我的故事給他人希望。
人生最可悲的並非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希望及目標!人們經常埋怨什麼也做不來,但如果我們隻記掛著想擁有或欠缺的東西,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那根本改變不了問題!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度。
人生的遭遇難以控製,有些事情不是你的錯,也不是你可以阻止的。你能選擇的不是放棄,而是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生活。
你不能放棄夢想,但是可以改變方向,因為你不知道在人生的拐角處會遇到什麼。
即使是我生命中最糟糕的事情,對於別人依然有著非凡的意義。
沒手,沒腳,沒煩惱。
如果你失敗了,再站起來。
如果發現自己不能創造奇跡,那就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奇跡。
態度決定高度。
失敗不可怕,要繼續嚐試。
我熱愛我的生活,沒什麼可以阻擋我,但是我時時刻刻都快樂嗎?不,我也會傷心,我有時候也會哭,那倒並不是因為我沒有手腳,這倒容易接受,我是擔心如果我愛的人受了傷,我卻什麼也不能做,這會讓我感到十分痛苦。
我仍熱愛生活,因為我對生存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