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小兒科醫生用來幫助孩子識別情緒的圖。
還可以利用手機或網絡上的表情符號來協助孩子用非語言的方式來認識和表達內心的情感。
當孩子可以用言語表達時,我們就可以用情緒詞彙來幫助他們梳理情緒了。
這些詞彙包括:灰心、失望、焦慮、懼怕、無聊、傷心、絕望、無奈、挫敗、憤怒、仇恨、挫折、嫉妒、懷疑、尷尬、愧疚、羞愧、絕望、迷茫、難耐、難忍、恐懼、害怕、驚心、焦急、焦慮、急躁、煩躁、擔心、鬱悶、擔憂、煩惱、孤獨、寂寞、枯燥……
梳理過後,確認孩子心裏的真實感受,他是覺得沒被接納、愛、理解、聆聽、尊重、重視……或者他覺得被錯怪、誤會、忽略、拒絕……
明確了孩子的情緒,然後才能接納和了解,分析來源並適當處理。
情緒的存在是一個事實。當我們否定或不認可孩子的情緒,孩子就隻能壓抑。當孩子知道他的情緒是被完全接納的,他就更願意去學習如何梳理和管理他的情緒。如果孩子能夠在家裏有培養情商的機會,他就會為自己、同學、朋友、老師、同事、老板和未來家庭的祝福。
學會遵守規則
在孩子們上幼兒園的階段,我們家的門口貼了一個“我們家的遊戲規則”。每當孩子們邀請朋友、鄰居們過來一起玩,在門口脫鞋以前,我會蹲下來看著孩子們的眼睛,歡迎他們來到我家,也同時跟他們分享來到我們家會有什麼樣的“遊戲規則”。這可以讓他們及其父母知道在這裏玩耍是安全的,因為要是有事情發生,大家知道我會如何處理。同時,孩子們也知道,來我們家做客,我會對他們的行為有所期待。因為通常孩子們有不同的家庭背景,難免會有衝突。遊戲規則,其實是一個長期友誼的擔保,因為有公正才有長期結交的可能。到今天,雖然離開美國多年,孩子們還一直跟幾個幼兒園時認識的好朋友保持聯絡。要是學校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幫父母訓練孩子適應群體互動的規則,父母可以找幾個跟自己有同樣價值觀的家庭,每周約幾次讓孩子們一起玩耍,然後父母們互相協助來訓練孩子學會如何一起遵守規則。
為了幫助孩子們建立良好的群體生活習慣,可以找幾個認同這個規則的家庭,每周在固定時間讓同年齡的孩子在這個規則的製約下一起玩耍。有幾次我們因為孩子沒有遵守主人家的規矩,心甘情願地帶自己的孩子離開了朋友家。
我們家的遊戲規則
客人:
①作為客人的小朋友要玩一個玩具以前,需要先獲得主人的允許,也需要等到主人把這個玩具遞到手裏,不能主動去搶。沒有遵守的後果是玩具被沒收,但5分鍾以後可以再次禮貌地要求。
②不隨便打開已關的門、櫃子或拉開抽屜。要是想進任何房間,需要先獲得主人的允許。不遵守的話,主人有權要求客人提早離開,安排下次再來。
③在離開之前,需要在借用玩具之前約定歸還的時間。無論是借出者還是借用者都必須遵守約定期限,以講信用。
④準時在約定時間以前歸還玩具。
主人:
①在客人還沒到達以前,把不願意分享的物品收拾起來。預備一些樂意跟客人分享的玩具等候客人。
②當客人要求使用一個物品的時候,樂意分享已經預備好的東西。
③幫助父母準備點心和茶水來招待客人。
2.2.3 合作精神
合作實現突破
在一次培訓上,有一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個人死後,遇見一位天使,天使問他是否願意經曆一次天堂和地獄之旅。征得他的同意後,天使就把他帶進一間大房子,說這裏是地獄。房間裏麵的每個人都靠著牆壁坐著。在房子中央是一個大餐桌,上麵被各種珍饈美味堆得滿滿的。不過,每個人都被一條不可跨越的鴻溝與桌子隔開。每個人手裏都拿著一把長長的勺子,可以抵達桌子的任何位置,舀起桌上任何一種美味。然而,由於勺子太長,沒有人能把吃的送到自己嘴裏去,結果,在這房子裏的每個人都忍受著饑餓而無法得到食物的折磨。這人看後很不安,就要求看看天堂是什麼樣子。
天使就把他帶到另一間房子,看上去和原先那間一模一樣。這個人大惑不解,就問天使是不是誤把自己帶回原來那個房間了。天使告訴他,這確實就是天堂。他注意到這裏的最大區別就是:每個人都樂不可支地幫助別人吃到他們想從桌上吃到的東西,每個人都替別人舀起想吃的食物。這個餐桌邊剛好還可以坐一個人,這個人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要加入到他們中間去。
天堂和地獄的區別就在於能否合作。
在MIT,所有一年級的學生必須住在校園的集體宿舍裏,以便更好地融入其中。MIT不像別的學院那樣按照專業或興趣劃分宿舍,而是鼓勵人們互相交融。學校宿舍的設計使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生彼此相鄰地生活在一起:配有沙發和大工作桌的小休閑室散布於宿舍和校園的各個地方,緊鄰著這些小休閑室的是銷售零食、點心的咖啡館和商店,以便這些學生去閑逛,泡在一起聊天或用功學習。我記得當時作為一個一年級學生,最艱難的事就是找到足夠的時間來睡覺,這不是因為我有太多的作業要做,而是因為我一直忙於認識那些充滿魅力的人。我總是和一個來自希臘的化學專業的學生、一個來自牙買加的金融專業的學生以及一個來自委內瑞拉的數學專業的學生聊到淩晨5點才睡覺。因為學校要求每一個大學生都必須加入一項由一位教授指導的研究項目,我就要去發現和了解大家正在努力進行的各種項目,以及正在他們頭腦裏醞釀的各種想法。
MIT提倡開放哲學,體現之一就是開放課件活動。在開放課件活動中,無論身處世界上什麼地方,任何人都可以通過下載,免費在線獲得MIT 90%的大學生課程及作業。這一開放活動的結果不是老師和學生的創意被剽竊,而是大量的看法得以交流。不同領域之間的通力合作已經成為學院生活的正常狀態。
我曾讀到一篇關於安吉拉·貝爾切教授的文章,她的工作需要她把自身掌握的知識和來自看似不相關領域(如生物學、電子工程學和納米技術)的專業技術結合起來。她能夠做到這些,是因為她和那些研究其他領域的人們生活在一起從而相互影響。
我自己的大學研究項目就是我的教授(他研究的領域是液體力學)和一個來自哈佛醫學院的泌尿學教授之間合作的結果。具體來說,就是提出一個關於排尿過程的理論模型,以使我們設計出幫助失去膀胱控製力的患者的一些裝置。
同樣,遠在納米技術這個詞流行之前,我就聽說迷你機器人正在設計過程中,而且在機械工程師、醫生和電子工程師之間成立了一個合作項目組,要把這些迷你機器人注射到血脈中去檢測和攻擊癌細胞,並在其工作完成後自我銷毀,通過尿液排出人體。
假如每個人隻守在他們狹窄的專業領域,試圖做到最好,而不花一些看似無用的時間和其他人交談,了解他們在其領域正在做什麼,就很難取得突破性進展。現在很多在科學上的重要創新突破都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礎上的。舉例來說,人類基因組工程就是一次世界範圍的合作,繪製人類基因,並在線出版繪製結果,與全世界的科學團體分享,如此,新的醫學突破才有可能以更快的速度得到推進。致力於腦科學的保羅·愛倫研究所也將其繪製人類大腦的全部研究成果在線出版,和全世界的人分享,這樣,更多的人類大腦研究才能繼續做下去。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自由自在地和其他人分享和交換想法,努力取得更偉大的突破,超越個體競爭,實現通力合作,我們才能變得真正富有競爭力。
當我看著那些被MIT錄取的學生檔案時,我發現他們有一些明顯的共同特征,就是不僅天資聰穎,而且也是很好的合作者。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提到這樣的經曆:他們在團隊中處於領導者的位置,盡力做好一切,但是他們同時也學會了授權、分享和信任,最終成為更好的領袖。另一些人,則把他們的成功歸功於老師、導師和同學,這些人幫助他們在研究或競爭中,變得出類拔萃。
樂於分享而不是以支付高額費用保護知識產權的真正好榜樣就是奧迪公司。與海外其他汽車製造廠家(他們既想從中國龐大的潛在市場中獲利,又擔心多年研究和發展的成果外泄)形成強烈對比,奧迪公司決定在中國建工廠。他們不像別的公司那樣,隻在這裏製造落伍的或被淘汰的車型,而是決定在中國生產最新的設計成果。結果,他們的設計和技術不但沒有被剽竊,而且獲得了當地政府的好感,這使得他們得以比其他公司提前進入中國市場,同時也獲得了消費者的信任。這些消費者在選擇豪華車時偏愛購買奧迪車,不管它們是在中國製造的還是進口的。過去的幾十年來,奧迪在中國始終是市場領導者。
關係可以是獨立的,也可以是彼此依賴的或互助的。隻有互助的關係是被視為健康的。
以做家庭作業為例,一個人不必和任何人一起合作就能完成他的家庭作業,讓自己獨立。他也可能決定同一個朋友合作,他做全部英語作業而另一人做全部數學作業,然後他們可以互相抄寫。結果考試時他們不能在他們互相抄寫的科目上考好,因為他們沒有花時間在那些科目上用功。健康的模式應該是這對朋友決定一起用功,討論並解決他們所有的作業。這一過程可能要花費大量時間,因為很多時間要消耗在討論上,也許還要消耗在爭論不同的觀點、針對某一特殊問題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法上。然而,這樣做最終的結果是兩個人都在解決問題上獲得更深刻的理解,而這是他們隻靠自己所不能達到的。對參與者而言,比得到更高的考試成績更寶貴的是合作經驗,因為他們可以通過別人的看法獲得對一個科目的更深刻理解。
在西方教育體係裏,這種通力合作現象大量存在,隨處可見。
合作的好壞
我兒子曾經和兩個搭檔一起做一個數學項目,他們要就測量和計算覆蓋人體的皮膚表麵積的六種方法寫一篇報告。雖然網上已有一些計算公式,但這個小組必須要提出自己的方法,要對小組成員之一的身體做一次實際的測量,然後加以計算,而且要就每種方法的誤差幅度在報告中做出一些結論,以決定哪種測量方法是最佳的,並列出做出這些結論的若幹標準及選擇這種方法的若幹理由。有些方法能迅速得出近似值,其他方法雖然麻煩,卻可以得到更精確的結果。根據不同的目的,人們選擇不同的方法。
我記得這個項目完成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我看到兒子和他的隊友爭吵,他們在選擇哪種方法、如何進行測量,以及如何進行計算等問題上發生分歧。不過,在爭吵過程中,他們學會了欣賞別人的觀點,並對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兒子的報告詳細地反映出其測量的複雜性和過程性,因為最後被選出的方法與其說是一個,不如說是兩個,這全看怎麼運用。一個報告提供兩個答案,而不隻是一個答案,在以考試為導向的體製裏,這可能會因其含糊而引起麻煩,但它更準確地反映了真實的生活。因為在真實生活中,含糊多於規範,而堅持所謂“正確答案”的人可能是個更頑固執拗、不懂得合作的人,因而對新觀念也不夠開放。
團隊競爭是在一個競爭環境中培養合作精神的最好方式。不管是樂隊演出比賽、機器人製作比賽、發明比賽,還是足球隊之間的比賽,隻要我們的孩子有機會在一個競爭環境中和其他隊友一起工作,作為一個團隊成員,他就會學到極有價值的合作技能。不過,為了學好這些技能,優秀的教練和指導員是必不可少的。
(1)好的合作的特征
①認為別人比自己好,總是能誠懇接受各種教導、建議和團隊其他成員的意見,認為沒有什麼主意是壞主意。
②欣賞自己的隊友,並用言行表達出欣賞。
③總是在尋求雙贏的局麵,信心建立在團隊一起工作的基礎上,而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努力。
④了解每個成員的優勢和弱點,也知道彼此如何配合以互補,不擔心別人的努力搶了自己的工作。
⑤對團隊正從事的項目的興趣既真誠又熱烈,並發揮自己最好的狀態和注意力。
⑥樂於和其他人分享榮譽,同樣也分擔過錯,而不是試圖把這一切都攬在自己身上。
⑦一個好的團隊通常都有一個好的領袖,他激發每個成員盡其所能地發揮,鼓勵那些不像其他人那樣有天賦或受到關注的人,幫助每個人做出最好的努力。好的領袖還充當團隊的主人,一旦出錯就主動承受責任。
(2)壞的合作的特征
①抱怨的、消極的、嘀嘀咕咕表示不滿的態度會傷害團隊。
②想迅速躥升為“明星”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做法,會破壞團隊的凝聚力。
③團隊成員之間的競爭將破壞團隊內部的信賴和友情,因為關注點不在於一起工作以擊敗另一個團隊,而是致力於彼此之間的對抗。
④“不惜一切代價獲勝”的思想會使一個團隊的道德完整性分崩離析,也不會促進公平競爭。一旦一門心思全放在獲勝上,而不是把整個過程當成學習機會,那麼,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