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還是一個小學生時,我便從中國台灣遠渡到加拿大,開始了我艱難的異國生活,在那段適應期裏我遇到了一些困難,分享這些經曆希望能給準備留學的學生朋友們一些參考。
文化衝擊
在中國台灣時,我和外界接觸很少,大部分時間都在準備功課。來到加拿大後,我驚訝地發現我一下擁有很多空餘時間。最初,我對這種作業少得可憐的狀態很是欣喜,新環境裏所碰見的趣事也讓我很興奮。但是沒過多久,我就打心眼裏覺得我來錯了地方。大家交流的方式不同,玩的遊戲不同,就連看的電視節目都不同。我容易害羞,本就不懂得主動挑起話題,而這個時候,我發現連話題都找不到了!
思鄉病
歸屬感的缺失,讓我開始想家,想念一切我熟悉的事物。我忘卻了記憶中所有的不快,出現在腦海的全是那些關於家鄉的美好回憶,新世界中的新事物卻讓我感覺麻木。
陌生的語言環境
在中國我可以理解每個人說的話,並不假思索地回答。當我身在加拿大,語言卻成為了挑戰,讓我常常有種挫敗感,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幾年後,當我熟練掌握了他們的語言,我還是聽不懂他們的笑話,哪怕我理解了字麵意思,卻還是無法理解他們的幽默和看待問題的角度。假如被排擠是可悲的話,那因為笑話而無法融入別人的世界是更大的悲劇。
溝通方式的不同
在家鄉的班級裏,每一位同班同學都是朋友。然而,在加拿大,友誼基於共同的興趣和教室外的聯係。在我轉入的學校裏,固定的友誼圈已經形成,班上的女孩子們通過共享“內部笑話”和用特定的方式聊天,將新來的人排除在外。並且,傳統的中國人總是習慣回避有可能存在的衝突,因此我很少站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習慣與他人對抗,也不習慣太過直接的溝通方式,同時盡力對事不對人。然而在加拿大,老師期待我們能提出問題,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
種族歧視
初到多倫多時,每天都會有一個男孩在學校大門口“歡迎”我,他嘲笑我的衣服、我的口音、我的書包。每次我經過走廊的時候,他和朋友們會叫我“中國妞”之類的帶有種族歧視的綽號。然而,我最深刻的記憶是一節科學課,那年我作為一個新移民在加拿大上六年級。課堂上老師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裝有酵母和糖的瓶子。當她把水放進瓶子裏,用一個氣球蓋住頂部後,裏麵開始充氣。我之前在家鄉的學校已經做過這個實驗,所以當老師問起裏麵是什麼氣體的時候,我馬上舉起了手。然而站起來之後,我才發現我不知道如何用英文表達二氧化碳,所以我的答案是“空氣”。老師不但沒有對羞澀的我開口參與回答問題給予獎勵,還叫了一個智力有障礙的女孩子來回答問題,當然那個女孩子也沒答對。於是,老師把我們叫到教室前,然後告訴整個班級,不要像這兩個人一樣,給出一些愚蠢的答案。整個教室的學生都笑了。在他們的腦海中,“移民”和“智障”永遠生動地聯係在一起。那一片笑聲奪走了我的勇氣,取而代之的是羞辱填滿了我的內心。在此後的高中歲月裏,我再也沒有舉起手來回答問題。選擇工科的專業可能也是在潛意識中為了避免開口說話。我用了很多年才走出了那個陰影。諷刺的是,我現在經常在一大群人麵前講話,而且很享受這種感覺。
為了排解身處異鄉所帶來的孤獨,很多獨在異鄉的孩子開始屈服於幫派、毒品,或沉迷於性體驗。那些在異鄉的孩子渴望找到歸屬感,而這些物品能給他們帶來暫時的滿足體驗。但滿足之後,卻是更為無盡的困惑和空虛。因此,父母或教育者需要引導學生們,如果想要找到真正被接納、被認可的歸屬感,應當考慮加入一些友善的、有共同利益基礎的團體,從中獲取幫助。同樣,學生們也需要意識到,沒有經過自我審視而過早陷入男女關係中,最終隻能導致兩人陷入困惑不清的糾纏。你希望能從伴侶身上找到認同、自我價值甚至是前進的方向,但兩個迷茫的人最終隻能得到困惑和失落。
對於來到異國他鄉的學生來說,所有的挑戰首先來源於所遷移到的城市或地區。有些地區可能已經擁有了很多中國人,看似可以減輕適應的難度,但問題是,這將使你更難掌握英語,融入主流文化;有些地區隻有少量中國人,這就意味著學生在初期的適應過程中,自我調適將會異常艱辛。
對於如何讓初到異國他鄉的適應過程變得容易些,我對準備留學的學生們有一些建議:
交一個朋友
要想找到好朋友,首先你自己要成為一個別人眼中的好朋友。你可以列一個清單,看看自己有趣的地方在哪裏,又是什麼讓別人不願意接近你。你最愛的食物是什麼?你的興趣是什麼,電影、音樂、讀書,還是玩遊戲?……做好介紹自己的準備。如果你是個有趣的人,要學會與別人分享這種有趣,這會讓別人比較容易衝破文化或語言的障礙去了解你。如果你覺得自己很悶,就去找一些別致的東西,比如說關於你的家庭、你的城市、你的國家、你的文化,這些可以讓你變得與眾不同,可以讓一個對中國知之不多的人覺得你十分有趣。離開中國前,記得要帶一些有意思的手工藝品和一些關於你的家鄉的資料,你能與別人分享的東西越多,你就會變得越有意思。這將使你能更容易得到一份新的友誼。
參加一個活動
最快融入集體的方法就是和別人一起做一些事情。你們可以在一起討論策劃,再齊心協力將其付諸行動,事後你們還可以交流感受。最後,如果你們都喜歡這次活動,它就會成為你建立新朋友圈子的基石。
幫助別人
給別人服務會讓自己最好的一麵顯露,比起那些隻是一起找樂子的人,它能更深地加強每個成員之間的聯係和情感。
參加一個有活動的團體
每個地區都會有充滿活力的社團,讓年輕人有地方可以見麵聚會。在你家的附近找到一個這樣的中心,你可以參加課程、工作坊、講座,不要拒絕參加鄰裏之間的互動聯係。
保持聯係
不要忽略你在國內的老朋友,不要讓新朋友取代他們。朋友就像酒,越久越香醇,讓他們知道你在異國的新際遇,通過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軟件與他們保持聯係吧。
不要妥協
當你麵對一個你覺得值得斟酌的狀況時,不要因為想討好朋友而去妥協。好朋友會尊重你,不會勉強你去放棄自己的原則。如果他們要你妥協,他們就不是你的好朋友,別浪費時間跟他們在一起。
相信自己
不用懷疑,你就是獨一無二的,你是值得被珍愛的。不要為了讓別人接受自己而將自己變成另外一個人,到頭來你不會產生被接納感,反而會變得鬱鬱寡歡。找一些懂得欣賞你的朋友,而不是讓你去服從他們的標準。
不要放棄
任何時候,當你感到氣餒時,想想蝴蝶的故事。查爾斯·科文(Charles Cowan)女士說她曾看見過一隻蝴蝶在艱難地掙紮,想從蛹中出來。她對這隻蝴蝶產生了同情,於是她把那個小洞剪開想減輕蝴蝶的痛苦。但令她驚訝的是,蝴蝶死了!沒有經曆過艱難的破蛹過程,這隻蝴蝶便無法擁有振翅飛翔的力量。同樣,生命中的艱難困苦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好更堅強。我的孩子常用這句話來自勉:“沒能殺死你的東西,會讓你變得更強。”困難能無限豐盈人的內在力量,讓你擁有最終破繭成蝶的璀璨。
出國留學從來不是一件容易事,但絕對會讓你收獲頗豐。如果你已經決定揚帆遠航,記得做好最壞的打算,這樣你才能更好地體味沿途的驚喜還有快樂,特別是這一路上你對自己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