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豐盈心態麵對焦躁的世界(2)(2 / 3)

幾乎與此同時,我來到了加拿大。我和家裏的兩個妹妹是學校裏僅有的華人。學校裏的孩子經常辱罵我們,嘲笑我們的口音。我們不願被別人取笑,因此,在之後的兩年內,我們努力學習英語,進步相當快,到最後三個人都能說一口不帶口音的地道英語。周圍的人對我們掌握英語的速度很吃驚。

數年之後,很多中國人湧入了北美。許多移民得知我們的成功經曆及被MIT錄取之後,便刻意搬進我們的學區,盼望他們的孩子也能像我們一樣成功。如今,在溫哥華我的母校裏,超過九成的學生以漢語為母語。許多華人學生即使在學校學了五六年,還是幾乎不會說英語。記得我母親的鄰居阿姨們,經常搖頭抱怨她們的孩子學的是“啞巴英語”,他們要麼對英語沒什麼興趣,要麼覺得英語艱深難懂。她們想知道為何我的英語學得又快又好,而她們的孩子卻無法做到。為千也被問過類似的問題。

其實,英語學得好不好,與智力或能力無關,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個人“沉浸”的程度,即是否讓自己完全處在英語的環境中。而這正是一個人學習新語言時應考慮的首要因素。

多年之後,我們夫妻倆帶著三個孩子來到了北京。因為我們以往在家都用英語交流,所以孩子們幾乎沒有漢語基礎。我們仔細研究了北京所有國際學校的語文教學大綱,從中選擇了最好的一所,讓孩子們入校學習。我們想,這樣的學校一定能讓孩子受到最好的漢語教育。此時,我的大兒子正好與留學加拿大時的我年齡相仿,他入學後的頭一個月裏,我們沮喪地發現,兒子所在的漢語初級班裏,許多同學已經在該班學習了六年多的時間,然而他們的漢語水平仍然很有限,即使說“我家有五口人”“我要買漢堡包”這樣的句子都稍顯困難。我們也結識了一些鄰居。這些鄰居的孩子雖然生在北京,卻隻能說一些簡單的漢語詞句。根據我和先生以前學習新語言的經驗,我們決定讓孩子們離開國際學校,進入北京的當地中學就讀,讓他們完全進入純中文的環境中。我們的決定遭到了不少外國朋友的反對,他們認為當地中學的教育氛圍太緊張了。然而,兩年之後,當朋友們得知我們的孩子已能熟練地讀說漢語時,都很吃驚。這就是“沉浸式”語言教育的結果。

孩子對新語言的“沉浸”究竟到何種程度學習效率才能達到最高,我無法給出具體的指標。不過我能確信的是,假如孩子來到新的語言環境,可是就讀學校裏絕大多數同學都與他說著相同的母語,而孩子隻與這些同學成為朋友,那麼他就沒有沉浸於新語言環境裏的機會了。

我的二兒子凱恩在當地純漢語環境的學校學習六年之後,我們又讓他重新進入國際學校就讀。雖然缺失了六年的純英語教學環境,但凱恩迅速趕上並超越了同學們的英語成績。可同年級有些同樣從當地漢語環境學校轉來的學生,在學習英語上麵卻遇到了較大的困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因為凱恩知道,為了使自己重新適應英語教學,他就必須疏遠本地的中國朋友,結識新的以英語為母語的朋友,抓住一切可運用英語的機會。而那些從當地學校轉來的中國同學雖然麵臨著新環境和新語言帶來的巨大壓力,但他們仍舊待在原來的朋友圈子裏,隻用漢語交流。這些學生除了上課之外,幾乎不使用英語,彼此之間也是用同樣水平的英語相互幫助完成作業。因此,即使是待在說英語、用英語的環境裏,他們仍像是被一個無形的“漢語泡泡”籠罩著,與周圍的英語氛圍隔絕。倘若這些同學在之後的學習生活裏,依舊待在以漢語為主的社交圈子中,不做改變,那他們在三年後畢業時,英語水平能取得多大進步,就令人擔心了。

影響語言學習的第二個因素就是運用的情況。我上學的時候,學習了四年的法語和西班牙語,兩年的德語和拉丁語。由於我記性好,所以這些課程我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可如今,這些外語我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因為在之後的生活裏我沒有機會運用它們。

在兒子就讀的當地學校裏,有些英語考分很高的學生,他們有時會給同學們分享學習英語的秘訣。而這些取得高分的秘訣大多數都是圍繞著刻苦學習、記憶方法、學習習慣、正確的心態等。這些秘訣可能對英語考高分有利。但是我敢說,假如那些學生沒有機會運用這些英語知識,那麼幾年之後,他們就記不住什麼了。正因如此,我才堅決反對凱安單獨背記單詞。在凱安就讀北京當地一所學校的雙語部時,我鼓勵他多閱讀英語故事,因為我希望他會應用所學的知識。凱安在閱讀的過程中,根據上下文內容記住新單詞時,才是真正掌握了該單詞並能學以致用。缺乏語境的單詞記憶無法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當凱文和凱恩開始閱讀諸如《神奇樹屋》之類的探險小說時,他倆的英語能力獲得了長足進步。小說裏的故事引人入勝,吸引他們專心閱讀。這個辦法不僅增進了孩子對英語的興趣,而且也提升了他們的英語能力。

語言是跟人的關係走的。要是我跟甲講英語,和乙講漢語,和丙講法語,那麼我以後一定會使用這些語言跟他們溝通,因為語言是人與人心靈溝通的工具。影響語言學習的第三點要素就是,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所以,學習語言一定要在人際交流中進行。盡管漢語是凱安的第一語言,可他總願與我用英語交流,即便有時覺得用英語表達會有困難也依然如此。

大學畢業後的夏天,我去了伊斯坦布爾,結識了一群伊朗朋友。整個夏天,我都和這些朋友待在一起。在與他們共處的兩個月時間裏,我學著說他們的母語——波斯語。過了好些年,我在加拿大偶遇了其中一位朋友。令我驚異的是,我仍然能夠用波斯語與他交流。我學習波斯語的時間很短,而且已經多年未用,我卻依然能記住那些詞句。而之前學習的法語、西班牙語、德語和拉丁語,我之所以沒能真正掌握,是因為沒有相應的語境來運用這些語言。就如愛上中國姑娘的外國小夥,你會發現他漢語的進步幾乎是飛速的。

以上是三個我認為會影響語言學習的因素:沉浸的程度、使用的機會、交流的語境。所以,為孩子選擇留學的環境至關重要。無論你是和孩子一同移民,還是打發他們獨自留學,做父母的都需要事先了解孩子即將投入的生活、學習環境、朋友圈,了解孩子的興趣所在以及孩子追尋興趣點所要用到的語言。下麵是一些可能會出現的情況,你會如何選擇呢?

a.讓孩子暑假去美國,與說漢語的表兄弟姐妹同住,借以學習英語,還是讓他寄宿在本地說英語的家庭中學習英語?

b.移居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某個城市時,會看到很多華人的城區,其中華人的餐館、商店和超市比比皆是。在那裏,你幾乎不需要做什麼調整就可融入當地社會,因為周圍的環境與國內沒什麼差別。這些城市裏麵也有另一些城區,在那裏絕大多數都是不懂漢語的居民,在那裏也很難買到你慣常烹飪所需的食物,而且遇到難題時,不是輕而易舉就可解決的。你會選擇哪種城區居住呢?

c.為孩子選擇留學的學校時,一類學區是中國學生占大多數的學區,在那裏,孩子不需要學太多的英語就可以活得很自在;另一類是一般的公立學校,在那裏,中國人或亞洲人都為數甚少。

學英語,並不隻是記住英語詞句、明白其中的含義這麼簡單的事,英語學習還要了解英語文化、人際關係、地區差異性等。在日趨國際化的今天,孩子們在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裏需要經常運用英語,因此如何幫助孩子學好英語值得我們認真地探討。

1.7 做最壞的打算去留學

無論在什麼年齡出國留學,學生都會麵臨一些新的挑戰。大多數留學中介公司或者留學講座都會把在國外的求學過程描述得精彩非凡,卻略過適應過程的艱難。這對於那些正準備融入一個全新的語言和文化環境的學生來說是一種誤導。當出國留學的好處已經顯而易見時,我們更不該繞開留學可能帶來的困擾,學生們才不至於在經曆過所有的麻煩和挫折後,再回過頭來質問父母當時為什麼不做更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