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般意義上講,集中注意力一心一意地做事是有道理的,而注意力的集中和注意力的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相互矛盾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需要在同一時間裏做好幾件事情,需要同時注意多個方麵,特別是在處理一些較為複雜的事情時,比如,做飯、開車、彈琴等,都需要人們將注意力合理分配,否則就會手忙腳亂、無所適從。就連孩子的學習也不例外,同樣需要他分配好自己的注意力。
就拿孩子上課聽講這件事情來說吧,他需要一邊聽老師講課,一邊記筆記,還要進行思考,隻聽講,不思考,或是不記筆記,都是不合適的,都會影響到他聽課的效果。所以,孩子就有必要學會“一心二用”,甚至“一心三用”,學會分配好自己的注意力,這樣才既能聽好老師所講的內容,又能適時地進行思考,並做好筆記了。
其實,近年來有研究表明,孩子可以同時將注意力集中到2~3件事情上。這說明,對於一個頭腦和身體都正常的孩子來說,“一心”是可以“二用”或者“三用”的。
而且,孩子分配好注意力,也是他能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去做事的需要。隻有他將注意力分配好了,才能更專注地去做事情。比如,當他彈琴時,他需要盯著琴譜,需要聽著自己所彈的琴音,還需要腳踩著踏板,並要用大腦分析、判斷節奏。當他將注意力合理地分配到這幾件事情上時,他就能更好地彈琴了。
此外,對於孩子來說,如果他能將自己的注意力分配好,就不但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去做事,提高自己的反應速度,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和記憶力,還可以更富於創造性。
因此,我們在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時,也要教他學會分配好自己的注意力。
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合理分配注意力
我們可以將對孩子分配注意力的訓練融入日常生活中。比如,我們可以建議孩子邊散步邊背課文、邊做家務邊聽英語錄音、邊吃美食邊欣賞美妙的音樂……在自然的、日複一日的訓練中,孩子對注意力的分配能力就會逐漸提高。
根據孩子的年齡,分階段進行“一心二用”訓練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且,注意力的“分配”和“集中”一樣,並不是人天生的能力,而是在後天培養出來的。可見,我們在孩子小時候教他學會分配注意力是十分關鍵的。為此,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分階段、由淺入深地對孩子進行“一心二用”的訓練,以培養他對注意力的分配能力。
比如,我們可以讓3歲以前的孩子一邊聽音樂一邊拍手,或是一邊聽我們唱兒歌一邊跳舞;可以讓3~6歲的孩子一邊背誦兒歌一邊玩玩具,或是一邊畫畫一邊編故事;還可以讓已經上學了的孩子一邊走路上學一邊背唐詩,或是一邊玩耍一邊進行英語會話……
不過,不論是處於什麼年齡段的孩子,對他進行注意力分配訓練時,我們都不要強迫他,或是指責他,一定要讓這種訓練在輕鬆、自然、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否則,很可能會適得其反,讓孩子不願意配合我們的訓練,不願意將他的注意力分配出去。
讓孩子同時做的事情不能過於複雜、陌生
我們在讓孩子學習“一心二用”時,一定要明白,並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同時進行,比如,邊吃飯邊看電視就不利於孩子的消化;邊寫作邊玩耍就會讓他無法按時完成作業;邊說話邊吃東西就會使他口齒不清,等等。
而且,我們也不能讓孩子同時進行過於複雜、陌生的兩件事情,而是應該選擇一些他比較熟悉,做起來也比較輕鬆的事情讓他來做。否則,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會很累,也會感到茫然,而且很可能會分配不好注意力,結果導致兩件事情都做不好。
所以,我們在對孩子進行分配注意力的訓練時,一定要選擇那些合適的、可以同時進行的事情讓他去做,而且,至少要有一件事情是孩子比較熟悉、比較簡單的,這樣,他才會有可能分配好注意力,將兩件事情都做好。
告訴孩子,“一心二用”要看情況、看場合
我們在教孩子學習分配注意力時,一定要告訴孩子,他的“一心二用”一定要看情況、看場合,在那些嚴肅的場合裏,如升旗時、開全校大會時,最好不要“一心二用”,一定要保持嚴謹、專注的作風。否則,很可能會做出破壞紀律、影響他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