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把握與孩子溝通的尺度,孩子才肯聽(1)(3 / 3)

父母在傾聽孩子說話的時候要肯花時間、有耐性,做個有修養的聽眾,“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用心走進孩子的世界,積極發現孩子的優點,然後對孩子的優點進行發自內心的讚揚。鼓勵孩子,嚐試著不去批評孩子,隻要父母耐心地這樣去做,了解關懷孩子,孩子就會很樂意和父母在一起,如此,擁有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並非夢想,孩子也能順利邁向成功之路。

孩子開始哭或發脾氣時,很重要的一點是父母要和藹持續地傾聽,親切地留在孩子身邊,溫和地撫摩或摟住他,講幾句關心的話,但不要多。例如,“再多告訴我一些”“我愛你”“發生這樣的事我很難過”。假如你在此時說話說得太多,你就會在這種“交流”中淩駕於孩子之上,不能傾聽孩子的話。如果你能聽聽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企圖“糾正”他,那麼孩子會深深地感受到你的關心。

當孩子感到緊張或孤獨時,他可能“製造”一個情況,以使父母不得不對他的行為給予限製。一旦父母定出合理的限製,孩子就會乘機哭鬧發脾氣,從而消除他感受到的緊張。假如此時父母能給孩子幾句使他安心的話並耐心傾聽他,他就能擺脫惡劣的心境,變得情緒放鬆、明白事理,接受父母製定的限製。不過,如果孩子身上已積累了大量的不安、憤怒或不信任感,那麼他就得經過若幹場哭鬧才能消除掉足夠多的情緒積累,從而意識到父母是愛他的。

許多父母發現,傾聽孩子哭泣或發脾氣而不是要求他“恢複正常”的做法,實際上要比試圖控製並轉移他的注意力或強迫他舉止溫順有禮更容易,也更有益處。孩子哭泣和發脾氣的時候會感到自己的世界已經崩潰,此時你向他傳遞你的愛能達到最佳效果。當你留在他身邊,不提任何要求,他遲早會修整好自己的世界,而你對他的關懷會成為這個世界中充滿活力的一部分。

定期地給孩子“專門時間”傾訴,意味著你開始尊重孩子的判斷力,開始傾聽他急於擺脫的緊張及其他感受。開始“傾聽”幾乎對於所有的父母都非常困難,因為我們現在學著要給予孩子們的關懷與“傾聽”,我們大多數成年人自己都不曾享受過。在這陌生的領域中,我們會感到不舒服,但是,孩子的反應就是我們的向導。每一次耐心地傾聽他們的傾訴,每一次充滿探索或笑聲的“專門時間”,都會說明:我們尋求的與孩子之間的愛和信任正在得到加強。

父母心語

如果在孩子情緒最糟時你在傾聽、關切他,他會深深地體會到你對他的愛。

和孩子溝通,講究方式很重要

注意和孩子說話的語氣

孩子興衝衝地跑回家:“媽媽,我想把在學校發生的所有事告訴你!”

媽媽:“你說,你說,媽媽聽著呢!”

孩子:“我們班的小帥又把新來的女老師氣哭了。”

媽媽:“噢!”

孩子:“小明和強子打架被老師罰站了。”

媽媽:“噢!”一邊說,一邊還在廚房裏不停地忙碌著。

孩子繼續:“我們要發新書了!”

媽媽:“知道了!”

孩子有點不耐煩:“媽媽,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講啊!”

媽媽:“聽著呢,都聽見了。”

孩子:“那就給我複述一下。”

媽媽:“我現在忙著呢!”

孩子:“算了,我也不跟你說了,你好像一點也不關心,我回屋了!”

像上述例子孩子的媽媽一樣,很多父母由於沒有學會與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用一些孩子不會喜歡的聲調,說了一些違反自己本意的話,結果和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衝突。

沒有哪一位父母打算讓孩子傷心,也沒有哪一位父母會對自己說“今天隻要有可能,我就要讓孩子下不來台”,隻不過有的時候沒有注意罷了。

也有很多父母在動怒的時候,往往口無遮攔。因為是他們覺得,對於自己的孩子,他們完全有資格罵,所以多難聽的話都能說出來。有時覺得說得越難聽,越能提醒孩子注意。哪裏想到,許多話是有嚴重後果的,絕對不能說出口。例如:

“給我滾!就當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

“你以為你是誰,你可是我養大的!”

“媽媽不要你這種不聽話的孩子,現在馬上給我滾出去!”

“你簡直一無是處!”

“你很討厭!”

“養個你這樣的孩子,我真是倒了八輩子的黴!”

“你可是我養大的,有本事別讓你老子養著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