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香港天文館的360度全景電影《世紀大彗星》和海洋公園動感電影院的《瑪雅文明》。兩部片子的故事細節我早就忘光了,但360度全景電影那種撲麵而來的視覺效果給我深深的震撼;動感電影則讓我坐上“時光機器”穿梭在複雜多變的時空中,片中奇異的建築和符號令我好奇不已。
其次是香港博物館對香港曆史的介紹。那時全國都在做香港回歸的宣傳,包括對小學生的許多宣傳也是層出不窮。在學校聽過老師講的故事、看了放的片子,我有機會“親眼”觀看香港的曆史發展——所謂“親眼”是指香港博物館采用豐富的模型和聲光電手段的展覽。
回頭看到我日記裏的記述,關於博物館的敘述多半是摘抄材料而來——我那時哪能理解,博物館如此布展的用心,各部分展覽的內在關係呢?但玩得愉快那是肯定的。畢竟小孩子首先要玩得快樂,其次,玩的內容才可能對他產生教益。
香港科技館也是一個好例子,而且我媽非常喜歡對人講香港科技館的好——誰叫她當時也玩得很愉快呢!
但必須承認,直到我高三去北京科技館時,我都覺得香港科技館的設施之先進,至少沒有能與“能量穿梭機”匹敵的家夥。走到哪兒,我都非常樂意去參觀科技館,一方麵我對科技館裏展覽的內容感興趣,另一方麵裏麵確實很好玩。若內地的一些展館,能好玩到令孩子們戀戀不舍,那便是極大的成功了。
最後要提到的是玩具反鬥城。我在香港的小姨推薦我們一定要去玩具反鬥城逛逛,說我一定會喜歡的。果不其然,我們一共去了5次(媽媽還單獨去了兩次),每次我都舍不得走,這間號稱香港最大的玩具店,擺滿了五花八門、新奇有趣的玩具,對8歲的孩子實在是太具誘惑力啦!
我看中了一款拚接玩具,因為比較貴,反複了幾次才下決心買。玩具裏沒有活靈活現的小人,隻有長短不一的“棒子”和起連接作用的“關節”,以及一些齒輪、皮帶。
相比起“樂高”之類的拚接積木玩具,能夠拚接出惟妙惟肖的樓房或物件(例如當年我覬覦樂高一款海盜船很久),這款玩具就顯得很“抽象”了。然而,它卻能拚得千變萬化,極大地滿足了我的創造欲(玩具本身的零件,正好能拚可轉動的摩天輪和旋轉木馬。此外我用它模擬出《帝國時代》裏的拋石機,不用人力可以把小石塊投擲2米多遠;用它配上自家的繩子做了小吊車,不一而足)。
或許是由於這款玩具太難玩,我在網上已經搜索不到它的蹤影了,可它不僅是我香港之行的最大收獲之一,也極具挑戰性,刺激、促進了我的大腦發育,讓我長久受用。
如果一趟旅行能收獲一款合適的玩具,那再好不過了(國外玩具的設計水平較高,出國遊時可以留意一下)。玩具何嚐不是一種科普教具呢!
全國著名科技館推薦
媽媽香港科技館、中國科技新館、上海科技館、廣東科技中心、哈爾濱極地館、紫金山天文台、廈門科技館等科技館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它們在科普的完整性、設施的先進性上各樹一幟。
在北京的中國科技新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在館內,我們可以順著時間,從古代走到現代,逐項體驗不同時代的科學技術。館內有我國最大的穹幕影廳值得一看。
上海科技館科學影城,擁有4個風格迥異的特色影院,組成了亞洲最大的科學影城。IMAX立體巨幕影院,是中國大陸首家運行的立體巨幕影院。在太空數碼影院,觀眾將完全脫離電影膠片的束縛,像遊戲一樣來掌握電影情節的發展,這也許是未來電影的發展方向。
號稱世界最大的科技館——廣東科技中心,館內的互動體驗展項占八成以上。400多個展項營造出了奇幻的空間,過半是創新項目,玩完所有展項足足需要3天。
哈爾濱極地館不算大但很有特色。館內極地動物的表演精彩絕倫、唯美浪漫,白鯨水下表演屬全國唯一。隻見兩層樓的水房裏,一條兩米多長的白鯨,在泰坦尼克號舒緩優美的音樂伴奏下,與馴養師合演了一曲愛情故事,彌漫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溫情,讓人為之動容。
紫金山天文台因其悠久的曆史和在我國天文學科研中的地位,成為每位南京遊客的必到之處。中國現代天文學的許多分支學科和天文台站大多從這裏誕生、組建和拓展。由於它在中國天文事業建立與發展中的特殊貢獻,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廈門科技館,有座造型獨特的巨大玻璃水鍾。它巧妙地將中國古代的計時技術與現代科技應用結合起來,通過水動力來計時。這是我國科技館中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水鍾。廈門科技館還有一座全國獨有的地震體驗裝置,這個裝置真實地輸入了唐山7.8級地震的地震波形,通過模擬地震時的情景,教你了解地震、應對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