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寶寶的發育與進程(1 / 1)

2~3歲是寶寶的語言爆發期,是迅速積累語言詞彙量的年齡,也是認識形狀、顏色、區分物體大小、距離遠近的時候。因此,這一階段,爸爸媽媽要更多鼓勵寶寶接觸大自然,增長見識,多與人交流。

寶寶此時越來越獨立,也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有些原本聽話的寶寶也會讓媽媽頭疼起來。教育和習慣養成,是這一階段寶寶成長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寶寶的身心發育更快了。寶寶開始有了自我意識,爸爸媽媽在與寶寶交流時,要和寶寶講明事情的原委。

處於語言爆發期的寶寶越來越會說更多的句子。這也是經常會給爸爸媽媽帶來歡樂的原因之一。

1.進入語言爆發期,鼓勵寶寶多說話

語言對於寶寶來說,是社交和思維的主要工具。因此在寶寶2歲以後,爸爸媽媽要多為寶寶創造條件,讓寶寶多說話。

媽媽和爸爸可以多帶寶寶到戶外,經常與陌生人交流,並且引導和鼓勵寶寶與人交流。給寶寶創造機會,如去買東西或者去公園。

同時,爸爸媽媽也要給寶寶作好的榜樣,平時說話用規範語言,杜絕兒化語。寶寶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能夠得到更多更實際的鍛煉,並促進寶寶語言能力和智力的發育。

2.給寶寶講故事,多提問題爸爸媽媽應經常給寶寶講故事,並就故事提出問題要寶寶回答。這樣既訓練了寶寶的語言能力,也提高了寶寶綜合思維能力。

講故事,是寶寶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對講故事這種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活兒,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應該要完成好。

寶寶在聽故事中,會經常與爸爸媽媽對話、提問,對寶寶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能力都大有裨益。

3.寶寶進入人生第一叛逆期

寶寶經常自己喜歡撕紙、拆玩具,甚至還學會了打人。寶寶這些看似異常的舉動,讓爸爸媽媽困惑,這是比較頭疼的教育階段。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寶寶不是應該越大越懂事,越乖巧嗎?

這一階段的寶寶出現打人的現象,是自我意識的體現,而非某種特別的原因。他們常常懷有一種玩的心理去試探自己的行為能力,或者試探大人們的反應。

寶寶在3歲左右,進入人生的第一叛逆期,事事都是“我”字當頭。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用打的方式表達不喜歡。拆玩具、摔玩具、撕紙等相對於打人是溫和表現,此時爸爸媽媽一定要正確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