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季給寶寶開空調別貪涼
專家的叮嚀:夏季氣候炎熱,不少媽媽很關心給寶寶開空調。
其實,寶寶如果長時間在空調的房間內,因門窗緊閉而使室內新鮮空氣少,病毒細菌就會乘虛而入,呼吸道及消化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寶寶上呼吸道感染及腹瀉。
空調開啟一段時間後,應該開窗置換空氣。注意保持室溫適中,切不要貪涼調得太低。
寶寶外出,從炎熱的戶外進入到空調房前,應將身上的汗水擦幹淨。夏季,最好把室溫恒定在26℃左右,室內外溫差5℃左右。
2.寶寶吞食了異物怎麼辦
專家的叮嚀:氣管異物事故多發於3歲以下的寶寶。寶寶喜歡將帶殼的鬆子、瓜子、花生米、糖果放入嘴裏,哭、笑、吸氣時極易誤吸入氣管。
氣道有異物時,極易造成寶寶窒息,幾乎沒有入院急救的時間。因此對於爸爸媽媽來說,一定要了解急救的方法。
俯傾拍背,如果懷疑異物被寶寶吸入氣道,應將寶寶上身前傾60度,俯臥於搶救者的臂肘或大腿上,頭部下垂,搶救者用力拍打寶寶的背部,借助重力,促使異物排出。
鼓勵咳嗽,引起窒息的異物多卡在喉嚨,通常隻有部分被吸入喉腔,還有部分在聲門外,這時鼓勵寶寶大聲咳嗽,有時可將異物咳出。
心肺複蘇,如果異物去除,阻塞緩解後,寶寶呼吸心跳已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髒擠壓。
切記,在寶寶吞食異物後,不要試圖取出看不到的異物,這樣隻會把異物推向更深處。
避免寶寶出現吞食異物的最好方法是,整粒的炒豆、瓜籽、花生米、榛子、鬆子、蠶豆等食物,不要給寶寶吃。更不能將帶殼的食物給寶寶玩。堅果或帶殼的食物,應剝皮去殼並將果實砸碎再吃。不要給寶寶吃果凍。
3.寶寶手指擠壓傷的處理方法
專家的叮嚀:由於危險意識缺乏,手指發生被擠傷的現象比較常見。
擠壓後如無明顯的皮膚裂傷,手指仍能自如活動,一般不用特殊處理。
擠壓後如傷處有明顯的腫脹或指甲下出現淤血,或有皮膚裂口等現象,家長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治療。
家庭常備消毒藥,要使用刺激性較小的絡合碘,生理鹽水及無菌紗布等應常備。
4.寶寶1歲左右時最好別再穿開襠褲
專家的叮嚀:寶寶穿開襠褲既不衛生也不安全。
寶寶陰部是身體中最柔弱的部位之一,也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部位。沒有了衣服或尿布的保護,外界物體的碰、撞、刺、夾等都會傷害到寶寶的陰部。
寶寶穿開襠褲,陰部與外界物體直接接觸,如桌椅、牆壁、玩具、地板、家人的衣服表麵,這些地方是病原體大量聚集的地方。相互接觸過程就是相互汙染的過程。尿道口和肛門有利於細菌、病毒生長的環境,是病原體的溫床和培養地,可以感染與它們接觸的物體。被接觸物體上的病原體也能通過陰部嬌嫩的黏膜、皮膚入侵到體內,使寶寶生病。
另外,寶寶的手不可避免地觸摸到自己的外陰。而大部分寶寶有吸吮手指(或咬手指)的行為,這個行為也會很容易把手上的細菌或汙物帶入消化道、呼吸道,造成寶寶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疾病,如手足口病、秋季腹瀉等。
5.寶寶手指上倒刺怎麼處理
專家的叮嚀:在正常情況下,指甲周圍與皮膚是緊密相連的,沒有一絲空隙,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但指端表麵近指甲根部的皮膚容易形成翹起的三角形肉刺,這就是常說的“倒刺”。
倒刺實際上是一種淺表的皮膚損傷,有的寶寶會出於好奇或覺得難受礙事,用手去撕,這樣反而會造成倒刺根部皮膚真層暴露,引起繼發細菌感染,不僅會疼痛出血,嚴重時還可能導致甲溝炎。
一旦寶寶長出了倒刺,可用溫水浸泡寶寶的小手,等指甲及周圍的皮膚變得柔軟後,再用剪刀將其剪掉,給寶寶的小手塗上無刺激,含油脂的護膚霜,並輕輕按摩寶寶的指甲四周及指關節。經常給寶寶剪指甲,保持指甲衛生,或用橄欖油塗抹在寶寶幹淨的小手上,是預防寶寶長倒刺的方法。